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提炼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点

1、思想重视

考察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在地位上没有轻重、高低、贵贱之分。德国视职业教育为促进发展的秘密武器,其创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和效仿。日本则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坚强柱石,视职业教育为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而且曾把职业教育同军队一起喻为国家前进的两个车轮。由此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所处的崇高地位和拥有的战略重要性。

2、立法保障

重视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脑海里,而应落实在行动中。职业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特点。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所制定的职业教育法令均多达上百种,有利地维护和促进了各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各方面均有详尽的法令规定,这些法令使职业教育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发展、违法必究,法规健全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既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早在十九世纪末,日本就制定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来大力振兴职业教育。上个世纪中叶,又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给予财政支持;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投入,且由来已久。18xx年的《莫雷尔法案》、19xx年的《史密斯—休斯法案》、19xx年的《地方重新开发法》以及19xx年的《20xx年目标法案》等,无不斥巨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政府的投入则高达70%。

4、产学合作

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合作教育”,被世界公认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产学合作”,只不过合作的方式“紧密”或“松散”罢了。“双元制培训体系”将学校和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灵活、高效、实用的优势展现无疑。产、学、研相结合体现了国家、私人经济、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它不仅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并造福于社会。可以说,德国产品的精良、日本产品的精细、美国产品的大气等,职业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是其品质保证。

5、机制灵活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灵活的办学机制。教育层次的多级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训专业的多种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培训时间的灵活化、培训对象的广泛化等,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终身化的需求,教育机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6、师资保证

发展职业教育除了思想重视、立法保障、资金支持和机制保证外,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没有一只过硬的教师队伍,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日本在职业教育初期,为了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瓶颈问题,一方面采取了聘请洋人执教的临时性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则向海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同时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育自己的合格教师。通过立法、资金、薪酬等倾斜政策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了一只数量庞大、质量极高的教师队伍,从而为日本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培养并拥有大批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是先进生产力的铸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承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培养和培训依赖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职业教育不仅授业,也需传道);职业教育的普及及终身性更是惠及广大的劳动者。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还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而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不高,使得我国产品的合格率仅及7成,由此导致的损失却高达20xx亿元);职业教育还是社会稳定的缓冲器(受教育时间延长,下岗、转岗培训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值得欣喜的是,十六大和“十五”计划均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更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但是,重视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和有识之士方面,还应深入大众之中。然而,社会的现实却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识刻骨铭心。这种重脑力、轻体力,重管理、轻技能的观念导致了人们:一心一意奔普高,万般无奈念中职和技校;一心一意奔高考,宁肯重读也不愿念高职院校。对于人们的这种观念,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扭转人们的落后认识。另一方面要打造软环境,建立相应的用人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用制度来保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和社会地位。此外,好的政策和机制最终应该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只有依法治教,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投入,促进和保障职业快速

尽管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有较大投入,但与国外相比、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比,则相差甚远。瑞典19xx年职业教育经费在公共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为16%,普通高等教育占17%,两者基本持平。而我国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19xx年为11.5%,20xx年则下降为8.4%。办职教的经费占职教经费的比例,19xx年为11.3%,19xx年则下降到7.5%。另外,职业教育学费畸高,超过普通高等教育收费,使得职业院校生源严重不足。如果仅凭收费,则绝大多数院校难以存活。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来切实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的落实和增长问题。一方面要保证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使得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3.41%,尽快提高到4%,逐步达到联合国最低标准。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所占的份额,使其接近并达到普通高等教育所占的比例。若从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也理所应当。第三方面,职业院校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市场竞争中开发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将职业院校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利益共同体,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如黑龙江省计划在未来的四年中投入8000万元用于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培育高技能人才。最后,政府应合理的制定职业教育收费标准,降低门槛,扩大生源,扶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的投入责任和支付功能不能缺失。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过高的收费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如果因学而贫、为学而困,作为责任政府绝不能等闲视之。政府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解决贫富问题、对于解决地区不平衡问题、对于解决中国的人力资源问题(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应把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和大众化产品给予合适定价。

