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孝经》的感悟

学《孝经》的感悟

在9月15日,黄刚老师为我们培训班讲授了“汲取传统文化精粹,育华和谐电信人生”的课程,重点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电信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感触颇深,特别是对黄刚老师讲述的《孝经》有些许感悟,写几点与大家共享。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我国古代经典“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一书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经》一书所提出的观点乃我们祖先历代传承与奉行的,它能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是万物沿着正确美好途径发张所必须具备与准守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

社会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可见学习《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实践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经典论语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下面分几点简单讲讲。

…… …… 余下全文

篇二 :感悟《孝经》

感 悟 孝 道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6行30个字,字字打在我的心尖。父母之情感天动地,

父母之爱 情深似海,父母之恩难以为报。

“孝”字怎么写呢?上面是个“老”, 下面是个“子”,

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顺序,也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孝的真意。那么,什么是孝呢?孝是理解,是宽容,是爱、是关心、是体贴,孝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是的,只有孝敬父母的人,

才是一个有责任心、高尚的人。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我们怎能从一棵幼苗成为参天大树呢?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知跪乳,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怎能不孝呢?对父母都不孝顺,又有何德可言?无德之人又怎能担当社会重任呢?

古今孝子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远。古有孟宗寒冬

1

哭竹、黄香替父温席,今有陈毅为母洗脚、田世国为亲捐肾,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其实,孝并不要我们刻意为父母温席捐肾。孝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是下班归来,在门口的甜甜的一声“爸,妈,我回来啦”,是为父母盛饭的一个举动,是一杯热茶、一声叮咛、一句问候。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孝经》有感--孝是百善的钥匙

读《孝经》有感(一)孝是百善的钥匙

《论语》中有一句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如天地是万物之本一样,孝是人的根本。没有父母何来我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他们的整个生命都无常的奉献给了我们。如果我们不孝顺父母,还有何脸面出去见人?又有何脸面立在天地之间?

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他念念想到的都是如何悦亲,如何将祖德发扬光大,这样他自然会时时与人为善。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即使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也不会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是世间一切善行义举的大前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孝顺,那么他的任何善行义举都免不了有“沽名钓誉”之嫌,为人所不齿。正如《孝经》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读《孝经》有感(二)《孝经》中的大神通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传承经典 以孝为先 感悟幸福人生

传承经典 以孝为先 感悟幸福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参加公司举办的道德讲堂活动,本人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万分惶恐,因为深知自己没有科学的体系,没有深厚的学养,也没有广博的知识,更没有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夸夸其谈,所以我自己实实在在的将自己当做一名小学生,深怀一颗感恩之心,谦卑之心,在这里给诸位作学习汇报,不妥之处,请诸位能多多包涵,也请诸位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20**年*月*日,我被 市文明委授予孝老爱亲模范。 今天的道德讲堂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今天将围绕首孝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四个方面就自己的拙见给诸位做汇报。

首先与大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二字的含义: 道,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东汉)刘熙

?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东汉)许慎

从伦理学角度:?道?是行为的原则,?德?是行为的效果。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

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浩淼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孝经感受

学习《孝经》有感

摘要:

《孝经》一书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经》一书所提出的观点乃我们祖先历代传承与奉行的,它能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是万物沿着正确美好途径发张所必须具备与准守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可见学习《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实践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 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经典论语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关键词:儒家 孝道 天经地义 践行 传承

一、《孝经》的简介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孝经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

——读《孝经》有感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是今年春晚给出的一副春联。孝,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

自古以来,孝感动天的故事数不胜数。每次看到电视上播出天仙配这类讲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时,很多人是被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动,其实,这个故事的最初向我们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体现的就是这个“孝”字。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一个小伙子,父亲死了后没有钱给父亲置办丧事,自己把自己卖了,这是任何人都难做到的。董永做了,成了古今人们称道的大孝子。也因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几千年,孝感这地方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孝经有感

《孝经》读后感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谧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一个人,因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显得稳重踏实。而孝则是绽放在人伦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

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报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温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经事态沧桑蓦然回首时的一丝微笑,真诚而又安详。

孝是什么?孝就如灵魂深处盛开的一朵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孝经》读后感

读《孝经》有感

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孝”为何也?我没有去考证《说文解字》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会意字。按照我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中,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这部伦理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在唐朝,它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纲常宗法等级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和方 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居则致其 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 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 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第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在《孝经》中的伦理思想中甚至把“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与扩大,把“孝”的社会作用神秘化和绝对化。尽管如此,《孝经》所推崇的孝顺不失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