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曹庄小学 刘海卿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 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一年级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音乐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更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下面就如何在一年级数学课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图像情境,增强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学图片、实物,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会一下子兴奋起来,小脑筋想这想那,犹如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知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所以这些,必然促使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进行。我在进行应用题启蒙教学时,就是利用图片(我校暂时没配置多媒体设施)和收录机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如:我出示第一张图片,训练先说一句话:“花丛中有一只蝴蝶。”再出示第二张图片,训练说两句话:“花丛中有一只蝴蝶,又飞来4只。”最后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训练说三句话:“花丛中有一只蝴蝶,又飞来4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只蝴蝶?”然后让学生看着老师出示的图片,自己来说,并把他们的话进行录音,学生好奇心强,人人争先恐后地把话讲好。到底自己说得是否正确,通过播放他们的录音,进行自我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而且培养了学生清晰的数学语言。这样教学,还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我经常采用游戏教学,让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

    如“采花蜜”游戏,它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不论是10以内的还是

100 以内的加、减都可以进行。我上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时,最后的巩固练习,就采用了三个游戏,其中一个就是“采花蜜”游戏,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画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的美丽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然后发给小朋友写着算式 10+7、18-10、14-4 的卡片,并给这几位小朋友戴上“小蜜蜂”的头饰,表示有任务的“小蜜蜂”。随着《爱劳动》的欢快歌曲,迈着轻盈的舞步“飞”到写有算式结果17、18、14、8、10的“花朵”前,面向同学,让大家评议,看哪一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好。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采花蜜”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在一年级的练习中,我经常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如:钻山洞、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当向导、夺金牌、走迷宫……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甚佳。

    三、创设模拟情境,强化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学中,我在教教室前方布置了一个真实环境,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坐在课桌前,手拿铅笔,在本子上写字,桌上放着一个文具盒和一把直尺。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观察,思考:“在课桌前有几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有几个文具盒?几本练习本?几把直尺? 这些东西的个数都相同吗?这个数是什么呢?”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教材内容所规定的环境中,概括出这一集合的共同属性,而抽象出自然数“1”的概念。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8页《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仿照课本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我先找出三名喜欢跳绳的小朋友,在教室的前面举行一次跳绳比赛,让同学们记下他们各自跳的个数,然后让学生对他们跳的个数作出比较,并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再解决问题。可想而知,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当然立竿见影。

四、创设儿歌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乌申斯基曾经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儿歌深受一年级小朋友的喜爱,因为,它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能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

如:我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初学1120各数,难点在于建立数位的概念。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这一概念比较难理解。往往会把数“11”写成101.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采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我先拿出一捆小棒,并把一捆小棒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在下面写“1”,让学生反复直观地说出表示1个十,再拿出一根小棒,也把一根小棒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在线面写“1”,表示1个一。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初步形成数位概念。课上到这时有点枯燥,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于分散,为巩固这一数位概念,我及时打开录音机,采用儿歌形式播放童声朗声的儿歌“拍手谣”: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11;一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一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1个十,1个十,合在一起是20.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念,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声地念着,完全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之中,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十只小蝌蚪;二八二八,十只花母鸭;三七三七,十只老母鸡;四六四六,十只金丝猴;五五五五,十只大老虎。”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时,我让学生唱“竖式歌”:“小小铅笔拿手里,列起竖式来算题。计算要从个位起,相同数位要对齐。竖式符号别忘记,最后结果写仔细。”……利用儿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解除了学生的身心疲劳,又能把欢乐带进课堂,教学愉快教学,使平时学生感到难记的知识点,通过几分钟的歌谣,就掌握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而且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质量。

 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一年级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

临泉县城关镇

   

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