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总结

第一章 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管理

概念:是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1. 主体:风险管理单位(个人、家庭、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跨国集团、国际联合组织)【主体不同,

风险管理侧重点不同】[理念: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处理风险事故的方案]

2. 核心:降低损失(事故发生前防患于未然,预见损失;事故发生后消除隐患,减少损失)

3. 对象:纯粹风险:具有损失机会而不可能获得利益的风险

投机风险:既有可能获利也有可能损失的风险

4. 过程:决策

特点:

1. 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对象是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专门性】

2. 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涉及可预测和无法预期的领域,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

3. 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风险管理时间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可指导风险事件的管理)

4. 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具体内容反映了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理解、衡量和管理决策)

【若缺乏全面性,决策可能失败】

目标: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作用:

1. 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隐患、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使风险单位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技术)

3. 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

4. 保证风险单位的财务稳定(防止风险管理单位因为资金紧张而陷入困境)

5. 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自身运作机制,防止了许多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 巨额损失的机会增加(科学技术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任何失误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损失范围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一个企业或地区的防线事故可能会危及整个

国家甚至世界经济)

3. 风险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采取措施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4. 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企业存在同生产和经营相伴随的损失风险,迫使采取措施)

5. 社会矛盾的突出(社会矛盾和政治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风险越来越大)]

第二章 风险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风险

概念: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认识:

1.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1之间)

2.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客观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主观不确定性: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

3. 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4. 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各种造成损失的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估计出来

特征:

1. 客观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疏忽大意等损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的)【一定规律性】

2. 突发性(认识的局限或者疏忽,未注意渐变)

3. 损害性(后果往往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可或不可用货币衡量)

4. 不确定性/随机性(空间上,火灾风险;时间上,死亡风险;损失程度,个人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使个人福利水平

减少,社会资源不能正常使用导致资源利用低效率)

5. 发展性(不同历史时期,风险管理内容不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新风险)

类型:

1.产生原因:

1

(影响范围广、损失程度大)

2

(影响范围小、损失程度小)

3

: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者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影响范围较大、损失程度较大)

4者经营决策失误,导致经济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影响范围较小、损失较小)

a.损失不同(静态风险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纯粹损失,而动态风险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损失,但是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获利)

b.影响范围不同(静态风险通常只影响少数个体,而动态风险的影响则比较广泛,往往还会产生连锁反应)

c.特点不同(静态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预测的;动态风险则缺乏一定的规律性而难以预测)

起的风险(损失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包括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2【纯粹风险】

{保险公司承保}

,投机风险

/公司特别风险):某些风险因素给单个经济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联合协议、风险分担】

/市场风险):由于某些风险因素给所有经济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纯粹风险的类型

1.

2.

3. 行为上的疏忽或者过失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人身伤亡,按照法律、法规或合同,个人或者团体应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4.

构成要素【多选】

1.

1) 实质风险因素:有形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人体生理功能、建筑所在地】

2) 道德风险因素:人们怀有反随意涂、不诚实品质或者图谋不轨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骗保】

3) 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原因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人的过失、疏忽、知识水平】

2. 风险事故/风险事件:引起损失的直接原因

3. 损失: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1) 实质损失: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物质的损失(直接损失)

2) 费用损失:风险事故引起的施救费用、救助费用、医疗费用、清理场地的费用

3) 收入损失:由风险事故引起经营收入减少的损失

4) 责任损失:根据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应该对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伤害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风险因素的存在和增加引起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一旦发生,便会导致损失。风险因素是产生损失的潜在原因,而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损失时风险事故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风险管理成本:政府、企业或个人为规避各类风险进行投资、融资的货币成本总和

风险管理成本预测:在综合分析风险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管理设备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历史、现有的资料,对未

来的成本水平进行核算

1. 预防风险成本(风险管理采取非保险方式预防风险,在预防、防范风险方面支付资金)【发防毒面具】

2. 保险金成本(风险管理单位采取保险方式转移风险,支付给保险公司保险费)

3. 保险以外防止损失扩大的成本(大量损失的风险保险公司不承包,未保险的财产人员支付预防损失扩大的费用和因

损失造成的相关服务成本(服务成本、风险控制成本、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单位体检】

4. 财务危机成本(风险管理单位资金紧张)【贷款利息】

5. 担心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的心理成本(难以衡量)

风险管理收益:风险管理单位因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所减少的损失

风险管理收益=风险管理不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成本

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投保、未投保)

