篇一 :散文教学中的感悟

散文教学中的感悟

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 胡老师

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紧扣“文眼”。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散文单元的五篇课文就很典型。在《绿〉中,只要找到“惊诧”一词,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景色和梅雨潭得名的原因;《荷塘月色》,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措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灯》,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传说)中的“灯”;《合欢树》,只要立足作者的那段“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就能懂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联想到自己童年、腿残废、三十岁时,想到了树,又由此联系到了人和事。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散文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轻轻的拨动生命的和弦,犹如拨动一个千年的梦幻,一个美丽的誓言。?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便与山结缘。走到哪都是山,连绵起伏,源源不断,如我永远不平静的心。看见山,便不由联想雷锋塔下的白娘子,缠绵的雨水是否是你轻声的哭诉。还有压在五指山下的齐天大圣历经五百年的风雨。是否我的一生也要淹没在这无尽的山下。我是凡人是否也要历经五十年的苍桑才能修成正

果。?

太阳每天都有升有落,从没有为谁停留过,而昨日亦如摊开的手掌看到的只是空空的掌心和历经岁月沉淀留下的生命轨迹。我亦无欢乐亦无悲伤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活着。?

如月落乌啼时分一曲《二泉映月》的二胡轻轻拉回阿炳那幽深的小巷;似《春江花月夜》下的一泓清泉潺潺流过“姑苏城外”“夜半钟声”撞响黑夜的黎明。亦如《廊桥遗梦》那不经意的邂逅、淡淡的回眸一笑、短暂的相知、相恋,而后带着一份眷

恋和无奈静静的离开。正如徐志摩写的那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山的云彩。?

黄昏,携一芳绿草,披一抹晚霞,坐在山头,看燕子的翅膀掠过静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脑中一片空白。等灯火澜姗夜色将我笼罩,才发觉我已走了很远,似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我知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依然要选择远方,依然要流浪,因为我只有选择坚强。?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散文 :生活感悟

随感

作者:王小芳

我最爱看的三部电影是:《结婚十年》、《四妹》、《好日子》。 也许是剧中主人公的善良、勤劳、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那浓浓的亲情和对爱情的执着和宽容,让若干年后的我,想起它们还感动的流泪。不知是我们的作者有这么深刻的生活体验,还是我们的编导具有高超的能力,或是作品本身的美?

不能说我就是影片中善良的四妹,《好日子》中勤劳、善解人意的大嫂,《结婚十年》中的女主人公,可是在看这几部影片时,我确实是泪雨滂沱!我问过自己:我像她们吗?断了线的珠子般的眼泪是我的答案。

结婚了,我公主般的生活迫不得已画上了句号。但艰苦奋斗的日子怎一个“苦”字能叙说?菜桌上我把好吃的东西给了儿子和他;风里雨里是我孱弱而苦苦支撑的身影,他时隐时现地和我一起经历着这人间的一切??我就像《好日子》里的大嫂?《结婚十年》里的女主人公?曾记得父亲生病时,我是多么的难过和无助!善良的四妹把她的肾给了母亲,让母亲风烛残年的生命得以延续,我给了爱我的父亲什么?

现在,当我坐在明亮整洁的书房敲打着键盘的时候,我可爱的儿子正在宽大的客厅和他表弟玩游戏,他们快乐的话语时不时的传进书房“我有了,我赢了”。是啊!我有引以为骄傲的亲情,有不算很完美的爱情,但我赢了,我赢了自己,赢了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散文有感

读散文《棉花.棉花》有感

今天我读了棉花棉花这一篇散文,深有感触。

大体是这样的:邻人从北方捎回了一些棉花籽。但就是没有想到除了奶奶,谁都不肯接。一开始还种的好好的,但是,六月天、孩子脸。一场台风,裹挟着暴雨一起来临了,虽然我们全家都及时到棉花地里手忙脚乱的把尚未存活的棉珠扶好,但是还是没能挡住狂风暴雨。当奶奶在吩咐父母帮忙在田野里替她一起收拾棉花地时,父亲母亲都异口同声的表态再也不干傻事了。奶奶只好一个人忙前忙后的张罗着耕地下种。奶奶准备换一块地方种棉花。地方就在我家前的院子里,但是母亲却不让奶奶在那里种棉花。争执一番过后,争执的结果是奶奶占了上风。等着棉花收获了。奶奶就把它晒干收好。冬日闲来的日子,为我和哥哥做棉背心、棉鞋垫。在小伙伴们冻得直缩脖子的时候,笑眯眯的看着我和哥哥出门去上学。后来奶奶离世了,就没有人种棉花了。父亲一直都说是奶奶变成白云飞走了。我一直都对父亲

的话深信不疑……

我的感受是:一路行走的历程中,一直都不曾感觉到孤寂和寒冷。即使最不如意的时候,抬头看看蓝天上飘过的朵朵悠悠的白云,心中,棉花片片盛开,一切,也就冰消瓦解豁然开朗了起来。会留下很多惊喜和欢乐。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总有可能会一段坎坷的经历,对谁来说,应该都是如此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记忆都是在坎坷中产生的,它们旺旺是经典无比的,以至于许久过去了,我们还不忍心把它抛弃。我觉得回忆是一个过程,就想看看那一瞬间,自己是如何从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走出来的,拥有了一片海阔天空。尽管坎坷是一种困境,可是我们用心去体会,化就成了苦难。由此观出,困境和苦难是完全不同的。人生是由许多个微观元素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认识,也就是一种人生意识。人生意识高的人,无论怎么说总是会把苦难看作人生的成长,或者是心灵的蜕变。

