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 编订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 余下全文

篇二 :格言别录(5集)

(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半,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了,前面这一类《敦品类》看似简单只有两条,但是真正要明白道理,还需要继续揣摩和学习,我们下面讲《处世类》,从这一章开始也就是具体告诉我们怎样把圣贤的教诲应用在处世接物上,帮助我们提升智慧,提升能力,曾经有人悲欢做事难,做人更难,好像很有道理,而困难从哪里来,如何解决应对,似乎没有答案,其实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无数圣贤哲人早已把答案合盘托出。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与事,困难是难以回

避的,应对得体需要能力,更需要智慧,通过事务的磨砺,涵养德行提升灵性,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如何突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越是处理难办的事,越应该宽大包容,事情的难处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方

面,事情本身的复杂,外部条件不具足,自已能力的欠缺,人事的牵制等等,都要冷静分析,耐心化解排除,如果急于求成,只会带来更多障碍,越是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越应该慈和厚道,用自身行为去感化对方,品行不好的,难以相处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受

格言别录5集

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不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怜悯他们,善巧方便加以引导,排斥抵触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激化矛盾,“处至急之事愈宜缓”,越是遇到紧急的事,越应该缓和周到,《弟子规》教我们事勿忙,忙多错,就是说匆忙仓促难免疏漏,增加事情的难度,办事全在圆融周密,思虑深远,如果心浮气躁,固执己见,急于求成,往往只会败事,坏事,“必有容,德乃大”,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成就德行的广

…… …… 余下全文

篇三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7.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8.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9.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1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1.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2.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13.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14.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15.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17.必有宽,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18.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9.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20.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 …… 余下全文

篇四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繁文,珍藏版)

弘一法师写本

格 言 别 錄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儘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行,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於緩。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受得小氣則不致於受大氣,喫得小虧則不致於喫大虧,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便宜者,天下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隨時講說隨時開導,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寡欲故靜,有主則虛,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悦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惠不在大在乎當危,怨不在多在乎傷心,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 …… 余下全文

篇五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

——《格言联璧》录写

弘一法师编订

学问类

? 凛闲居以体独。不动念以知机。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

过以作圣。

?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 为善最乐,读书最佳。

?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

此哉!

?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执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

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 何为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存养类

?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时候浑厚以养

大。

?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 刘直齐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 不为外物所动谓之静,不为外物所实谓之虚。

?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坤的经纶,自临深渊薄处得力。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 …… 余下全文

篇六 :格言别录[1]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 …… 余下全文

篇七 :李叔同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

—依《格言联璧》录写

学问类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这一条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人谱》,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

几(jī ㄐ〡):读平声。几微,事前徵兆,微末细小之事。 敦:修治使之厚。考:考绩、考验,稽查之义。

考德:另有本为“考旋”,取《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意。(观察其行为善恶得失,考绩祸福徵祥,以期回转天命,得到洪福大吉。)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什麼叫做大人?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

庸:平常的。《中庸》曰: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即平常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八 :格言别录(6集)

(六)

观众朋友大家好,接着上一集我们讲到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的《接物类》,这一张强调的是,把我们以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接物方面,下面三条是清朝学者,张梦复先生临终时对子孙的教导,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教导,可说是他一生修养的总结,教我们在和人交往时,要学习谦虚忍让,不能意气用事,希望帮助后人少走弯路,免除灾祸忧患,尤其对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好我们看这条格言。

格言别录6集

这句格言张梦复先生所说的是能够忍

受小的欺凌,就不致于招惹更大的灾祸侮辱,面对一切微小的不会平待遇,或者利益分配有所冲突时能够退让,不和人争蝇头小利,才不至于遭受更多损失,我们们在现实中,很容易看到无论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甚至国家种族这间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不和,一件极小的事情不能忍受,酿成许多惨剧,招来了杀身之祸,牢狱之灾,财物的重大损失,国家的动荡不安,教训惨痛,当事人往往会后悔莫及,面对别人的横加欺辱,障碍打击,乃至一切貌似不公正的处境,我们能够忍让接受,不予计较才能化解纠纷,消灾免难,这需要肚量,更需要智慧,首先大小要辨别清楚,知道怎么取舍,眼前的名

利享受,个人的一己之私为小,一切大众的福祉,自己的德行提升,才是大利,人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自然对小的名利的争执容易放下,古人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忍让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帮助我们成就道德涵养,得到众人拥护赞叹,带来更大的福报,聪明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