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原则

1. 现实性(适合政府、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实际的需要,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危及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安全

的问题)

2. 明确性(明确具体,规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约束人的不起安全行为,防止道德风

险)

3. 层次性(应该依据工作的流程或者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不仅有利于风

险管理目标的实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化解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4. 定量性(具体的数量指标,使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操作性)

风险管理目标的内容

1. 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使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

严重性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故对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1) 经济合理目标(风险单位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需要在各种风险管理方式的成本之间进行选择,确定最经济、最

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2) 安全系数目标(将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 社会责任目标(不仅要转嫁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还要降低风险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2. 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消除、改变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 维持生存目标(风险事故发生后,风险管理的最低目标是维持生存的目标)

2) 保持经营连续性目标(风险事故发生后,企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复生产或经营,保持经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以免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

3) 稳定收益目标(稳定收益目标是企业保持连续经营、稳定发展的条件,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4) 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风险管理的程序

1. 风险识别:对风险的感知和发现(有助于风险管理单位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风险源,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潜在

损失风险】

2. 风险衡量: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的、过去损失资料的定量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

幅度【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3. 风险评价:在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4.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原则:选择所付费用最小、获得受益最大的风险管理办法

四种技术: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5. 风险决策管理:风险管理者在众多风险管理方案中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

6. 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监控)

7.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原因:

1) 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

2) 风险决策管理的正误需要通过检查和评价来确定

3) 风险管理评价标准会不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

4)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风险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风险管理单位财产和人员的

安全

风险管理组织

广义:风险管理单位为实现鞥线管理目标而设置的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有关风险管理住址的结构、组织活动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风险管理组织活动:风险管理专职机构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的全过程

狭义: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领导机构)

风险管理单位的经营活动:

1. 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制造、组装、技术更新、改造)

2. 商业活动(购买原材料、商品批发、零售)

3. 财务活动(资本投入、运营、收益、制定投资决策方案)

4. 安全活动(对财产、人员安全保护)

5. 会计活动(编制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统计资料上报)

6.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

1. 清楚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风险,预防防线事故的发生

2. 评估风险、汇总风险管理信息、更新和维护风险信息库

3. 确保本单位具有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明确风险管理岗位职责,使风险管理单位的活动受到有效控制

4. 根据风险事故的状况,决策风险管理方案,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事实

5. 确保风险融资及时到位,防止损失的扩大

6. 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调整、修正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1. 风险管理部门同财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资产账户的管理,财务部门可以识别和衡量风险管理单位财产损失的风险,此外,财务部门还要同风险管理部门一起,制定企业有关的保险或者自保计划,解决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员工保险及其索赔的事宜

2. 风险管理部门同数据处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数据处理部门账务专业化的技术,能够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许多重要数据,使得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预测风险和了解已经发生的风险和未果事故

3. 风险管理部门同法律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法律部门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导,提供有关于产生责任风险、合同风险的情况,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依法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尽量避免责任风险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需要法律部门配合减少责任损失风险

4. 风险管理部门同认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在认识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才能妥善实施

5. 风险管理部门同生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生产部门面临着各种损失的风险,风险管理人员应与生产管理人员紧密合作,识别、减少和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此外,损失成本分摊制度的实施需要生产管理部门配合

6. 风险管理部门与外部供应商或专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搜集风险信息,进一步发现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注意到的风险

第四章 风险识别

 

第二篇:风险管理总结

1.风险是导致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分为客观的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和主观的不确定性(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而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区别:a.只有那些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事件才能称之为风险。b.风险是所估要素的概率分布;不确定性是对所估概率分布的正确性,缺乏置信度。

2.统计学家把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度。可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函数:R=f ( p, c ) p:概率,c:事件发生的后果

3.风险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风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 风险事件:是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风险损失的原因 风险损失: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利益的减少。

4.风险的分类:A.产生原因:自然风险、人为风险B.性质:静态风险(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可能、有规律、可预测。动态风险(投机风险)-- 长期使社会收益,缺乏规律性难以预测。C.企业面临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因举债经营)

5.风险管理直接面对的的风险成本:a. 实际损失b.损失控制成本c.机会损失成本d.融资成本e.心理成本

6.风险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巨额损失的机会增加;损失范围的扩大;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社会矛盾的突出

