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通信行业就业规划调查

2,课题的研究目的

为了让通信专业毕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通信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联系实际并合理有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在岗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①搜集资料:搜集通信专业相关的资料

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并总结十八大背景下,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

③针对搜集资料和调查情况分析目前形势,分类整理,并对通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作出初步预测。

(2)项目研究的主要观点

①通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有更清晰的认知,从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②十八大的召开,预示了在未来十年通信行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有变化就有机遇,大学生应锻炼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逆境中锻炼成长的能力;

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认真全面去分析通信行业的形势及该领域所需人才十分重要; 目研究的主要观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实地调查, 网络调查

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40。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 、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

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40。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 、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

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宜兴市区所有大学生,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附表一如下)

关键词:

   就业问题 失业  大学生   宜兴市   问卷调查   大学生素质  高校指导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   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      B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 .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10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女大学生求职故事:没有力气再排队(图)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4)解决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带动了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随之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西方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西方国家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方面,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1.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在一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

  2.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用青年失业者。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予以免除,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

  3.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地区,缓解就业压力。希望到大城市和条件优越地区就业是各国大学生的普遍倾向。为减轻这方面的压力,各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4.积极鼓励学生创业。

    (二)学校方面,面向市场办学,使人才培养更有实效性

1.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培养受欢迎的人才。

2.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3.广泛联系企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路在何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跨过就业这道“坎”,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1.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最能够吸纳就业的,不是尖端高的大企业,而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较小;凡是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反而较大。  (二)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各级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具体包括:

  1.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2.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

  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3.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如重庆市规定,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按本单位职工总数的5%左右聘用高校毕业生(目前测算每年可接收毕业生3000人左右)。

  4.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要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

  (三)坚持面向市场办学的方针,促进教育同就业的结合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实现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把教育与就业联系起来,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大力培养多层次实用人才,以适应市场需要。

  1. 要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坚持有保有压,适度控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鼓励、引导、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生的合理分流。

  2.要积极把握经济社会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主动适应人才社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既要重视少数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更有加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加强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拓宽理论功底和知识领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

  4.要注重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科学分析市场,客观认识自己,要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实现就业。

  (四)积极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完善用人机制,努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指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不要轻易裁员;另一方面,要努力吸纳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切忌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当然,政府也要切实承担责任,给予企业必要的补贴,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使他们尽量不裁员,并力所能及地吸纳大学毕业生。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用工成本明显提高。这对于本已比较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企业在招人时,比以前会更加谨慎。企业要用人,又怕不好用不能解雇,有时候干脆就不用了。鉴于此,可以考虑让企业采取岗前培训、见习等方式尽可能多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

三.总结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做好各种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08德语 董月娇   

                                                                  2010/8/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