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归园田居诗句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鉴赏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归园田居的教案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

二、回顾旧知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
三、作者简介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三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三)

默写:

◇主题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评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 余下全文

篇四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主题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评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归园田居》注解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 …… 余下全文

篇六 :《归园田居》赏析

归园田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关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是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一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 …… 余下全文

篇八 :30.归园田居

29、诗词五首

《归园田居(其三)》

班级 姓名 组号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 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 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课前检测

1. 关于作者:《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号 ,又名 , 著名诗人,世称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2. 背景透视: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