7.纯粹风险说与全部风险说区别(企业风险管理对象的观点)纯粹风险说强调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纯粹风险或静态风险。人为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对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纯粹风险的确认和分析,并认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费用支出,使纯粹风险的不利影响。全部风险说强调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全部风险。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限于讲纯粹风险的不利性减轻到最小程度,还应包括将投机风险的收益性达到最大。

8.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降低企业价值的波动性。降低公司的税负;降低交易费用;帮助避免错误的投资决定;降低公司的风险系数,从而降低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9.三种投资者特点、区别;风险厌恶者:效用函数边际效用递减。选择期望收益相同而风险较小的项目;风险中立者:效用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边际效用是常数。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是期望收益的大小。风险爱好者:效用函数是边际效用递增的。当期望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项目。

10.风险管理的目标

1)损失发生前的管理目标 2)损失发生后的管理目标生存目标 经济目标 持续经营目标

安全系数目标 收益稳定目标

合法性目标 持续发展目标

承担社会责任目标 社会责任目标

11.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法、因果图法与事故树法

2.财务报表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能综合反映一个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风险暴露情况;缺点:专业性强必须要依靠真实的财务信息才能有效识别;对于财务比率分析法来说,应用时要注意其比率的有效性、可比性、相关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比率的比较方式。

12.敏感性分析1)研究项目绩效变化对预测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2) 研究影响项目极小的预测因素在多大范围内发生波动不至于影响该项目的可行性。波动范围越大,投资项目的风

险越小。评价: 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就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评价标准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决策者明确在项目决策时应重点分析与控制的因素;缺点- 1)没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分布状况,因而影响风险分析的正确性。2)采取固定其他变量,改变某一变量的方法,往往与实际脱离

2.哈洛LPM模型;为了解决方差方法的收益正态分布假设和损失的真实风险感受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等问题,风险基准或参照水平(risk benchmark or reference level)被引入,以代替方差方法中的均值,归结为downside risk度量法。该类方法着重考察收益分布的左边,即损失边在风险构成中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形成较成熟理论体系的是哈洛的LPMn方法。

3.VaR模型(判断了解)value at risk1)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方法,指市场正常波动下,在一个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风险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2)反映了风险投资最低收益水平与期望收益水平之间的离散距离。3)应用:用于风险控制、业绩评估4)优点—— 简单明了的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可以事前计算;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也可计算投资组合风险;缺点—— 主要衡量市场风险,不能单纯依靠VaR值表明的是一定置信度内的最大损失,但并不能绝对排除高于VaR值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1.风险控制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基本思想——一种可预防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导致损失事故的5个因素:人的素质;人的过失;不安全行为或状态;意外事故;伤亡或损失

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TOR系统理论;一般风险控制理论;系统安全理论

总结: 五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缩小损失幅度目为标,进而降低风险对人们所产生的威胁和损害。

2.风险控制的方法;风险回避、损失转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当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损失成都可能很严重时,主动采取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的行动方案。 能完全消除损失;适用范围: a.某种特定风险造成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b.运用其他风险控制方法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收益;考虑因素:a.某些不可回避风险;b.风险回避可能损失的经济效益c.风险回避可能导致新的风险产生

②损失控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分类:损失预防(发生前)、损失抑制(发生时、放生后)

风险回避与损失控制:相同点:都以风险单位本身为对象而并非设立基金来消除其所导致的损失。不同点:?损失控制是处理风险主体不愿(不能)放弃和转移的风险,回避是放弃或中止某一风险单位;?损失控制的目的是在积极地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其能为风险主体所接受;回避是消极地放弃或中止。③转移风险: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其他人承担。E.g.:保险公司,委托机构④风险自留: 将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进行估计后,采用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或实行分期摊销的方法自行承担风险。(能够节省风险管理的成本)E.g..坏账准备金

3.风险方法评估:影响、可能性、成本与收益、可能带来的机遇

1.风险管理八大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

传统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分散的--以部门或职务为单位对风险一体化的--在管理高层的参与下,各部门进行管理;主要由会计、财务主管、内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组织中的每审等部门负责 个人都把风险管理作为自己的职责

非连续的--只有当经理们认为必要时连续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才进行风险管理 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工作

小范围的、局部的--主要是可保风险大视野、全方位的--把所有的企业风险和和财务风险 机会都考虑进来

1.并购的类型①按行业相互关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②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分: 购买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控股式并购;吸收股份式并购、资产入股式并购、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③按是否通过中介结构: 直接并购、间接并购

