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课 外 名 言 警 句 集 锦

课 外 名 言 警 句 集 锦

一、先秦部分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无欲速[快,迅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2、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3、君子喻[通晓]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4、往者不可谏[劝阻,挽回],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5、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语文课外积累——名人名言

语文课外积累

教育·读书·学习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

——肖伯纳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课外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收集的名言警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外收集的谚语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课外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咏柳

贺知章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导:向导、开导、导师、领导

忠:忠实、忠厚、忠诚、忠心

慌:慌乱、慌忙、慌张、惊慌

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

年轮稀疏的一侧是南,年轮紧密的一侧是北。

常常:

常互用。

表示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常常可以与经我常常(经常)去公园里放风筝。

往常

员。 :是指“过去的日子。” 这里往常都是退休的老奶奶过来打扫卫生的,现在换成了闪现队

他()在小河边画画,现在却去小树林画了。

丁丁()给邻居张爷爷送报纸。 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我帮妈妈做饭,妈妈满意地笑了。

我帮奶奶捶背,妈妈很满意。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

就害怕。

我一想到要放暑假了就高兴。 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打碎的玻璃夜里乱闯。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课外名言

课外

1、这山可真高,快把青天刺破了。

仿:那声音很大,震得地动山摇。

2、善思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

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

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蚕,

读出了它默默无闻的奉献;读蜜蜂,

读出了它踏踏实实的勤劳;读梅花,

读出了凌寒独放的高洁;读竹子,

读出了它虚怀若谷的谦虚。

3、幸福是什么?抗洪战士说:幸福是战胜险情,保护人民群众。

老师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

警察说:幸福就是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

医生说:幸福就是救死扶伤。

我说:幸福就是双休日在河边放风筝。

4、改写句子画线部分,使它和未画线部分形成对偶。

石间溪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改:水塘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5、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澜的画卷!

仿写: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一杯甘笑醇厚的美酒!一本精彩纷呈的故事书!

6、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春雨,它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7、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叶轻舟,它能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书籍犹如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书籍如同甘甜的乳汁,它能哺育我们的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课外名言警句释义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学案

课 外 名 句

0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出自《周易·乾》《周易·坤》) 译: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02、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意思是说好象面临着深渊,脚踩着薄冰的一样,形容小心谨慎。

03、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0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十三章》)

译: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0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译: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0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译: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课外名言警句

课外名言警句

1. ,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2. 一年好景君须记, 。(宋·苏轼《赠刘景文》)

3. ,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 ,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

6. 抽刀断水水更流,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7. 投我以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

8. ,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9. ,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0. ,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1.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劝学解》)

12. 不畏浮云遮望眼,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课外常见的诗词名句

课外常见的诗词名句(一)

1、投我以木瓜,报之一不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3、投我以桃,报之一李。《诗经·大雅·抑》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1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1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1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2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考课外名言名句默写

高考课外名言名句默写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2.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