我们实在应该学会看待困境。困难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其中有着它本来的意义,任何的生命,喧嚣的,还是宁静的,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是始终无法成长的。只看到每天不一样的变化,那是必定的生理变化。

其实谁都想拥有一帆风顺的生命,不过那似乎太过于平淡了。生活之中我们讲究平淡,需要在一片沧海之中,慢慢的寻寻觅觅,直到发现了什么样的位置,最适合自己灵魂的栖息所,最容易听到心里最真切的声音。那是心灵的平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平淡的,平淡是需要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悟性。也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意识到平淡的韵味,那样的生活如同品茶一样,就是一种道。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散文随笔-感悟生命

感 悟 生 命

——读《感动人一生的100个故事》有感

在这个酷暑炎热的夏天,有两样东西让我摆脱了外界环境的折磨,享受着心灵的沐浴与洗礼:一是奋勇拼搏的祖国健儿在赛场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二是《感动人一生的100个故事》引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

一段故事,只是一个片段,正如一滴眼泪,在水的世界只是平凡的一滴,无法逃脱的是,终其一生的努力,在一些波涛翻滚中,连微波也不是,属于它的只是一滴无法回到大海的水,一滴在瞬间有了情感与信念的水。当这个片段演绎成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种人生的姿态也便渐趋展露无遗。面对时间与岁月,无论前行的脚步有无信念,无论如何去随波逐流,无论沉沦还是复苏,一切的意义都只是一种瞬间。常常让生命去面对的是来自何处,情归何处,或许想到的只是一粒尘埃。处变不惊的生命,遇险不馁的生命,无人知晓而独自灿烂的生命,不被理解依旧自爱的生命,身处绝境而九曲不悔的生命,可以超越时间,超越人生的庸常。因为,在千百次失败之后,总有一种努力不会失败,在千百次凋谢之后,总有一种繁盛不会凋谢,在千百次平庸之后,总有一种向往能够到达生命的极致。岁月如河,生命如歌。

生命在于奋斗。无论是季荷还是软枣树,无论是顽强的蚂蚱还是怀孕的老鼠,无论是山龟久久还是猎犬奥兰,它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拼搏与追求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如果一切生命都不能生存于艰苦的境地,那么世界上将会有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如果一切生命都只贪恋于黝黑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驶环境的能力,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七 :抒情散文《感 悟 秋 天》

感 悟 秋 天

没想到这个秋天来得这样早,又持续了这么久,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过的秋意最浓的一个秋天。

说到秋天,人们往往会产生出悲凉的感觉来。这可能与中国历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悲秋心理有关,从宋玉的名赋《九辩》到欧阳修的《秋声赋》,再到现代作家郁达夫《故都的秋》,逐渐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学。还有,古人造字也真有奥妙,“秋”之“心”,不正是“忧愁”的“愁”吗?

为什么要悲秋呢?其实秋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季节哩。秋没有夏的酷暑和狂风暴雨以及令人烦恼的蚊蝇,没有冬的严寒和万木凋零的荒芜,也没有春的漫天风沙和干燥的气候;秋有的是清晨清新宜人的空气和红艳艳却不刺眼的朝阳,还有中午煦暖的阳光,更有五颜六色的散发出诱人香味的秋果??秋实在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秋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梧桐树叶唰唰地四处飘落,空中的小鸟也南去了,秋使人体验到了生命的年轮在运转着。秋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别人品尝自己甘甜果实的时候,我获得了多少果实呢,我收获的只有苦涩的失败以及难言的困惑和迷惘。想到在家时父母一遍遍殷切的嘱咐,又想到祖父生前的遗愿,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因为我蹉跎了黄金岁月??

然而秋毕竟还是美丽的:清爽的秋风,连绵的秋雨,煦暖的秋阳,成熟的秋果,美妙的秋声??秋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早些时候,在书店看到一本《林清玄散文》,拿起书来细看,蓝白相间的封面于隐约中透露着一股袭面而来的清丽之感,再仔细品味作者的名字,思绪仿佛立刻回到了忙碌的高中时代,记得那时候曾在阅读短文中遇到过林清玄的文章,也就是那时候起,便被他清丽、充满禅意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

翻开书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林清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有点谢顶,头发长而蓬乱,面带着些许微笑。照片下有几行小字,是他的简介。于惊讶间,终于了解到,原来以为会是温柔娴静的林清玄“女士”居然会是个男子,没想到,在他的笔下会流淌出如此细腻、敏感的文字,在他的骨子里会流淌着如此浓重的乡情……

林清玄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和不疲倦的佛学宣讲者,读他的散文,总能于平实的文字中感受深邃而朴实的佛理,80年代中期以来,林清玄散文的佛学意蕴日渐浓厚,宗教称为他独特的个性色彩,很多人称他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将人引入一个凝定,恬静,肃穆的宗教氛围,晨曦,菩提树,佛鼓,红尘……在文学创作的林眼中,看透了争名逐利的人间世相,他时时赞颂的菩提树,是一种净化了的人性象征,从繁华街头的枫香树上,从露珠上,他看到纯净与傲骨,看到不肯为日渐恶劣的环境而低头的不屈风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宁的心境,一些沉静的智慧和一种温柔的心情,便能抵御都市的种种污染,从中发现美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