2.并购的收益和成本(并购目的是为了寻求资本增值,增加公司价值)·收益:规模收益、节税收益、财务收益、创新利润·成本: ①并购直接成本—— 交易费用、购买成本或并购价格、更名成本②并购后整合成本—— 战略整合成本、改组改制成本、经营整合,成本、管理整合成本③机会成本

3.P/E乘数优缺点优点:① 计算简单,资料易于得到② 能将公司当前股票价格与其盈利能力的情况联系在一起③ 能够反映出公司风险性与成长性等重要特征;缺点:① 当EPS为负时,无法使用② 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扭曲EPS,导致不同公司P/E缺乏可比性③ 公司股票的P/E可能会被非正常的抬高或压低,无法反映该公司的资产收益状况,从而很难正确评估股票价值

4.折现率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选择)应与现金流量相匹配;应与并购方式相匹配;应与并购风险相匹配

 

第三篇:风险管理总结

第一章 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管理

概念:是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1. 主体:风险管理单位(个人、家庭、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跨国集团、国际联合组织)【主体不同,

风险管理侧重点不同】[理念: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处理风险事故的方案]

2. 核心:降低损失(事故发生前防患于未然,预见损失;事故发生后消除隐患,减少损失)

3. 对象:纯粹风险:具有损失机会而不可能获得利益的风险

投机风险:既有可能获利也有可能损失的风险

4. 过程:决策

特点:

1. 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对象是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专门性】

2. 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涉及可预测和无法预期的领域,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

3. 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风险管理时间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可指导风险事件的管理)

4. 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具体内容反映了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理解、衡量和管理决策)

【若缺乏全面性,决策可能失败】

目标: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作用:

1. 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隐患、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使风险单位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技术)

3. 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

4. 保证风险单位的财务稳定(防止风险管理单位因为资金紧张而陷入困境)

5. 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自身运作机制,防止了许多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 巨额损失的机会增加(科学技术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任何失误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损失范围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一个企业或地区的防线事故可能会危及整个

国家甚至世界经济)

3. 风险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采取措施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4. 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企业存在同生产和经营相伴随的损失风险,迫使采取措施)

5. 社会矛盾的突出(社会矛盾和政治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风险越来越大)]

第二章 风险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风险

概念: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认识:

1.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1之间)

2.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客观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主观不确定性: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

3. 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4. 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各种造成损失的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估计出来

特征:

1. 客观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疏忽大意等损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的)【一定规律性】

2. 突发性(认识的局限或者疏忽,未注意渐变)

3. 损害性(后果往往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可或不可用货币衡量)

4. 不确定性/随机性(空间上,火灾风险;时间上,死亡风险;损失程度,个人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使个人福利水平

减少,社会资源不能正常使用导致资源利用低效率)

5. 发展性(不同历史时期,风险管理内容不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新风险)

类型:

1.产生原因:

1

(影响范围广、损失程度大)

2

(影响范围小、损失程度小)

3

: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者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影响范围较大、损失程度较大)

4者经营决策失误,导致经济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影响范围较小、损失较小)

a.损失不同(静态风险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纯粹损失,而动态风险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损失,但是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获利)

b.影响范围不同(静态风险通常只影响少数个体,而动态风险的影响则比较广泛,往往还会产生连锁反应)

c.特点不同(静态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预测的;动态风险则缺乏一定的规律性而难以预测)

起的风险(损失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包括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2【纯粹风险】

{保险公司承保}

,投机风险

/公司特别风险):某些风险因素给单个经济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联合协议、风险分担】

/市场风险):由于某些风险因素给所有经济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纯粹风险的类型

1.

2.

3. 行为上的疏忽或者过失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人身伤亡,按照法律、法规或合同,个人或者团体应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4.

构成要素【多选】

1.

