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学期查课总结

20xx年上学期查课总结 为进一步浓厚全院的学习氛围,提高我系学生的到课率,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创建优良的学风。我部门这学期继续秉承查课任务,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起步缓慢,进展顺利

我部门这学期的查课主要分为两大块:抽查经管系大二各专业的早自习以及课堂(包括专科本科)。考虑到我部门新进干事缺乏实践经验的事实,在工作的前期,主要是由副部长蔡丽丽着手负责,并亲自带领其中两个干事熟悉查课的各个流程,包括打印查课表格、分配查课任务、与团学联各部门的部长、干事协调沟通、搜集整理查课信息等。

近两周的培训及实践后,我们便采取“由干事带领干事、部长监督”的方法,每周指派一个干事做查课的负责人,让我部门干事尽快真正的熟悉查课工作。随后,在大家积极努力的配合与学习下,部门的查课工作越来越顺利了。

(二)学风建设,力度加大

十一月是我院的“学风建设月”。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部门积极配合院学生会的检查早晚自习的任务。

同时,我部门还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力求质量,经过讨论决定,

形成了四支队伍分管其下,共同把查课落到实处。其一,由经管各年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主要负责查大二的早自习;其二,由各年级负责人及班级代表组成的队伍主要负责检查大一各专业班级的早操出勤率和课堂到课率;其三,由经管系团学联各部门干事继续抽查大二的课堂出课率;最后,我们还组建了经管系团学联的“干部突击队”。从点到面,由上而下的把查课工作做到最好。

(三)总结不足,展望未来

我部门的查课工作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并基本实现目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通知到的查课人员存在缺席现象,导致工作要临时调整;与各部门的查课人员沟通不及时,导致查课信息的反馈延误;在查课过程中,存在少数的敷衍履行任务的现象等。

回首过往,总结成绩,牢记教训,展望未来。相信在与各个部门的配合及共同努力下,经管系团学联这个大家庭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经管系团学联学习部

二〇一〇年x月x日

 

第二篇:20xx年上学期数赛课总结

20xx年上学期数学赛课总结

我校“图形与几何”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位数学老师都运用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上了一堂研究课,一共6堂课,听完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以我们的教学模式四个环节——情境导入、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应用拓展——为切入口来分析这6堂课,希望能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起推动作用,并且希望能让每位老师有所收获从而改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黄勋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导入部分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通过同学们的发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生活中各种熟悉的事物都是长方体,感受到长方体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但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它们的特征,所以现在学生都想了解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从而引发了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兴趣;蔡南燕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导入时也是拿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王老吉饮料罐,提出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设计一个这样的罐子,你打算用多大的铁皮”从而引发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兴趣;李花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分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第一次专门关注地的面的大小,进入一个似乎平常但却是新的知识领域,从而引发对面积学习的兴趣;吴萍老师《对称》以自己认为数学给她的印象是“美”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出示一副特殊的眼镜,镜框一大一小,老师提问:这样配眼镜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不对称的别扭,意识到要做成对称的才美,引发了什么是对称图形的思考和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周晶老师的《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和它的魔力导入,一副七巧板怎么能拼出那么多图案?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王璇老师以鲁班叫徒弟做三角形的支架导入,故事中一个徒弟很快做出来了,而另一个徒弟却怎么也没有做成,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6堂课的导入环节都创设了一个数学问题情境,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实验探究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个别课堂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王璇老师的课堂,学生实验探究时耗时很多而且没有明显效果,现在反观这节课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导入部分提出的疑问还未理解,老师就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验。如果能让学生认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1分钟左右,让学生讨论讨论中间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演示一下徒弟做三角形支架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明白第二个徒弟做支架时出现的问题,再揭示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第二个徒弟截断的三段木条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支架?要怎样做才能成功?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才算真正理解了故事内容,到这时也才确实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他们的探究兴趣也才真正被激发。

二、实验探究。

6堂课都有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的环节,不过其中有2堂课增加了一个理解并明确概念的环节,一节是李花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因为面积是个新的概念,课堂上增加了一个面积的认识环节,老师在这个环节中突出了面和面积两个概念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描述充分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到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和学习,大家一起归纳出了正确的面积定义,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正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另一节是黄勋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他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也就是明确这三个概念,这个过程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找、观察、触摸再表述,可以看到学生都明白了,不过学生不能科学表述他们的含义,老师可以用数学语言概括一下以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这两节课增加了一个这样的认识环节,其目的也是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铺垫,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是无法顺利进行实验探究的,所以扫清基本概念障碍不但不会损害实验探究的效果,反而会利于实验探究的高效进行。

下面我们看看每堂课实验探究环节的实施情况,《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是让学生小组合

作观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且填写好实验记录单,这个过程完全是由学生合作主动完成,老师没有进行干预,学生在实验中都很积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汇报和总结也是学生完成,可以看到,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都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不过汇报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比如长方体棱的条数是12条,用怎样的方法能快速正确数出12条棱,这其实也是进一步深化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验探究问题明确,就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也是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求出曲面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学生通过沿高剪开后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通过比较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再运用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探究过程每个学生都切实经历了,结论的揭示也是学生汇报出来的,可以看到全班同学对这个结论都非常确信和明晰,完全不需要老师多次强调和重复,由此可见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当然,这里其实可以再次追问学生:如果不是沿高剪开而是沿侧面上任一直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面积计算是否仍然是这样的?从而拓宽学生思路、深化学生的认识。最后学生说出公式后还可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让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更简明,也是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代数思维。上面这两节课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他们都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而且学生有主动探究的兴趣,之后的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学生完成。

