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水浒传摘抄+赏析

《水浒传》片段摘抄赏析

【1】

【片段】林冲集中力量对付主要仇人陆谦。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赏析】《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故事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不看后悔精华文档】《水浒传》读书笔记 好段摘抄+精心赏析

水浒传摘抄赏析

1、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的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赏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闪”突出武松动作之快。

2、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 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 …… 余下全文

篇三 :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片段摘抄赏析

【片段】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 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 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 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 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 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 打将下来。

【赏析】。武松"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突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都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为武松捏一把汗。

…… …… 余下全文

篇四 :水浒传摘抄

水浒传摘抄

导读:     水浒传摘抄

    好词摘抄:

    登山涉水 点头会意 掉头鼠窜

    多言多语 顿足捶胸 淡妆轻抹

    风兵草甲 放刁把滥 纷纷洋洋

    民穷财匮 贩夫皂隶 翻江搅海

    风门水口 扶墙摸壁 扶危济困

    佛性禅心 逢凶化吉 风行雷厉

    飞檐走壁 看景生情 飞针走线

    过府冲州 冠屦倒施 鬼哭神惊

    寡情薄意 骨肉未寒 高山峻岭

    观形察色 诈奸不及 有钱有势

    惜客好义 血流成渠 有头有尾

    一五一十 杳无踪迹 以终天年

    执鞭坠镫 真才实学 赃官污吏

    饮泣吞声 众虎同心 高姓大名

…… …… 余下全文

篇五 :水浒传人物评价(摘抄作业)

《水浒传》人物品析

鲁智深:原名鲁达,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他爱憎分明,慷慨大方,率直粗犷,勇而有谋,

粗中有细。

2。武松: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有记载武松早是阳谷县人,经近期考证为今邢台市清河县人)人,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他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豪放,倔强,机智,勇敢。

3。宋江,字公明 绰号:及时雨 呼保义 黑三郎。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

…… …… 余下全文

篇六 :《水浒传》精彩片段赏析

《水浒传》精彩片段

一、“智多星”吴用

1、智取生辰纲

七星聚义,在黄泥冈东十里路的安乐村白胜处安身。 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并要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 正是五六月天气,酷热难行,军汉倒地。七个好汉装做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白胜装做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老都管,老虞候。 杨志喝得少,起得早,要跳冈自尽。

二、“花和尚”鲁智深

2、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正与朋友在酒店豪饮,正在兴头,突闻一歌女哭泣,心中烦闷,问之为何哭泣?答曰:恶霸镇关西逼婚!鲁智深疾恶如仇,大怒!第二日去了歌女与其父栖身的小店,先暴打了镇关西手下流氓,放走歌女父子。又直奔镇关西卖肉的摊铺,当众耍笑恶霸镇关西。围观者皆大快人心。恶霸大怒,来打鲁智深,鲁智深大喜!正中我意也!挥神拳,三拳打死之!仰面而去。

3、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落发为僧。因为整天违犯戒律,于是被罚在庙中看守菜园,发现当地一些泼皮整天偷菜,准备收拾这群泼皮,但是泼皮先一步下手,想把鲁智深弄到大粪池里面,结果不但没弄成,反而被鲁智深踹到粪池。 后来这群泼皮也就服了,整天来鲁智深这里送酒送菜,拍马屁,吹牛鼻,一日鲁智深吹得性起,说门口这腰秆粗的柳树老子也能拔起来。众人起哄,于是鲁智深去拔,就拔起来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水浒传人物形象描写赏析

水浒传人物形象描写小论

《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 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下面就将具体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对其进行赏析。

描写的性格突出的首先是宋江,从他众多的绰号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及外形特点,因为宋江人长的比较黝黑 在家排行老三 所以称为 黑三郎.宋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而在江湖上他也颇有侠义之名所以也称孝义黑三郎。.而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士”、“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

同样塑造成功的还有林冲,林冲性格特点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并为之喝彩的一当儿,妻子就被高衙内调戏。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

…… …… 余下全文

篇八 :《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评析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也正印证了其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的绝妙。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社会昏暗,以宋江为首的不满朝廷统治与官场黑暗腐败的英雄好汉们齐聚梁山。“替天行道”,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却终被黑暗社会吞噬的故事。梁山共有一百零八位将领,其中有的拥有很高的官职,有的却只是社会下层侠义人士。如此多的社会地位或高或低的一百多人齐聚梁山“替天行道”,也不过是“落草为寇”,原因何在?也正是因为当时黑暗的官场和社会给不了他们精神上的抚慰。于是他们只好将梁山泊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之地。要不然怎么许多好汉都会说是被“逼上梁山”呢?小说前40回对各路英雄来历的描写不也正详细地体现了这一点吗?

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故事,但主题却不仅仅是在表现好汉们的能征善战,更是凸显了他们反抗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围绕这一精神才安排了如此多的情节。不正因为反抗主义精神他们才上梁山的吗?不正因为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才征方腊,而后被朝廷招安的吗?但可歌可泣的是他们一行人最终却并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死的死,散的散,没有一个是过上了当官的日子的。这也正无奈的体现了在黑暗的吃人的封建社会中,爱国者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不仅连应有的功勋都得不到,甚至还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作者也正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决不与封建腐败官场同流合污! 《水浒传》也值得细细品味一番,每一个人物的语言也正凸显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