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高考真题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20xx年高考真题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新课标卷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试题考点】默写

【试题解析】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如(1)中“百姓苦难生活”“流泪”,(2)中的“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3)中的“花鸟”等。二是注意难写字“猱”、形近字“哀”“衰”等。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汇总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高考网gaokao.eduu. com

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汇总

第一部分:诗

一、高中

(一)《氓》《诗经》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 _____。(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___ __。既见复关,__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____ _____,_____ 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5、淇水汤汤,___ __。??淇则有岸,____ _。(斩车帷裳。隰则有伴。)

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 _____,_____ 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7、夙兴夜寐,___ __。(靡有朝矣)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 _____,_____ ___。(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 ,躬自悼矣。(静言思之)

1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信誓旦旦)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

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

【语文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12月月考(期中)(201412)】L0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1)《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 , 。

(2)诸葛亮《出师表》提出奖善罚恶的标准应该统一的两句是 ,。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总结历史兴亡规律的两句是;

(4)李商隐《锦瑟》中含有最具冷艳奇绝色彩意象的两句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作者些许消极人生态度的两句是,。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⑸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解析:注意“陟”“臧”“樽”“酹”的书写,不要漏掉“焉”“而”等字。

【思路点拨】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答题时要避免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东城区:

13.填空(17分)

(1)《过秦论》指出,秦始皇转入守势后采取了“废先王之道,”的愚民

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铸以为金人十二”的弱民政策以及一系列的防民政策。

(2)《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表面看是一首游仙诗,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

置身世外的幻想,诗句“ ,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第一乐段时兼用比喻和摹声,,

急切而愉悦。第二乐段轻快流畅后又逐渐缓慢下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第三乐段发展得很快,“ ,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而紧张。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3.(1)焚百家之言/销锋镝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一空1分)

海淀区: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高考新课标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模拟试题

高考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模拟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是每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以往的题目大多采用给出文句的上句或者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下句或者上句的题目类型。随着高考语文命题改革,必将更加重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未来预测:名句名篇的考查题目类型必定会进行创新,也会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而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要求考生准确恰当地补出名句这种题目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这样的训练。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

5.《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法,因而取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历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整理

高考名句默写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俄顷风定云墨色,。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07 湖北卷)填空。(6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007 湖南卷)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①祖母刘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李密《陈情表》)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一答案

高中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一(理解式)答案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6、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7、三餐而反,适百里者,适千里者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9、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10、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1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论语 十则》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14、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一、考点阐释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考查途径为默写。能力层级为A。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二、命题趋向

1、“名句名篇”考查必然回归课本。

这是今年考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高考命题如果还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的“名句名篇”的话,谁还想去看语文课本。高考是个指挥棒,它起着导向作用。

2、“名句名篇”考法可能有改变。

传统的单纯识记类的考查形式比较古板。突击背诵,将有着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变相成一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文化快餐”,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形式上可能有改变。有两种检测走向值得关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