再看看《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老师设计了一个探究的问题情境,屏幕上有五个图形,其中1个不同,让学生找出来,使学生认识到封闭图形才有面积;之后隐藏不封闭图形,观察剩下的4个封闭图形,比较他们的面积,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因为老师故意设置了一眼就看出大小的两个图形;最后只剩2个面积接近的图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你们有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一会儿以后就有人回答可以将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老师就按他的方法演示一次,结果发现都有一部分留在外面,还是比较不出大小;有的就提出再将余下部分剪下来叠放在一起比较。老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但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想到其它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可以借助一种工具测量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之后再比较吗?像我们测量线段长度时用到测量工具直尺一样,也发明一个这样的测量面积的工具?这里老师的问题和启发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是之后老师就马上让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面积的测量,出示测量要求,一起读了一遍,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开始了,学生这时候是否明白该怎么做了没有?开始很多同学拿出所有的材料准备实验,可没过多久,很多小组就不知如何操作了,有的就赶紧举手问老师怎么办、有的甚至念起来这是做什么啊、聪明一点的就将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去比较,但是没有谁用测量工具进行摆放测量,后来老师一组一组进行指导才出现一些小组用方格纸摆放在图形上数格子,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最终的汇报时间不够,老师就进行了简短的演示,采用透明方格纸测量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其它的测量工具完全没有展示,当然其它测量工具可能也没有哪个小组尝试运用过。这个环节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学生刚开始时是知道要测量图形的面积的,但是怎么进行就没有谁明白了,如果老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半分钟之后即发现无法进行的时候让学生停下来,让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即如何用工具测量面积,再讨论一下解决办法,等所有学生都明确了测量方法和原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投入测量之中去的,可能还会想到更多的测量工具,其效果就很好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探究环节耗费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仍然没有理清头绪,到底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怎么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前没有明确。为什么进行这个探究?情境导入时就有一个数学问题:两个徒弟为什么一个可以做出三角形支架而另一个不可以?老师没有让学生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不清楚所以实验操作有些不知所措,如果明确了因为第二个徒弟截取的三根木条无法围成一个三角形导致完不成任务这一点,学生就知道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也就有了探索到底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

个三角形的需要和兴趣。

《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实验探究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七巧板的构成特征,《对称》一课实验探究环节是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课有相似之处,前者由老师出示3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3个问题展开观察比较,层次清楚,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新事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者探究环节很简单,老师让学生折一折手中的轴对称图形。

三、分析归纳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分析归纳环节,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老师进行了分类演示、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了结论。

四、应用拓展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先以小组合作运用自己发现的长方体的特征制作一个长方体,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做长方体的热情很高,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发现棱可以分为三组,也就是一组长、一组宽、一组高,明确了长、宽、高的定义和位置,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取得了良好效果。之后的判断题中出现一个6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学会根据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来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长方体,最后一个思考题如果不断缩小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差,最终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拓展了学生思维。《圆柱的表面积》注重让学生应用所发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只是根据不同条件列式求圆柱的侧面积、会灵活进行侧面积的计算,再判断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分析清楚该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接着就是应用知识完整解决生活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最后一个拓展提升的问题:截断一根木头表面积会怎样变化?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而且问题的解决都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在认识了七巧板特征之后让学生玩七巧板,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过大多数同学除了用两块板成功拼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外,更难的拼三角形的活动几乎都没有成功,假如老师及时让学生归纳出成功的方法、找到拼图的规律之后再进行更复杂的拼图可能效果会好些,比如有个同学用三块板拼出一个三角形,老师可以马上让他说说方法,如果说不出也可以让大家比较分析二、三块板拼出的图形的特点、规律,再尝试用这规律用四块板拼三角形,成功率就会高得多了。《对称》一课应用拓展部分有找对称轴、画对称轴的活动,还展示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无处不在、感受到对称美,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们的对称轴,最后玩了找另一半和木头人的游戏,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层次性不是很强,显得有点繁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验证规律环节可以认为是一种应用知识的过程,不过,学生在验证时花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明确的回答,原因可能是之前的活动导致他们的思维仍然不清晰,不能确定自己怎样验证;直到最后出示一个找最短路径的问题,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个规律的现实价值,有所启发。

 

第三篇:20xx年《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总结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学习《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

纳容明德小学

吴顺良

学习《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总结

纳容明德小学 吴顺良

新课程,生活化教育逐渐走进校园,反思自己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感到还存在不少问

题:一是问题太多,问题过大大,学生很难回答。二是提问有时不是预先考虑好的,随意性较大。 首先,课堂提问不宜琐碎,不能把提问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中为提问而提问,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因此课堂提问应该在教学的关键处,在重点、难点处。提出的问题要起到作用,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提问的内容还要适度有科学依据,有逻辑性,不能使学生无动于衷或百思不得其解,我在教学中提问的部分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也就失去了回答的兴趣,进行思考后,发现这样就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前对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转折也要充分考虑好,怎样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过渡语言也要处理得当。必要时,在教案中要有体现,避免出现临时性语言的无序性情况。最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动,激发探究愿望,如果总是一味的“对不对啊?”、“是不是啊?”显得很多余。

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也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供了范例,同

时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并且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扩大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渠道。

学习了“变革教学方式”和 “利用教学资源”两章后,我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有极丰富的想像力和自由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其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相信所有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传统的语言学注重语言的规范,注重各种既定的语法规则,在讨论语法规则时采取的是规定性的态度,并要求人们按照语法规则来使用语言。认为书面语优于口语,强调语言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

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难度较高的材料,比如拉丁语语法可以用来训练和发展人的智力。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来看,语法—翻译法体现了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语言被当作一门受尊重的学问来学。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要走出课堂教学误区,活跃课堂,勇让每个孩子都能多动动嘴,闪现个性让每节课堂都充满活力和魅力。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