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于右任标准草书

草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创作期和集字期,草书的创作期是指草书形成的汉代,经魏晋、至唐宋时期,(当然也可以直至明清、民国,甚至现代)大量的草书家创作了无数的草书作品,许多墨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了他们的手迹。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典》,又名《草书礼部韵宝》,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体》,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清陶南望《草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字汇》、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著文叙文字之演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其中“一笔”、“省点”、“省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篆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草书符号已经形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于右任和胡公石与标准草书

于右任和胡公石与标准草书

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他认为“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讲求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虽然于右任于北碑用功甚勤,但笔下绝无对斧凿痕的描摹,而是振笔直书,磊落大方,与世俗写碑判若霄壤。他的草书已经对历代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自然不必再走回头路,而后来的“标准草书”学习者,不受于右任影响的着实不多。也可以说“标准草书”其“标准”可以作为学草书的津梁,心领神会,落在虚处;而实践上,落在草书本身,实处落在于右任草书上,以至于很多人很多情况下提到“标准草书”,已经与于右任草书不分彼此了。也可以说,于右任草书在实际上已经成为“标准草书”范本。为了论述方便,我们仍称其为“标准草书”。

于右任之后的“标准草书”学习者,把于右任草书定“格”,以便于初学,也是势在必然。胡公石对“标准草书”的规范与完善,毫无疑问是功不可没的。他在书法实践上,也多以“标准草书”示人,可以说是于右任“标准草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坚定的传承者。19xx年6月,胡公石倡导重新创立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并兼任社长。他积极组织和动员有志于“标准草书”事业的同道友好,从事“标准草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强国际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开创了“标准草书”事业的新局面。胡公石在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基础上,整理和编写了《标准草书字汇》, 19xx年底,胡公石又邀请海内外同门编辑出版了《于右任先生手札》,19xx年出版了《胡公石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经典草书范本

原創】 十四位历代草书名家二十种经典草书范本 (2010-02-23 15:17:54)

标签:书

草书

藝術

文化

杂谈

情趣 分类:正身书法

十四位历代草书名家二十种经典草书范本:

宋拓 智永《真草千字文》(草书)

唐 孙过庭《书谱》

唐 贺知章《孝经》

唐 张旭《古诗四帖》

唐 怀素《自叙帖》真迹

元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草书)

明 宋克《急就草》

明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

东晋 王羲之《十七帖》

东晋 王献之《中秋帖》

东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

唐 怀素《小草千字文》

唐 怀素《大草千字文》

北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北宋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 董其昌《草诀歌》

明 王铎《赠鄭公度草书诗冊》

明 王铎《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 明 王铎《為葆光張老親翁书草书卷》 近代 于右任《标准草书草圣千文》

…… …… 余下全文

篇四 :谈标准草书与风格

核心提示:偶然翻检旧书报刊,发见了《书法》19xx年第四期中有田先生评于右任标准草书的一段话:“作为个人创作,他的草书不失为佳作,但以自己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试图把古今天下各个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草书纳入一种模式,是与艺术美

偶然翻检旧书报刊,发见了《书法》19xx年第四期中有田先生评于右任标准草书的一段话:“作为个人创作,他的草书不失为佳作,但以自己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试图把古今天下各个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草书纳入一种模式,是与艺术美的本质相悖谬的。于右任发起的标准草书运动,从艺术或实用角度看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乌托邦。”

看一遍再看一遍,总觉得这段话太离奇了。“以自己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那岂不等于说,凡是与自己风格不同的,就统统不“标准”、打入另类了?“书画从来风格多”,这么一种排斥异己的态度,岂不太霸道了?这还是书法大师于右任吗?

仔细一思量,才知真正犯错的不是于右任先生,而是田先生自己。

于右任将自己的《草书千文》冠之以“标准”,田据此断定于氏是以个人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这符合于氏本意吗?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结合于氏的标准草书理论加以分析。

