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知青感慨

知 青 感 言

李 琳

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梯,苦难的日子让我们这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回头望去,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景,就象岁月酿造的酒,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品尝。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忆过去,联络感情,畅谈人生,美化生活。

姓名:李琳

原农场:景洪农场十二分场

现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联系电话:158xxxxxxxx

2011.6.12

知青感慨

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梯,苦难的日子让我们这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无奈也吧,遗憾也吧,这样的生活毕竟造就了我们,那些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形成的心灵默契就是凝聚我们这代人的知青情结。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逐渐步入人生的晚年,是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回头望去,尽管仍是那当年的山,那年的路,那样的月和那同一颜色的橡胶树,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挥之不去的情景,就象岁月酿造的酒,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品尝,那些在我们心中,魂牵梦萦对曾经承载我们生命历程第二故乡的情愫,总想对人诉说,对人倾诉。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在知青联谊会上的发言稿

在知青联谊会上的发言稿

知青朋友们:

今天,我们江西省乐安县南村公社的上海知青久别重逢,相聚一堂,隆重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正值我们学文化、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年时期,一场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风暴,使我们别无选择,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城市,离开了亲人,奔赴江西农村,开始了坎坷、漫长的知青历程。繁重的农活、清苦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每一天。夜深时,我常常面对着昏暗的崇山峻岭,仰望星空,担忧着前途和命运,思念着家乡和亲人。我们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流血、流汗、流泪,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这段艰难岁月,终生难忘,不可磨灭。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见证,我至今仍珍藏着四十年前到南村公社的《报到证》。

尽管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憾,但这段经历同样留给我们不少值得追忆的往事。不少知青回城后又重返这块土地,寻找当年生活的足迹,探望那里的父老乡亲,重览依旧的锦绣山河。

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换来了体察世态炎凉、感受大地搏动、掂量人生价值的机会,学会了坚强、乐观、宽容,走向了成熟。毫无疑问,正是这段知青的特殊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常人所没有的宝贵财富。

共同的命运和遭遇,使我们有缘相识、相知,甚至相爱;纯朴、真挚的感情,使我们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让我们感谢这块土地,培育出如此珍贵的友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建三局三公司车埠知青聚会有感

温峥嵘岁月叙知青情谊

10月2日我们30几位知青,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车埠,一起重温往日的峥嵘岁月,再叙知青情谊。

彼此间的真情通过亲切的问候,关爱的目光,热情的相拥而自然流露。这次聚会让大家似乎找回了40年前的感觉,忘记了现在的年龄,开怀畅饮,共叙友情。

40年前,和们响应号召,告别家人,来到车埠公社,开始了知青生活。

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是饱经风霜60左右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不论我们过去是否经常联系,不论我们现在是否还在一座城市,这次大家从四面八方前来相聚就说明了知青的情谊犹在。沧桑巨变情未变,岁月无情人有情,正是知青的这段经历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砖瓦厂繁重的劳动,磨炼了我们的肌肤,健壮了我们的体魄;同时也奠定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才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中永葆心中那片净土,笑对人生的每一天。在这里,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温馨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泪水。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但是我们今天记住的是收获,是温馨,是欢乐;忘掉的是遗憾,是苦涩,是泪水。 40年能再次相聚,凝聚力是什么?是缘分,是你我间那份知青情谊,是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知青岁月烙在你我心中

…… …… 余下全文

篇四 :老同学聚会感言

老同学聚会感言

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

5月22日上午,我和莲香以及倪九龙、施令英、王耀忠、郑雪芬、戴再鸣等好友,应邀去浦东航头镇航星饭店参加新场中学同学聚会。

早晨7点多钟,我们从普陀区清涧路出发,乘地铁和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便抵达新场镇,先去倪九龙弟弟家拜访。一会儿,从新疆退休回新场定居的老同学胡瑞番闻讯赶来。上海老知青、新疆老同事戴再鸣夫妇应倪九龙邀请,也从家里来到新场。在倪九龙、施令英夫妇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新场古镇老街,在新场中学校门前摄影留念。

