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总结

四川省什邡中学物理组(618400) 王树斌

高三物理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轮可进行专题复习,重在对学生学科内各项能力的提高,如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体系专题、基本理论专题、实验设计专题、题型专题等;第三轮查缺补漏,重点突破。各阶段复习的知识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复习的侧重点和着眼点不同。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高三一轮复习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一)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各章节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重点进行基础复习。结合一轮复习的情况,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从历届高考试卷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概念不清,比如将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混淆,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搞不清,对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做功、热量和内能的符号法则不能熟记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

2013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xx年高考复习的开始。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我们特别邀请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张北春老师,回答同学们比较关注但又不太明确的问题,小编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收获。

问题一:

学生:高三一年的复习时间,那么长,怎样合理地安排复习才更有效呢?

老师:高三复习时间看似很多,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和要求。

通常从当年9月到次年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第一轮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知识点的复习非常细致、系统,但是与高一、高二新授课不同,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高。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听课,不能被动听课。

从当年3月中旬到4月底,大约45天的时间,习惯上称为第二轮复习。在这段时间里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将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知识、方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总结

20xx年x月11、12日,临沂市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在莒南县一中举行。本次会议主要有四项内容:一路复习示范课展示,先进物理组经验介绍,专家报告,教研室冯老师对本届高三一轮复习提出要求。

第一部分:听课心得

本次会议共展示三节节观摩课,分别是莒南一中刘栋老师执教的“牛顿运动定律”试卷讲评课,临沂一中王桂昕执教的“牛顿第二定律”复习课和临沂三中赵学顺执教的“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三节课很好地体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紧扣考纲,细化考点,结合近几年高考题,课堂效率高,针对性强,并注重规律方法的总结,以学生训练为主线,并加强具体学法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不断的做听课记录并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特别是刘栋老师执教“牛顿运动定律”试卷讲评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1、刘老师准备课非常认真,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考情分析时,他都有具体的数据,还有在课堂上刘老师展示了几个学生的标准试卷,都需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2、在错例分析过程中,刘老师采取的是按错因归类处理的,不再是以往常用的按知识点分类。这样设计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好接受,因为高三学生复习过程中可能会一直存在很多思维的盲点和断点,只按知识点归类讲题往往不能触及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也就不会改变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中处理方式也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3、复习过程中,刘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错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补偿练习后让学生总结规律并及时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个学生解决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建议

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搞好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浅谈高三复习工作的策略和基本要求。

一、三轮复习安排及第一轮的基本教学任务

1、明确复习指导思想

结合考点,紧扣教材,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高三第一轮教学要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关心实际),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培养能力),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千万不要出现“第一轮复习赶进度,第二轮复习炒冷饭,第三轮复习乱做题”的现象。为此一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A、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纲 2.7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专题

2.7 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专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2、掌握几种常见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多力平衡、动态平衡、临界极值问题

【难点】动态平衡、临界极值问题

【知识梳理】

1.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和隔离法:

当物理情景中涉及物体较多时,就要考虑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②  整体法

③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采用整体法。

②隔离法

物体必须从系统中隔离出来,独立地进行受力分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析,列出方程。

(2)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2)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其来源,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无中生有。

(4)区分性质力与效果力: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按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命名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 …… 余下全文

篇六 :《步步高》20x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七章 单元小结练 电路知识综合

单元小结练 电路知识综合

(限时:30分钟)

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以下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                                                                                                             (  )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

20xx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

20xx年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xx年高考复习的开始。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我们特别邀请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张北春老师,回答同学们比较关注但又不太明确的问题,小编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收获。

问题一:

学生:高三一年的复习时间,那么长,怎样合理地安排复习才更有效呢?

老师:高三复习时间看似很多,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和要求。

通常从20xx年9月到20xx年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第一轮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知识点的复习非常细致、系统,但是与高一、高二新授课不同,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高。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听课,不能被动听课。

从20xx年3月中旬到20xx年4月底,大约45天的时间,习惯上称为第二轮复习。在这段时间里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将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知识、方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 …… 余下全文

篇八 :《步步高》20x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七章 单元小结练(二)电学实验综合练习

单元小结练 电学实验综合练习

(限时:30分钟)

1.分别用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同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甲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 V、4 mA,图乙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 V、3.9 mA,则待测电阻Rx的真实值为(  )

图1

A.略小于1 kΩ                                              B.略小于750 Ω

C.略大于1 kΩ                                              D.略大于750 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