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专题大班区域活动总结20xx、9

祁连中心幼儿园

将编织文化引入大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大四班 郭婉 20xx、6
编织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 而成。幼儿学习编织,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激发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特别 有利于手脑的协调配合。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通过了解编织,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活动中需要幼儿不断去思考、去想像,其思维、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同时, 在编织活动中,需要幼儿之间有一定的合作、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互动关系, 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耐心、细致、专注等良好的品质。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浅 能,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我们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与活动的进展在 活动区逐步投入相应的编织材料,如:各色纸条、线条、彩带、吸管、布条、毛线等。成功 来自努力,付出总有回报,下面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开展活动的。 一、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动态合适的良好的编织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 性的发展和表现。首先要努力让幼儿了解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没有恐惧和不安,进 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为此,教师 要少对幼儿说“不”,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处在这种氛围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 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抑制。因此,编织区 域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 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编织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 没有集体教育中有人的心理的相互制约,在活动区幼儿不是直接面对教师,面对同伴,面对 教育要求,而是面对一个设定的空间,一个具体的情景。他可以自由支配面前的一切,如, 看着“图示”学习编织——探索看图解的方法。在活动区中集体的制约影响去掉了,个性在 独立支配的情况下找到了不受约束的表现方式,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因此, 要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幼儿的个性在什么条件下能充分发展,然后才有可能采用适 当的教育策略。 在编织区域教学中,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幼儿、训练幼儿。因为这样 做不仅不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相反会使幼儿感到压抑、厌倦和畏俱。

所以,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编织兴趣,让幼儿 高高兴兴地投入编织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一次编织时,起先,我收集 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作品,在班上开了一个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以 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在幼儿面前象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张纸条编织成一个个漂 亮的作品,这样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也想自己动手去编织的欲望。在幼 儿的编织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一次次地实践 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编织。当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遇到困难时,我觉得仅仅走到他们 面前说:“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需要什么帮助?我很乐意帮助你”这还不够,还需鼓励幼儿树 立自信,让幼儿在体验成功时增加创新思维意识。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 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 儿创造的气氛。 二、培植幼儿的交往主动性、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等良好品质 课程指南在关于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一起 玩,愿意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和玩具,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幼儿编织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乐于分享。在编织过程中需要两人、三人,甚至小 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编织草垫、编织辫子等需要两人配合完成;在编织小包时,需要幼 儿三人一组共同完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另外,材料提供以小组形 式归放在一起,大家一起使用材料。如果两人同时想使用同一样材料,必须经过协商,在协 商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等品质。 而且到了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丰富,我们把成人的编织活动搬进了教室。如平时孩子 们特别想学习和模仿成人的打绒线、搓绳子等活动。因为这些编织内容源自幼儿周围生活,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他们耳濡目染,学习的兴趣增强。大班第二学期的编结活 动主要是进行立体造型。在孩子们学习了打网结、平结、活套结后,我们结合端午节,教幼 儿学习编鸭蛋网,孩子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较高。通过编、结、织、盘、排列、拼插等多 种方法,孩子们还制作了一些小饰品。在大班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一般只是稍加语言指导, 或提出一些建议,更多地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旨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把发挥幼儿 的创造力放在首位。对于编结活动过程中的难点,教师组织幼儿共同研究,找出练习方法。 有时也会选出一些模仿

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先给予指导,让他们先学一步。 如 在组织幼儿学编织毛毯时,教师可事先对能力强的几名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再让这些幼儿分 别指导同伴,起到了同伴互助的效应。

那么针对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主动找他们进行编结活动,鼓励他们多动手, 逐渐从简单的物体过渡到复杂的物体。对那些对编结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则多给他们 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收集、操作和探究,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 验和发现。而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在相互的讨论和交流中,孩子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和经验, 从中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经过欣赏、尝试、已经学会了几种简单的编制。 两人合作用玉米皮编辫子,既锻炼了他们的耐性,又提高了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孩子们用编织完的玉米皮半成品还可以稍加制作变成一幅非常好看的一幅图, 可以发挥他 们的想象力。还有用高粱杆制作的工艺品,有眼镜、小马、灯笼。在春季时候,我们利用柳 条和迎春花枝进行各种编织,如草帽、花环,再用迎春花稍作点缀更加漂亮。孩子们利用纸 绳进行穿插制作,也可以两人合作,或多人合作,展现了孩子们合作精神。 又如:在“美丽的热带鱼”中,首先让孩子根据创作意图找出相应的材料,有意识地展开 联想,编织出形态各异的热带鱼。这样做既能让孩子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 引发联想,又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接着,孩子们不断的创作出麦秸编织、玉米皮编织、鲜 藕印画、柳条编织、蒲子编织、狗尾草编结的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三、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编织区域活动的评价可通过个体的过程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评价要了解 幼儿是否有活动的需要,幼儿身心发展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如个别 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 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 还能编织出更好的,不一样的,教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 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在平时指导幼儿编织 中,我常常鼓励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让孩子自由的创作。孩子往往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 种成功感,希望得到成人的夸奖,因此对于每个孩子的作品,我们都加以肯定、给予赞扬: “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

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 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 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还能让幼儿大胆发言,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幼儿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 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进行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评估, 考虑指导方案。 四、发挥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关注,家长和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搜集一切与编织有关的特色材料, 在经过我们整理和分类后,利用这些材料投放在编织区域活动。我们搜集的材料中,有许多 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编织的手工艺品竹编、草编、布编、绳编等各种编织物。让孩子们欣赏, 并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找异同点,引导孩子们观赏用的材料不同等,而且我们在这些编织 品里装上了小朋友经常使用的各种手工工具和操作材料, 让孩子认识到他们不仅有欣赏价值, 还有使用价值。这些都引起了孩子制作的欲望,如:利用玉米皮编辫子和用纸绳编球网。玉 米皮编辫子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们不会,个别孩子们会编但不会续编,通过家长帮助, 现在很多小男孩都会编了,虽然编的不是很整齐,却非常喜欢,注意力非常集中。 对在区域活动时没有掌握的幼儿,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取 得家长的配合,可让幼儿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创造作品,也可请家长把他们曾经做过的一些编 织作品拿到学校给孩子们看,把经验传授给孩子们。如让幼儿学编织绒线围巾时,教师可事 先联系好一些小朋友的妈妈,建议妈妈在家支持孩子学编织,并适当地给予帮助。 五、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每个活动中我们都非常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作记录分析。每隔一段时间我们 还认真反思、推敲,进行经验总结,然后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以提高活动质量。在师生的 共同努力下,我们确立的目标基本实现,制定的方安计划基本实施完毕,通过几个月的操作 实践,我班幼儿越来越喜欢编织活动,兴趣以及积极性与日俱增,参与活动从开始的被动变 为现在的主动,从开始的一味模仿改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且在操作材料上起到 举一反三,使同种材料编织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材料编织同一作品等效果。从而开发幼儿 的创造力、想像力等。 通过编织活动,我们发现,原先懒于动手的孩子,小手也变得勤快了。重要的是他们把 学到的能力又迁移到生活自理中。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受

 

第二篇: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

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

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