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曹操的乐观人生

曹操的乐观人生

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保持阳光的心态。即使身处最糟糕的境地,也相信事情总会解决,形势会越来越好。

心态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保持乐观的人,能够在危机中看到希望,能够从逆境中获得力量。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谁最乐观呢?通读《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不难得到答案。这个最乐观的人,应该是曹操。因为曹操吃过的败仗、受到的打击是最多的,但曹操并没有因为吃了败仗而心生消极,反而越加神勇。 先来统计一下曹操受到的大的打击:

1、进谏何进,却被何质问:“孟德亦怀私意耶?”

2、行刺董卓不成功,反被董卓通缉。

3、征讨吕布,却多次被吕布打败。

4、征讨张绣,却“败师淯水”。

5、征讨刘备、孙权,兵败赤壁。

6、大战马超,被马超打败,“割须弃袍、夺船避箭”。

7、身患头风,常被病痛困扰。

正如张松所言:“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七大打击,在一般人每一项都是致命的。特别是赤壁之败,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曹操并没有因此消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所以说曹操是三国男人中最乐观的人。 这里可以把曹操和袁绍、刘备做个对比。三人都是雄才大略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人,三人都受到过重大打击。他们之间具有可比性。

…… …… 余下全文

篇二 :曹操人生中的十大闪光点

曹操人生中的十大闪光点

文/乐云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无疑是小说中最具有争议也是最具魅力的人物。他既萃集封建统治者奸诈、残暴、嫉忌等恶劣品质于一身,又总括了封建政治家延揽人才、纵横捭阖、权谋机变等多方面的才能,真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语)。由于作者尊刘抑曹的创作倾向,《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与历史上的曹操相比多有丑化,不过,作者罗贯中还是对曹操人生中的一些闪光点给予了足够的肯定。笔者在此简单归纳之:

一、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三国演义》中曹操身上的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中曹操身上的人生智慧 摘 要: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积极入世,力图扭转乾坤,统一中国,拯救人民,但又野心勃勃,一心想篡汉夺权;他机警聪明,博学多才,但又奸诈狡猾;他用人唯贤,积极乐观,执法如山,但又奸诈狡猾。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随机应变;

(一)曹操的随机应变:当遇到麻烦时能随机应变,能将事情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扭转

如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当曹嵩询问病情时,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曹嵩就此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操从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他巧妙地用假装“中风”的计谋离间了叔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父亲偏信于自己。 再如曹操刺杀董卓被发觉而巧献刀。他正欲用刀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穿衣镜中发觉,此时,吕布就在门外,情况万分火急。他随机捧起宝刀,将宝刀献给董卓,从而暂缓和了当时紧急的情势。随后,他又趁势骑上董卓赐予的西凉宝马,一溜烟地跑出了城,脱离虎口。在这里曹操临危不惧,将自己的刺客身份转换成了忠臣,之后他知道事情肯定会暴露,就马不停蹄地逃跑,为自己的生存抓住一切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四 :曹操经典名言

曹操经典名言

并非我曹操脸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那些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又拿我这个奸雄无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 我宁愿做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也许你们从前看错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错看我。

曹操笑道:“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

曹操:“越是危难之时,越是英雄辈出之时”“我曹操何许人也?我应该振臂高呼,召集天下壮士,组建剿贼义军。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

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

“自古以来就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来的。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你又看错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

陈宫:“曹操此话比剑锋更狠!剑锋只杀吕氏一家,而此话却尽诛天下人心。”

曹操:“在我刺董之前,和他们一样,也是无名之辈。你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无名之辈,来日会不会名震天下呢?假如有一天,他们真的名震天下了,你又会不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曹操名言

满意回答

2013-03-27 17:17

1、最通俗的就是这句?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了 2、另外苏轼赤壁赋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酒鬼和河南的几个酒厂最多提到的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好多小青年喜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5、一些老人沉浸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历史学家和评论家爱引用“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7、统治者总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毛主席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过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

…… …… 余下全文

篇七 :曹操诗词精选赏析

曹操诗词精选赏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

…… …… 余下全文

篇八 :曹操 陆游 苏轼的激励名言

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曾说: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苏轼曾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