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名家摘抄与经典语录

名家摘抄与经典语录

一、 汪国真

1 :《生活》

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 、《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 、《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二 :狗眼看家摘抄

在小子看来,这是藏在人类心底的自卑和野蛮的表现。人类给自己批了件文明的外衣,但本质上并不比动物更好,在文明外一点压抑下,心里更加渴望野蛮。另外,在自然界中,人类无疑是弱者,生存能力不及打洞蜗居的鼠辈,因此导致了极度的自卑心理,为了排遣这种自卑情绪,便杀戮其它动物并将其吃掉,尤其是看似恐怖、强大的动物以便获得心理的平衡。 活着便努力活着,死了就死得其所。

与热情相比,理性更为重要,哪怕理性的本身并不磊落。

春的主旋律是寂静,诗人们像疯子一般聒噪,岂不是破坏了春意。

小子觉得女人社会地位低下与否和有无职业无关,关键在于男人的素质和这个社会有无相应的保护政策。与其用引诱女人工作的方式来提高女人的社会地位,倒不如加强男人的素质教育。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普通人,寄予一点点本来理所当然但又难以实现的愿望,每天努力地活着。 取性命于柔情之中,渡亡灵于光芒之路。——完美杀手

生活本就平淡,无端夸张自己的感情,制造所谓的感动,纯粹是自虐的表现

既然“存在即合理”,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不存在及不合理”,按这意思,概能被触到、摸到、感知到、想象到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存在的。既然“不存在”的本身是不存在的,那么“不存在就不合理”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失去参照的“存在即合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家训摘抄

德行篇

周公 《诫伯禽》: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诗经 大雅 民劳》)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东汉 郑玄 《诫子益恩书》)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 刘备 《遗诏敕后主》)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谚语,引自王昶《戒子侄文》)

劝学篇

孟轲母 《母训》: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诫子书》)

功业理想篇

人之进退,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西汉 孔臧 《诫子书》)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三国 向朗 《戒子》)

今但贫耳,贫非人患,唯和为贵,汝其勉之。(向朗 《戒子》)

处世篇

吾谓叔孙通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是今师也。(秦 孔鲋 《将没戒弟子》)

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西汉 刘向 《诫子歆书》)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东汉 马援 《戒兄子严敦书》)

事君莫如忠,事亲莫如孝,朋友莫如信,修身莫如礼,汝哉其勉之!(东汉 郦炎 《遗令书》)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兵家摘录

战争是受偶然支配的世界。人类的活动当中,没有比战争更能令偶然有 发挥的余地。

情报和预测是不确实的,而且还要加上无数的偶然,因此,战争的事态 很多都不能如预期的那样进展。为克服此点,必须具备适切判断状况的直觉, 和足以实行意愿的勇气。

做敏捷、适切的决断时,必须正确地评估时间和空间。

所谓决断,是面对精神危险性的一种勇气的发现,一旦性格化之后,就 成了心智习惯。面对危机时,感情远较理念更能支配人类。

勇气来自于理性,但是并非等于理性,它是一种感情的发现。许多人有 理性却缺乏决断(就因为了解才害怕),可见理性不等于勇气。理性首先必 须唤起勇气,然后以此为基础,并凭借它来维持理性。

决断是以疑惑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所有的条件都明确的话,就无须决 断了。所谓决断,是指在不充足的知识之下采取行动:亦指排除疑惑的苦恼、 踌躇的危险的能力。

面对困难的课题,虽然已具有绝佳的洞察力和背负重大责任的勇气,却 仍然无法下决断,这是因为洞察力和勇气其存在着不一致性。

决断是在理性认为有自觉冒险的必要,和确立自我的意志之后,才告成 立。

缺乏理性的人,下决断时无所顾虑,亦不为疑惑所苦,只是仅有极少数 的人才会成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曾家书摘录

1.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无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

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

2. 惟曾子与孔子告仲田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

因强而大败。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3. 唯有处处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

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4.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名子自问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决。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曲

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是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5.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

立功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6. 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若

…… …… 余下全文

篇六 :曾国潘家书摘录

游子在外,最重唯平安二字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兄弟匪他人,患难亦相赖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交友需常常来往,不可太疏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进德、修业二者由我做主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唯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美国父母家教摘录

美国父母家的方法

科学的家教要以全面激发孩子的潜能为目的,以塑造孩子的高尚心灵和培养孩子的优秀人格为核心,运用爱和赏识的手段,使孩子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康地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教授说:‘‘孩子成才的关键在父母;父母教子成才的关键在方法。’’

1. 父母必须掌握的家教理论和艺术:教子成才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首先需要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进修自己。美国 教育家布鲁尔.安德鲁博士指出: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以及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将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他总结说: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其次,要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第三,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注意综合开发孩子的七种智能:(1)语言智能:具有语言智能的孩子说话很早而且很爱说(2)音乐智能:有音乐智能的孩子对声音很着迷,做父母的应该经常给他听音乐,让他参加课外音乐学习,参加一些以音乐为中心的活动和游戏。(3)逻辑—数学智能:父母应该同他玩富有创造性的、能丰富想象的游戏。(4)空间想象智能:父母应该带他到陌生的地方游玩,鼓励他绘出所到特定地方的地图,教给他绘画和制作模型的本领,孩子尤其需要父母更实际的鼓励。(5)身体动觉智能:做父母的可以去参观各类手工制作科技展览,或者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和舞蹈组的活动。(6)洞察自身的能力:(7)人际智能: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洞察力称赞,因为这种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实业都会发挥较大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书札记】摘抄《200字名家美文》

【读书札记】摘抄《200字名家美文》

《回音》——席慕容

站在湍急的流水前,向着对岸的山谷,我一次又一次地高声呼唤,为的是想要聆听,那婉转而又遥远的声音。

那种比我原来的呼唤要美丽上千倍百倍的声音。

是不是也正因为如此,记忆中的一切演出,才总会完美得令我们落泪? 不知道这样是生命给我们的惩罚呢?还是奖赏?

在时光的幽谷中,不断反复回响着的,是你我心中无数次呼唤的回音吧。 一次比一次微弱,一次比一次遥远,却又一次比一次地更让人诧异。 原来曾经是多么粗糙和狂烈的音质,时光如何能将它修饰得这样精致和优雅?

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欺骗吗?

在真正的深谷里,潭水的水色碧青,好像假的一样。

在真正的爱里,说出来的话也永远令人无法置信。

真实的现场,我们总是无法接受。

唯一的方法是将它放进历史之中。

或者是——写在诗里,画在画上。

德尔浮就真的画过“回音”。

月光下,洛神的女子举起手来,仿佛有所追寻,同样的人体,同样惶惑的姿势重复了三次,一次比一次稍稍缩小,一次比一次稍稍退后。 在画前,我几乎想开始大声呼唤。

当然,没有人会准许我这样做。

甚至我自己也不同意。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