新场中学是我的母校,从初一到高三,在学校度过了六年寄宿生的中学生活,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xx年高中毕业后,我和倪九龙、卫则奚、周顺仙、唐文娟、胡瑞番、徐宗豪、俞家骧、卫家铨等九名同学,响应党的号召,告别母校,远离家乡,支边到新疆工作。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终於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母校怀抱。五十年来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年的旧校园已不复存在,一座环境优美、校舍漂亮的现代化新校园呈现在眼前,令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

在母校门前照完相后,我们一行九人乘公交车来到我的故乡航头镇。一下车,直奔公路边上的航星饭店。老同学周顺仙早在饭店门前迎候,把我们引进餐厅,和我们同坐一桌。刚落座,老班长卫则奚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我和倪九龙两位迟到的同学。卫则奚不仅是一起支边进疆的老同学,又是和我在兵团农四师医院共事多年的老朋友。后来,他调回内地工作,在江苏大丰中学当教师。我调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从此,我俩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忙于工作,很少来往。2010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命感悟

生命感悟

多年前,三岛纪夫和川端康成都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但是却先后自杀了,一个是切腹,一个是含煤气管。他们的死,据许多心理学家分析,可能是唯恐自己身体及创作能力衰退,而企图在生命的巅峰陨落,以保存世人最美的印象。让世人想不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竟也在医院房里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平凡老百姓也在体验和夸大生命的脆弱的理由,考试失败,晋升受挫,邻居失和,家庭矛盾,恋人移情,小孩吵架、兄弟吵嘴等等,甚至是许多鸡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大乱而导致生命危机:自杀或杀人。

一个生命匆匆逝去,在很风光和精力旺盛地展开着自己人生的时候遽然消失,好像是留给后人一种思索,又好像无从把握生命的重量。这是无法承受也得承受的现实。其实,敢死,固然精神可贵,敢活有时比敢死更为可贵。因为生命本是脆弱的,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担起使命和苦难,才显出一种尊严。有时你要记住,你活着毕竟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生命是从你造化接受的恩赐,你有责任承当这项恩赐。你若不珍惜生命,善巧运用内外条件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你就未尝真正做到“主人翁”。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六 :巴山精神感悟

巴山精神感悟

11月7日随着火车和汽车的鸣笛声,我们新学员来到了巴山工区,一路走来我看到了巴山沿途的风景,见到了我从未见到的高山,这次的到来不是游玩,而是一次主题为“继承巴山精神,青春奉献铁路”的教育活动。

当下车踏进巴山工区时,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牛角坪大桥,志愿者给我们讲解了这座桥,这座桥是贯穿于襄渝铁路的一个重要的咽喉要道。随后我们跟随志愿者进入了巴山工区的生活地带,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和喧嚣,只有身旁静静伫立的大山和小溪的流水声,此时我的心情感到了沉寂,因为想象不出工区的人们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去生活。志愿者安排我们先看了两部纪录片《魅力巴山》、《巴山魂〃西铁人》,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了一代代巴山人在工区的生活,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桥隧女工曹美英的事迹,曹美英是西安的一名知青,来到巴山后,与一名北京的知青王大成组建了家庭,生下了可爱的女儿,而巴山没有了托儿所,每天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这成了夫妻俩的头疼事。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晚上小两口就陪女儿玩到深夜的一两点,这样,孩子第二天就能睡到中午,为了孩子睡醒后从床上摔下来,就用布袋将孩子拴在床上。说句心里话天下的父母那个不疼爱自己的女儿呢?然而曹美英为了工作曾有这样一句话“女儿拴在床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狼图腾的感想

读《狼图腾》有感

今天读完狼图腾这本书,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既被草原狼那种睿智、勇敢以及奸诈、残忍的性格所吸引,又被草原人那种奔放、桀骜不驯以及顽强的精神所折服。虽然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现在的草原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我依然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想去额仑大草原,重新踏上当年作者的足迹,回味已经逝去的美丽。

