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滕王阁序名句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控蛮荆而引瓯越。

2、物华天宝,;

3、雄州雾列,。

4、十旬休假,;千里逢迎,

5、

6、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7、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临帝子之长洲,

8、,下临无地。桂殿兰宫, 。

9、Yū)其骇瞩。

10、闾阎扑地,;

11、,秋水共长天一色。

12、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13、爽籁发而清风生,。

14、睢园绿竹,;

15、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

16、,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17、地势极而南溟深,

18、关山难越,?

19、嗟乎!时运不齐,。,李广难封。

20、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21、酌贪泉而觉爽,。,扶摇可接;

22、北海虽赊,。

23、孟尝高洁,

24、杨意不逢,;钟期既遇,

25、无路请缨,;,慕宗慤之长风。

26、舍簪笏于百龄,。非谢家之宝树,。

27、他日趋庭, ;今晨捧袂,。

28、滕王高阁临江渚,。

29、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30、屈贾谊于长沙,;,岂乏明时? 1

…… …… 余下全文

篇二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分析:句意为“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运用了对比、对仗、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①上句写寒潭之水的清明,设色淡雅;下句写傍晚的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从而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②对仗工整,“潦水”对“烟光”、“寒潭”对“暮山”是名词对名词,“尽”对“凝”是动词对动词,“清”对“紫”是形容词对形容词。③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不拘泥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动静结合,写水写山,突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如诗如画。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析:句意为“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这两句更是写景名句,素称千古绝唱,运用对偶、白描、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①这两句运用对偶,在句式上不仅上下句相对,而且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与“孤鹜”,“秋水”对“长天”, 不仅结构上是偏正结构,对仗严整,而且音律上也是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于乐感,给人美感,这是王勃骈文的最大特点。②白描手法的运用,作者从空间、色彩、动态、静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角转换,视野开阔,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整个画面完美和谐;既有动态的落霞与孤鹜,着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又有静态的秋水与天空,着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广阔深远,色彩明亮绚丽而又上下浑成的鲜活的自然图景。

…… …… 余下全文

篇三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滕王阁序》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

2、_______ ,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 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_______ ,桂殿兰宫,

_______ 。

4、层峦耸翠,_______ ,_______ ,

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_______ , _______ ,

青雀黄龙之舳。

6、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 ,

_______ 。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 ,

_______ 。

8、_______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_______ 。

9、关山难越,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10、时运不齐,_______ !冯唐易老,

_______

11、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_______。

12、_______ ,扶摇可接;_______ ,桑榆

非晚。

…… …… 余下全文

篇四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与翻译

默写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

2、_______ ,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_______ ,桂殿兰宫,_______ 。

4、层峦耸翠,_______ ,_______ ,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_______ , 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舳。

6、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 ,_______ 。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 ,_______ 。

8、_______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_______ 。

9、关山难越,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10、时运不齐,_______ 。_______ ,李广难封。

11、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______。

12、_______ ,扶摇可接;_______ ,桑榆非晚。

13、爽籁发而清风生, 。

翻译下列句子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 余下全文

篇五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滕王阁序》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

2、_______ ,访风景于崇阿;_______, 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_______ ,桂殿兰宫, _______ 。

4、层峦耸翠,_______ ,_______ , 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_______ , _______ , 青雀黄龙之舳。

6、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 , _______ 。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 , _______ 。

8、_______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_______ 。

9、关山难越,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10、时运不齐,_______ !冯唐易老, _______ ,李广难封。

11、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_______。

12、_______ ,扶摇可接;_______ ,桑榆

非晚。

…… …… 余下全文

篇六 :《腾王阁序》之名句赏析

腾王阁序之名句赏析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滕王阁名句

读滕王阁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其意境。

杨瑞堂

水色浑天色,

风声和浪声。

骛共暮霞飞,

船逐落日行。

教学感悟

——以写字为教学突破口

人们知道,一手好字可使人受益终生,一个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班以写字入手,开展了以“写一手好字,做一个好人”的一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注重以学生为根本,习惯育人的教育方针。每天至少拿出20分钟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坐姿、写姿,指导学生用心写字,专心写字。要求做到:

1、“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距离,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左右。

2、“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3、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

4、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

5、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整洁。

我教的多是低年级学生,我要求学生每分钟写15个字左右,通过写字速度训练培养学生的修心养性,韧性和意志,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我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摸索出一个教学模式:一看二写三评四改,并积极开展家校联手,要求学生在家练字时也要严格按照这四步来做,每月底,我和家长分别根据学生在校,在家的书写表现填写评价表,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和质量进行反馈和评价。现在“一看二写三评四改”法已成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八 :《滕王阁序》学案(附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存有《王子安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