3、适应WTO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职业教育在开放

之列(基础教育和党校、军校、警校等特殊教育除外),且没有过渡保护期。所以,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将渗透到中国的教育市场,其优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机制、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无疑会对新兴的中国职业教育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承诺开放职业教育领域,但是,我们没有承诺给予外方国民待遇,所以,上述的冲击和影响将是间接的和渐进的。相反,我们却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师夷长技”。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引发的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在教育目的上,要以能力为本位,以人文精神为先导。没有能力,职业教育就失去了骨骼无法立足,而缺失了人文精神,职业教育则失去了灵魂。所以,两者缺一不可;在办学机制上,要多层次并重,且注意向高层次转移(这符合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学制设置上,要避免三年一贯制或五年一贯制的单一模式,以灵活、机动为目标,作到长、中、短期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实用、宽泛为目的,以需求为中心,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在教学方式上,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训和模拟相结合,并不断尝试方式的创新。同时,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在招生就业上,应多渠道、多方式并存。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加剧,这一现象的表象体现为经济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其实质、其深层次所反映的却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中国要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科教兴国,除此别无他途。

 

第二篇: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表现在: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更新,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全球性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20xx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就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第一,建设专门的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自19xx年x月x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网站建立,逐渐掀起了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浪潮。大学生在这些红色浪潮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且在网站上组织学习讨论《资本论》、《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另外,“党课风采”、“支部建设”、“优秀马列论文”、“在线答疑”、“革命歌曲”等都成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而且还有利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更好的发展、使用网络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增强网站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网络的监管。为此,还必须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技术维护中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层面支撑。技术中心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网站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

第二,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校园BBS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窗口,因此应高度重视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一是坚持客观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作出选择。引导大学生发表积极进取的留言,同时删除消极落后的言论,使得主流信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从而不断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二是坚持疏堵相结合。以疏为主,开展交互式活

动,如邀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就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促进沟通,释疑解惑,消除矛盾;兼顾封堵。堵是为了更好的疏,要加强网络监控,及时防、堵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三是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大学生发现消极信息,要及时劝阻,并向管理员和有关部门报告,共同维护网络环境,以保证BBS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大学生对不良信息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立场,不信谣、不传谣,规范自身网络行为,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心理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网上交流的隐秘性、自由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此,应首先从大学生的心理入手,寻找突破口,并应用网络手段,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从而使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最终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提供可能性。为此,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塑造大学生和谐个体。首先,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网上专区。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专题调查和网络心理问题大讨论,着重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行网络交流。尝试运用网络视频,并配之以必要的动漫、音乐,增强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的趣味性、实效性。其次,高校可建立大学生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这有利于思政工作者及时调取资料,跟踪反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烦恼,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各方面的压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改革

第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等特点,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提出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如观看央视网络视频中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拍案说法等节目,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让大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信和提高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同时,要重视情感教学,适当地运用网络技术,以独特创新的界面吸引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交融互动,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力。

第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网络化。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增强说服力。紧紧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少,与人交往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开设理论研究、时事辞典、党建园地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栏目,积极向大学生传达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与网络媒体等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道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大学生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如责任心缺失、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等。随着互联网在大众中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在网络使用中产生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要倡导网络伦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要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识别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同时政府和学校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信息过滤,坚决把网络消极、迷信、黄色等不良内容抵制在学术视野之外,把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面对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政工知识、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课件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各个方面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制定高效的培训计划和科学的学习制度,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使他们既注重专业素质,又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集知识、能力、技术于一体,不断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适当引进专业精干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入到政工队伍中,真正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技术上精湛、心理素质好的高水平政工队伍,学会并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的价值观更符合时代特点;运用QQ或者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师长的呵护与关爱;为大学生释疑答惑,引导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网上行为和道德,切实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增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第二,要鼓励政治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最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而个人建立的网页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平等而被他们所接受。高校应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为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或博客创造条件或提供便利,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他们从事网上思政教育提供便利。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个人主页这个网络创造的机会,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使网络成为师生倾诉苦乐、宣泄

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了解他们真实的情感,掌握他们关注的焦点,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总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运用网络载体的特有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开拓创新,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xx(4).

[2] 陈华伟、周艳球、汪传信:基于心理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xx(10).

[3] 曾盛聪等:伦理的嬗变——十年伦理变迁的轨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 商树松、刘成波: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变迁[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xx(1).

(责任编辑:张琼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