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

同学们对年代可不做了解,主要掌握科学家以及对应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科学发展史为依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xx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

3、19世纪xx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7、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19xx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xx年代,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xx年,

14、18xx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

16、20世纪,30

17、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9、约翰逊:19xx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21、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

22

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4、1928,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5、19xx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6、19xx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之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7、19xx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xx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进化:

30、拉马克: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1、达尔文:18xx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科学的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动物激素的调节

35、沃泰默: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6、斯他林贝利斯:19xx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xx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8、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9、18xx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40、詹森:19xx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1、拜尔:19xx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2、温特:19xx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3、19xx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

种群与生态系统

44、高斯: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5、林德曼。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选修(了解即可):

46、张明觉: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47、动物细胞工程: 19xx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xx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8、斯图尔得: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9、韦尔穆特: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第二篇: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

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1972

“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20 世纪40 14C 标记CO2 追踪,

探明CO2 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18

1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DNA,也就是说DNA

才是遗传物质。

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