这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依托,通过在草原11年的游牧生活,为我们呈现了草原人与草原狼的争斗与纠缠,同时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草原狼运用战术围捕黄羊、与草原人周旋的场景,场面恢宏,情节紧张,虽然书中有些地方的结论有些偏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是不可否认这本书确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草原上狼与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当然这本书之所以叫狼图腾,之所以要以狼为主线并不单单是为了写狼。作者想借狼的一些性格特点影射到草原人,即勇敢、果断、睿智、团结,带有一定的血性,进而引申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上来,这样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显而易见了。

书的开头以书中主角陈阵和毕利格老人在牧场观察狼群活动为情节引出了一系列事件。其中蒙古妇女嘎斯迈徒手抓狼,小儿子巴尔雅掏狼窝,巴图力战群狼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不得不说,蒙古人那种与生俱来的狼性血液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作为汉人的陈阵也被这种蒙古人剽悍的性格所折服。为了改变自己已经根深蒂固的羊性血液,陈阵开始了与狼共舞的漫长生涯。打围、掏狼窝、养小狼,草原上看似枯燥无味的生活立刻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一名知青,他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理性的分析总结出了草原人,也就是游牧民族的一些特性。其中许多的草原歌曲都是从狼哞的悠长苍凉的声音中获得了灵感,而蒙古人的许多战法也是从狼那里学到的。可能这些结论没有什么事实可以作为佐证,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狼群确实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并且他们的作战方式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 而文中的毕利格老人,作为额仑草原的人中头领,通过自己一辈子与狼打交道的经历,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确实是从狼那里学来的。这种草原人对于草原狼一种内心深处的敬仰是不可被否认的。不说狼是否是蒙古游牧民族的图腾,单从上述几点就能够反映出蒙古狼确实有令人崇拜的地方。蒙古人的骁勇善战已经是妇孺皆知,然而他们的隐忍和耐心,以及他们倔强的不可臣服的品性也许我们不甚了解。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品位狼性的坚忍,来体味蒙古人的气魄。书中的后半段从陈阵掏狼窝到养小狼,以小狼的成长变化进行分析,说明他的不可驯服性,进而说明蒙古游骑兵那种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当陈阵无奈的拿起沉重的铁铲向小狼的头上挥去时,那一刻宣告了人对狼驯养的彻底失

…… …… 余下全文

篇八 :始于李斯的感悟

《父亲/梁晓声亲情小说选》读后感

姜晓伟

《父亲》是梁晓声所写的一本亲情小说集。依次看了三篇:《父亲》《母亲》《老师》,一篇比一篇感人。很喜欢梁晓声的作品:朴实,善良,感恩,充满的感情,与读者,特别是普通读者平等交流,面对面的娓娓道来,却又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发人深省。感动着许许多多的读者,给人们以启迪和力量,同时,也激励我们努力生活,善待亲人和朋友。读梁晓声的作品已经好多年了,大多数作品都很喜欢。从开始的知青文学,到后来的反思文学,已经重点写到了亲情,亲人,朋友,那么真实可信,打动着读者。所以,看到?梁晓声文集?,不由自主的买了一些,用于收藏和阅读,并推荐给孩子读。

前两篇讲述了为人梗直,不愿求人,为一家人生计长年在外面下大气干活的父亲,父亲的性格深深影响着作者,但父亲蔑视知识的愚蠢摧毁了大哥的青春年华,父亲不同意大哥读大学,即使大哥瞒着父亲去了,父亲仍然不放过,近似文盲的他写了封措词严厉的满是白字别字的信,这封信沉重打击了大哥的精神,大哥精神分裂并在医院渡过了大半生,到了晚年父亲的脾气才有了很大变化。

?中国的贫穷家庭的主妇,对困难生活的适应力和耐受力是极可敬的。她们凭一种本能对未来充满憧憬。虽然这憧憬是朦胧的,盲目的,带有浪漫的主观色彩的。期望孩子长大成人后都有出息,是她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