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总结

心理健康课教学工作总结

刘婷婷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开发校本课程。在没有教材的情况,自行设计课程,编写教案。从学生的反应上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健康”的人.。

2.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质”的道理.。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生必备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

4.通过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采用的具体措施

1.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保证每周一课时。

2.健康教育课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3.开设心理教育课,并开设心理咨询活动。

三、自身专业成长

1、参加心理教研活动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为了尽快完成从角色的转换,适应教学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参加了每周一次的心理教研活动,并利用网络等有效资源进行自我学习。

2、多读书、多交流

积极参与听课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同时还不断查阅相关的书本与资料,不断促进自身的再成长。进行教学反思,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3.读书活动

本人学习了很多相关的心理学专业书籍,并交流学习心得,研讨专业技术,达到专业成长。

四、今后思路

回顾昨天,我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留下的脚印,忙碌而充实。这一年里,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快乐。展望明天,过去这一切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勇于探索和创新,加强交流,更加充实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篇:心理总结

一、 选择(10道)、填空(10个空)

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神经科医生皮内尔

2、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

3、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1)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2)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依据

4、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5、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6、情感教育内容包含:培养积极情感和调控消极情感。

7、性格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性格特征。

8、人际关系指导的必要性是由人际交往的功能决定的:信息获得功能;自知、认知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际协调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9、自我意识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准。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设计的三种取向:1)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设计;2)以社会为中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设计;3)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设计

1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

12、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3、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

14、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动又称活动模式。

1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

16、优化环境包括:(重视培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17、班级模式和座位编排方式是与教学空间关系密切的两个环境因素。

18、网站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载体。

19、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

20、倾听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进展的核心,学会倾听是有效开展心理咨

询的先决条件。

21、问题探索、目标定向和方案探讨阶段更多运用倾听技巧,干预阶段更多运用

影响性技巧。

22、追踪观察法是一种长期、系统、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

23、会谈法分为:结构式会谈、非结构式会谈。

2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目标:1)基础目标:防止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

康;2)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25、网络心理咨询的途径:1)利用电子公告板;2)利用网络聊天室3)利用网

络寻呼机4)利用留言薄5)利用电子邮件6)利用网络会议系统

二、 名词解释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活动,通过与其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2、学习习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的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

3、智力:也称智能,个体聪明的程度。

4、耐错能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是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5、性健康:是指通过丰富和提供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的方式,达到性行为。广义: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

6、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7、学科渗透: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的、有意识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8、 寓于活动:

9、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10、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研究,然后做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

三、 简答

1、 学校心理健康的意义

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4)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2、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

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

2)出发点,坚持现实性和超越性相结合;

3)言语描述,抽象性和操作性相兼顾;

4)逻辑体系,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模式的优点

1)科学性。理论基础扎实,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2)规范性。注重心理学的逻辑结构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兼顾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当今社会的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体系较为规范、合理。

3)可操作性。与现行的中小学的学科教育相沟通,便于按学科课程的特点组织实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4、 建设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要求

1)形式上生动活泼、新颖独特;

2)内容安排上要体现“以生活为逻辑、以发展为目的”的原则;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的分类

1)按咨询对象人数划分:个别咨询。一个咨询者对单个来访者,可采用面谈和电话、通信方式。团体咨询。一种是有共同问题的来访者自由组合成2~3人或更多;另一种是咨询者把存在相同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人数少于20人。

2)按咨询对象划分:直接咨询、间接咨询

3)按咨询内容划分:心理发展咨询、心理适应咨询、心理障碍咨询

4)按咨询途径划分: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网络咨询

6、观察法的分类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是否借助于仪器设备。

2)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系统观察分为时间抽样观察法、场面抽样观察法、追踪观察法、阶段抽样观察法。非系统观察多用于对学生道德发展、行为规范、心理适应等方面内容的观察。

3)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根据内容来划分。全面观察涉及项目较多,所需时间长。重点观察对学生一段时期内或某些心理行为的表现作为重点观察。

4)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分类。

5)无结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按观察技术、手段分类。

四、 论述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指导。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的指导,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兴趣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应试心理指导。

2)智力训练。也称智能,个体聪明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核心任务,这是由智力本身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发展智力应做到: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确认识智商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训练。

3)情感教育。它是教育的一个过程,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信念,以促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内容包含:培养积极情感和调控消极情感。

4)性格教育。性格是个性心理核心特征,对个性心理的其他特征和倾向起支配作用,决定着个人活动的方向。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相关的教育、与性格情绪特征相关的教育、与性格意志特征相关的教育、与性格理智特征相关的教育。

5)耐错能力的培养。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是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6)人际关系指导。它的必要性是由人际交往的功能决定的:信息获得功能;自知、认知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际协调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包括:调整认知结构,客服人际偏见,加强个性修养,掌握有关知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适策略。

7)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是指通过丰富和提供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的方式,达到性行为。广义: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教育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

8)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准。内容包括: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使学生学会恰当的自我展示;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学会追求自我完善;摆脱自我意识控制的困扰。

9)职业指导。是帮助青少年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10)休闲指导。内容包括: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

动方式;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

2、对于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学科渗透如何理解?

1)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的、有意识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学科渗透的必要性:从教育时空层面,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教育资源,各科教学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教师层面,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课程层面,学科渗透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逻辑;素质教育层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可端正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3)学科渗透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渗透、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活动的渗透以及教学评价的渗透;对教师意识渗透的建立,要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

4)优点:第一,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第二,对各科教学本身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各学科的魅力,扩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学生从中获得了全面发展;第三,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是全员性策略。

5)缺点:第一,学科渗透是一项全新的教育体系工程,处于启动阶段,相对于其他模式难以操作;第二,学校教育目标忽视或排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辅助地位,无法单模式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