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教育教学总结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1(11)、11(15)和11(16)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对学生也有所了解,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接触计算机比较频繁;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打字也挺费劲。对计算机水平差别如此之大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以供交流探讨:

一、分层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另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课堂上常常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并给他们提供方便,如借学习资料给他们、常和他们通过QQ、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参加计算机竞赛等。通过自主超前学习及教师辅导,一部分学习尖子脱颖而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普遍掌握了目前常用的一些流行软件,如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以及常用下载工具、播放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二、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譬如说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躁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努力将枯躁变为有趣。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11(16)班的郭炜丽以平均每分钟73字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11(15)班的范小文获得非计算机级校一等奖。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需要的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着

极其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为他们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让学生设计各式各样的板报;为课文设计课件等。板报供班级出黑板报的同学参考,课件给其他老师上课用。看到自己出的板报变成班级的黑板报,自己的课件上课大家都在看,学生很有成就感。

四、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参加计算机操作水平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上课有目的,学生听课有动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找冷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因学生之前对电脑所了解和掌握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对之前对电脑很少接触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

50分钟要质量。

二、教育教学设施方面

计算机为技术性专业,比较强调实际操作能力,上机任务比较多,在教学中示范也比较重要。且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操作题部分占80%的份量,如果平时不能加强上机操作的练习,非常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此而言,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

在这方面,如果学校能订一份电脑报给网络中心,我想对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会掌握的更好一些。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电脑盲”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的教育,使学生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努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二〇一〇年x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教育教学总结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1(11)、11(15)和11(16)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对学生也有所了解,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接触计算机比较频繁;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打字也挺费劲。对计算机水平差别如此之大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以供交流探讨:

一、分层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另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课堂上常常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并给他们提供方便,如借学习资料给他们、常和他们通过QQ、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参加计算机竞赛等。通过自主超前学习及教师辅导,一部分学习尖子脱颖而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普遍掌握了目前常用的一些流行软件,如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以及常用下载工具、播放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二、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譬如说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躁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努力将枯躁变为有趣。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11(16)班的郭炜丽以平均每分钟73字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11(15)班的范小文获得非计算机级校一等奖。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需要的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着

极其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为他们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让学生设计各式各样的板报;为课文设计课件等。板报供班级出黑板报的同学参考,课件给其他老师上课用。看到自己出的板报变成班级的黑板报,自己的课件上课大家都在看,学生很有成就感。

四、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参加计算机操作水平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上课有目的,学生听课有动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