从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来看,所谓标准草书,主要包括对他主持的全面系统整理的草书符号的认识和使用,对易识、易写、准确、美术四大原则的遵循,以及对八大书理要点的恪守等。因为于氏是严格按照这些传统规矩和原则进行创作的,同时又作为贯彻他的理论的一种示范,故称之为标准草书。至于什么风格才算是标准草书,翻遍《标准草书》,也未见一句说词。换句话说,它并未从风格上,制定什么标准,来约束草书创作;更不是单纯从风格的意义上,称自己的草书为标准草书。标准只是字理组织意义上的标准,与风格毫不相干。 田说,于右任“以自己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但不知他是忽略了还是真的不晓得,于先生还把他主持编选的《草圣千文》也称之为标准草书呢,能说这些先贤们和于先生的风格是一样的吗?既然不一样,那按李先生的观点,岂不成了多标准了?就是于先生自己,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写的一直是标准草书,但风格却是一变再变,这又怎么解释呢?可见,在遵循标准草书书理组织原则的基础上,书家尽可以创造、展示个人的风格。所谓“试图把古今天下各个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草书纳入一种模式”,完全是无稽之谈。至于说到于先生标准草书理论,它在我国草书理论研究史上,完全称得上是一座里程碑。尤其是他对草书符号的全面系统的整理,更是书法史上的第一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标准草书》,十数年间,印数即达到50多万册,这就足以证明,标准草书已经为社会接受和肯定。在今天,如果有哪位书家说他不知道标准草书为何物,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所以说,于右任发起的标准草书运动,也绝不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乌托邦”。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于右任书法

于右任是近现代书坛上最富创造性的一位书家。他于传统文化涵泳甚深,且阅历丰富、胸襟开阔、气度豁达,这一切成功地造就了他的书法艺术。对他书法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于右任一生勤于钻研书艺,书法艺术大致可归纳为“启蒙时期”、“北碑于体时期”和“标准草书时期”。

一、启蒙时期(1885-19xx年左右)七岁至三十九岁左右:

于右任七岁入私塾,十七岁以案首入学,二十三岁中举,后参加甲辰科进士开封府礼部试。由此可知右老受了非常完整的科举教育,与其它举子一样学习二王、赵孟頫以馆阁体为主流,基本功深厚,正书字形方正。

二、北碑于体(1919-19xx年左右)四十岁至五十三岁左右:

于右任是碑学大师,在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期间寻访石碑,共搜集北朝墓志380余方,统称为“鸳鸯七誌斋”,悉心研习刻苦临写,学其朴拙浑成、真率自然、风格多变,弃其结体方正、刀锋凌厉、不善变化。于右任书法能得北朝精髓,不失本色却又富渊雅之气,他从北朝墓志中脱胎出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用笔平和但时有变化,正书点画间或出现连带,饶有行书笔意,显得摇曵多姿,其正书常用隶书笔法,横画捺画以波画为之,有厚重而又飘逸之致。他的行书凝重、朴拙、真率、自然,熔铸碑书笔意而浑然天成。他最大的成功处是在用流畅、丰润的墨色写出真率朴拙,而其渊雅的韵味复又勃郁满纸,这是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境界。自其诸体观之,行书应是他最成功的书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于右任

于右任,陕西人,1962.1.24写《望大陆》(又名《国殇》),19xx年11月4日逝世后发表

于先生的民本理念,是他立足行世的根本。纵览于先生的一生,其作为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不管是青年时代对清政府的丧权辱,还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在海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纸;不管是投笔从戎,

于右任

出任靖

难,还是兴学办教育,培养才;不管是兴修军司令,

于右任

匡扶“敛财”,

于右任

利,创办农场,还是借儿子婚

去赈济陕西灾民;不管是把自己以巨资收

是斥责外

于右任

于右任

于右任

现。

的三百块珍贵石碑捐献给西安碑林博物馆,还

于右任

于右任

民的民本理念的体蛮文人掠夺敦煌文物的强盗行径。等等。都是他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于右任的《望大陆》诗,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声,只是海峡两岸分离结局的一个写照。这位老同盟会会员,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要职。海峡那一边的陕西老家,有他的结发妻子和儿女,天各一方,生死离散。于右任在台湾虽身居高位,却不能弥补晚年生活的缺憾。

补充回答: 表现了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 …… 余下全文

篇八 :草书

草书的发展历史 【导读】草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创作期跟集字期,创作 期是指草书形成的的汉代,经魏晋、至现代,很多的草书家创作的作 品,许多墨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的手迹。草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创作期和集字期,草书的创作 期是指草书形成的汉代,经魏晋、至唐宋时期, (当然也可以直至明 清、民国,甚至现代)大量的草书家创作了无数的草书作品,许多墨 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了他们的手迹。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 典》 ,又名《草书礼部韵宝》 ,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 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 体》 ,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 、清陶南望《草 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 字汇》 、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 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 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 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 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 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着文叙文字之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