1) 实质风险因素:有形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人体生理功能、建筑所在地】

2) 道德风险因素:人们怀有反随意涂、不诚实品质或者图谋不轨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骗保】

3) 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原因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人的过失、疏忽、知识水平】

2. 风险事故/风险事件:引起损失的直接原因

3. 损失: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1) 实质损失: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物质的损失(直接损失)

2) 费用损失:风险事故引起的施救费用、救助费用、医疗费用、清理场地的费用

3) 收入损失:由风险事故引起经营收入减少的损失

4) 责任损失:根据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应该对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伤害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风险因素的存在和增加引起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一旦发生,便会导致损失。风险因素是产生损失的潜在原因,而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损失时风险事故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风险管理成本:政府、企业或个人为规避各类风险进行投资、融资的货币成本总和

风险管理成本预测:在综合分析风险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管理设备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历史、现有的资料,对未

来的成本水平进行核算

1. 预防风险成本(风险管理采取非保险方式预防风险,在预防、防范风险方面支付资金)【发防毒面具】

2. 保险金成本(风险管理单位采取保险方式转移风险,支付给保险公司保险费)

3. 保险以外防止损失扩大的成本(大量损失的风险保险公司不承包,未保险的财产人员支付预防损失扩大的费用和因

损失造成的相关服务成本(服务成本、风险控制成本、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单位体检】

4. 财务危机成本(风险管理单位资金紧张)【贷款利息】

5. 担心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的心理成本(难以衡量)

风险管理收益:风险管理单位因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所减少的损失

风险管理收益=风险管理不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成本

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投保、未投保)

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原则

1. 现实性(适合政府、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实际的需要,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危及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安全

的问题)

2. 明确性(明确具体,规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约束人的不起安全行为,防止道德风

险)

3. 层次性(应该依据工作的流程或者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不仅有利于风

险管理目标的实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化解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4. 定量性(具体的数量指标,使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操作性)

风险管理目标的内容

1. 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使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

严重性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故对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1) 经济合理目标(风险单位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需要在各种风险管理方式的成本之间进行选择,确定最经济、最

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2) 安全系数目标(将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 社会责任目标(不仅要转嫁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还要降低风险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2. 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消除、改变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 维持生存目标(风险事故发生后,风险管理的最低目标是维持生存的目标)

2) 保持经营连续性目标(风险事故发生后,企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复生产或经营,保持经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以免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

3) 稳定收益目标(稳定收益目标是企业保持连续经营、稳定发展的条件,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4) 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风险管理的程序

1. 风险识别:对风险的感知和发现(有助于风险管理单位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风险源,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潜在

损失风险】

2. 风险衡量: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的、过去损失资料的定量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

幅度【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3. 风险评价:在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4.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原则:选择所付费用最小、获得受益最大的风险管理办法

四种技术: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5. 风险决策管理:风险管理者在众多风险管理方案中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

6. 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监控)

7.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原因:

1) 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

2) 风险决策管理的正误需要通过检查和评价来确定

3) 风险管理评价标准会不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

4)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风险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风险管理单位财产和人员的

安全

风险管理组织

广义:风险管理单位为实现鞥线管理目标而设置的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有关风险管理住址的结构、组织活动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风险管理组织活动:风险管理专职机构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的全过程

狭义: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领导机构)

风险管理单位的经营活动:

1. 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制造、组装、技术更新、改造)

2. 商业活动(购买原材料、商品批发、零售)

3. 财务活动(资本投入、运营、收益、制定投资决策方案)

4. 安全活动(对财产、人员安全保护)

5. 会计活动(编制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统计资料上报)

6.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

1. 清楚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风险,预防防线事故的发生

2. 评估风险、汇总风险管理信息、更新和维护风险信息库

3. 确保本单位具有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明确风险管理岗位职责,使风险管理单位的活动受到有效控制

4. 根据风险事故的状况,决策风险管理方案,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事实

5. 确保风险融资及时到位,防止损失的扩大

6. 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调整、修正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1. 风险管理部门同财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资产账户的管理,财务部门可以识别和衡量风险管理单位财产损失的风险,此外,财务部门还要同风险管理部门一起,制定企业有关的保险或者自保计划,解决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员工保险及其索赔的事宜

2. 风险管理部门同数据处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数据处理部门账务专业化的技术,能够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许多重要数据,使得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预测风险和了解已经发生的风险和未果事故

3. 风险管理部门同法律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法律部门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导,提供有关于产生责任风险、合同风险的情况,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依法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尽量避免责任风险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需要法律部门配合减少责任损失风险

4. 风险管理部门同认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在认识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才能妥善实施

5. 风险管理部门同生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生产部门面临着各种损失的风险,风险管理人员应与生产管理人员紧密合作,识别、减少和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此外,损失成本分摊制度的实施需要生产管理部门配合

6. 风险管理部门与外部供应商或专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搜集风险信息,进一步发现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注意到的风险

第四章 风险识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