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失效分析总结

第一章

1、零件失效: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零件失效的含义:

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下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腐蚀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失效分析可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事后分析。

5、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

(1)     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3)     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章

1.    工程构件的失效分为断裂、磨损、腐蚀三大类。

2.    失效形式分类及原因(表2-1P18)

…… …… 余下全文

篇二 :疲劳断裂与损伤结课论文—杨园野

《疲劳断裂与损伤力学结课论文》

学院:研究生院

专业:土建岩土

姓名:杨园野

学号:20140108140105

老师:朱成久教授

20xx年6月27日

断裂与损伤力学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杨园野

疲劳、断裂与损伤力学的发展,是对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交叉学科、分支学科愈来愈多,并很快应用到工程使用领域,“疲劳、断裂与损伤”作为一门集成创兴而形成成的学科,对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为以后的工作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该门课程对于岩石力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 岩石破坏的断裂损伤理论

人们对岩石的损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自从岩石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变迁,也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这就导致了岩石的结构特征和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在结构方面,岩石汇总包含了许多地壳历史留下的痕迹,如裂纹、节理、层理、软弱夹层和断层等,此外岩石汇总页包含了许多微裂纹、孔洞等;在力学性能方面,岩石承受这现场地应力和历史上残留应力的双重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缺陷,使得岩石材料不能达到理想的强度。由此可见,岩石在宏观的裂纹出现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微观裂纹和微观孔洞,可以把这些微观缺陷的出现和扩展称为损伤。

…… …… 余下全文

篇三 :长安大学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20xx0101

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

1 概述

概述部分包括钢结构发展简史、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钢结构的新发展;

钢结构的特点: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韧性好;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钢结构的重量轻----承受同样荷栽下结构的重量;钢结构密闭性较好;钢结构耐腐蚀性差;钢材耐热但不耐火;钢结构在低温和其他条件下,可能发生脆性断裂;钢材的可重复使用性。

钢结构的应用:工业厂房;大跨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多层和高层建筑;高耸结构;承受振动荷载影响及地震作用的结构;板壳结构;其他特种结构;可拆卸或移动的结构;轻型钢结构;和混凝土组合成的组合结构。

钢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大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是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包括倾覆、强度破坏、疲劳破坏、丧失稳定、结构变为机动体系或出现过度的塑性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包括出现影响正常使用或影响外观的变形,出现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以及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 …… 余下全文

篇四 :冲击动力学小结

冲击动力学学习小结

学生:胡桂宝 学号:2009200109

冲击动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固体或结构在瞬变、动载荷作用下的运动、变形和破坏规律。

冲击荷载是指外载荷随时间迅速变化的载荷。当物体的局部位置受到冲击时,这种扰动就会逐渐传播到未扰动的区域去,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波的传播。载荷作用时间短,即荷载变化快,且受力物体的加载方向的尺寸又足够大时,这种应力波的传播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对外载荷的动态响应必须通过应力波来研究。对于薄板、薄壳以及梁、拱这样一类结构,在最小尺寸方向上作用外载时,应力波在这个方向上传播的时间比在外载荷作用的时间要短很多,因此应力波在其中来回反射多次后应力趋于均匀化,结构的动态响应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变形并且随时间而发展,最终引起结构的断裂、贯穿或破坏。这类问题称为结构动态响应。

应力波的传播和结构动态响应是冲击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前者研究物体局部扰动及其传播问题,它将动态响应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后者忽略扰动传播过程,直接研究结构的变形、断裂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与应变率有关,一般来说,准静态试验的应变率为10?5—10?1s?1量级,而冲击试验的应变率范围是102—10s4?1,甚至达到106s?1。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外科学各论学习总结

一、颅内高压

? 掌握概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的机理

? “三主征”)

? 掌握腰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熟悉急性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 掌握特殊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二、颅脑损伤

? 熟悉头皮、颅骨及脑各部分的解剖。

? 了解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

?

? 掌握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 掌握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的临

床表现。

? 熟悉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

? 掌握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 熟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闭合性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 熟悉Glasgow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三、胃十二指肠疾病

? 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 则。

? 熟悉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 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成因、发病机理。

四、小肠疾病

? 了解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 ? ? 了解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蛔虫堵塞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六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总结报告

20xx-20xx第二学期工程抗震课程过程考核:课程总结报告

课 程 总 结 报 告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成 绩: 张志星 0901012045 09土木 2 班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还是了解和认识到了,结构抗震设计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一、了解地震知识和设防思想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升高,从地下20km到700km,温度从大约600°C上升到20xx°C。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也不均衡,在地幔上部约为900MPa,地幔中间则达到370000MPa。在这样的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下,地幔内部的物质处于缓慢运动之中,地壳岩层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产生变形和应力,积聚了大量的能量。当岩层的应变达到其极限应变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积聚的应变能得到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从而形成地震。这从局部地质构造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称为断层学说。地震引起的振动将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即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表传播的面波。体波又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包括瑞利波和乐夫波。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土力学课程总结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结束了本学期的土力学课程。现在回顾过去这两个月的时间,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作为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学期间自然要学习很多的力学的课程。我们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学期也正在学习结构力学与流体力学。作为一门力学,土力学必然要用到力学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关于土的问题。但是由于土力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于其他力学,它研究的既不是像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一样的固体,也不是像流体力学一样的流体,它所研究的是土体,是一种散粒材料。 土是一种混合物,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项体系。既然要去研究土,我们首先就应该知道土的组成及结构,这也是我们在土力学课程中最先学习到的。接着学习了土的级配,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稠度等,我渐渐的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土这种平常随处可见的东西。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又学习了土的变形和土的强度理论。最后是工程中的两个具体实例(土坡和挡土结构物)的讨论和研究。 土力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19xx年奥地利的K.太沙基(又译特扎吉)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土力学》﹐才标志的土力学的真正形成。但是,决不能忽略土力学最为一门应用科学之于现实工程的巨大作用。历史上很多事故正是因为没用运用土力学对土体进行评估,才酿成了悲剧,加拿大的特朗斯康谷仓的倾覆便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是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一个分支。

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种手段发展起来的。很早就已有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两大分支。理论分析是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定量结果。但能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的问题毕竟是少数,计算流体力学正是为弥补分析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流体力学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领域,是进行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设计、汽车设计、生物医学工业、化工处理工业、涡轮机设计、半导体设计、HAVC&R 等诸多工程领域。

计算流体力学的任务是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一个特定的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履行一个虚拟的物理实验——数值实验“。数值模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建立反映问题(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本质数学模型。其次,数学模型建立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再次,在确定了计算方法和坐标系统后,编制程序和进行计算式整个工作的主体。最后,当计算工作完成后,流畅的图像显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