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一物理 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一,上半学期)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 …… 余下全文

篇二 :九年物理知识总结

九年物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物理知识总结

物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三物理知识总结点

网友

声学考点说明:声学在中考物理试卷中约占1~3分,常见的题型为选择和填空。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有:1.知道空气的声速为340m/s(T=15),知道真空不能传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4.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光学考点说明: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是中考必考内容,但不是考查重点内容。本专题重点有:

1.了解光源,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 m/s。

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基色与原料的三原始是不同的。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考点说明:光学部分在中考中的比例约为10%,考题难度不大,光的折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是中考的重点,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及凸透镜的成像试验方法和技能是现在中考考察的热点,知识点主要有:光的折射的概念。光的折射定律。

中考对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考查较少,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机械运动和运动快慢的描述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参照物的选择、比较运动的快慢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是中考的点。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考复习物理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复习纲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亍?br>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经典物理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精典知识总结

一、重要结论、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

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i=(Si+Si+1)/(2T),

a=(Si+1-Si)/T2

如图:

③竖直上抛中,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各量的对称关系

④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 μ=tan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

3、向心加速度

通过竖直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轻绳类型 ,轻杆类型v=0

4、万有引力为向心力的匀速圆周运动: 常用代换式:gR2=GM

①距地面高h处r=R+h,R为地球半径

②h→→→0时(贴地飞行) (第一宇宙速度)

(ρ:行星密度 T:贴地卫星周期)

5、瞬时功率P=Fvcosα (α为F、v夹角),

发动机的功率P=Fv,最大速度vm=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

7、重要的功能关系:

ΣW=ΔEK (动能定理)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认识

1、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a、零刻线是否磨损;b、量程;c、最小刻度值。

(2)、测:刻度尺要和被测物体保持平行。

(3)、看:视线和尺面垂直。

(4)、读:数字(估读)、单位。

估读: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错误和误差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厘米=1023毫米=10微米=1069纳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米(m)

时间基本单位是——秒(s)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求细铜丝的直径:d=线圈长度/线圈匝数。

求硬币及乒乓球的直径可用卡尺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

2、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 …… 余下全文

篇八 :物理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