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得失,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总结得失,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自上学期以来,我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着力构建科学实用的高效课堂模式,工作开展步步推进,扎实高效。一周两次集体研究,研究学案的编制使用,并且通过学习、培标、树标、学标、达标等系列活动将“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逐步推向成熟。

“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导学案培养了同学们自学学习能力,小组学习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参与的兴趣,也为同学们交流、合作、探究创造了条件。教室前后黑板同时利用,为同学们主动学习、展示小组智慧提供了舞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每一位同学;同学们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问题不再是由教师来回答,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甚至有了比教师更好的思路和方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部分同学不再是那种羞羞答答的样子,而是大大方方地当起了“小先生”。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学效果逐步显现,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逐步养成,特别是团队评价促进了文明素养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改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增强。

以下是老师们对“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点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实行高效课堂模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是20xx年国家课程标准重大改革,现在使用的课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二是市教科院推行的“3,4,5”高效课堂的具体体现,三更是学校针对实际,面对同学们的未来,培养同学们主宰未来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听取教改专家的报告,积极进行课改实践,“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没有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没有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和适应社会主宰社会的本领。

2.转换角色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促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老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 为了同学们,教师必须由原来的“讲师”变为“导师”,把“讲堂”变“学堂”,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学过程坚持一个“导”字,坚持老师少动口,同学们多动脑和手,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中去,这样同学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明显增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我们教师必须做到“放”“收”有度,这才更能提高课堂效益。对同学们经过深度思考,主动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必须讲深讲透,使同学们真正掌握。

3.抓住关键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1)编写高质量的学案。①学案要讲究实用性,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例题要典型,练习题、检测题的难度和数量要适中。②合理安排自习时间。自习可大致分为三段:巩固当天所学知识;预习明天要学知识;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作业(或部分作业)。

(2)加强学案使用研究,当前有的老师不注重学案使用研究,认为是搞形式、跑趟子。我的理解是学案科学、合理使用必须是集体最高智慧的结晶,学案编制是手段,使用研究课堂高效是目的。①每节课前要先批阅学案,针对学案中暴露出的问题设置探究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二次修改,调整学生需展示和点评的问题。②充分发挥展示与点评的作用。着重让问题小组展示错误,增强问题意识,并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其它小组可以各抒己见,补充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③落实“堂堂清”,不留死角。引导同学们将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4.建立科学恰当的评价机制才能使高效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使高效课堂得到持续性发展。各班作业组对任课教师建立统一评价标准,每节课老师给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恰当加分,每月一次学校再为各班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颁发奖状,并张贴到墙上来激励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及小组的学习激情。

教学无“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我们要“惟高效,不惟模式”。教师只有加强集体研究,自己深度思考对课堂基本模式能较好的把握,根据班情、学情进行适当的创新与调整,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益。

当然,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我们教师方面

1.尽管通过改革教师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只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较。事实上,与先进学校比,与国家课程指导思想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学校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进、实施。

2.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板书与课件使用的关系处理不当,课件一晃而过,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3.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有一点前松后紧,当堂检测往往就没时间完成了,更没有留下一定时间让同学们整理思考,整理思考的过程是同学们高层提高的过程。

4.探究和展示点评的问题还有点多,还有就是只展示正确结果,不能暴露问题,一定要突出展示点评的作用,不能让其流于形式。

5.同学们展示点评以后,有的老师不能及时跟上强调和总结提升,还有在加分环节处理不当,导致有浪费时间的现象。

(二)同学们方面

1.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预习案是最基础、最重要内容,人人都能完成,而有的小组做得不够,导致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

2.缺乏自信心,抢答环节不敢参与。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不主动,机会稍纵即逝,回答错误,代表的是一类同学的想法,课堂上及时纠正,深度挖潜,不仅是对同学学习知识的贡献,更是自身提高的关键。

3.有的同学不会点评,点评不是将解题过程从头到尾读一遍,而是要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解题办法,要补充、总结规律方法、注意事项,要解答同学的质疑。点评要语言精炼,一语中的。质疑一定要大胆,每个同学都要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

4.点评时仪态不够大方,面向黑板,声音不够洪亮。

5.有的同学不注重落实,每一个同学应当利用当天自习的前10-15分钟巩固整理正课所学内容。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正确面对问题。世界上任何事情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我们教室里都贴着标语:认真就是能力,负责就是水平。只要我们师生都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堂课,我坚信,每一位同学都会得到提高,每一位教师都会得到发展。让我们不断总结得失,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为每一位同学快速提高,早日成才共同努力。

\

 

第二篇:总结——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20xx—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为了抓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主钻研,主动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平台,以求实求效的务实精神,努力寻求学习型校园文化发展特色,引领教师队伍逐步向专业型、专家型、名师型角色转变。现根据学校实际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发展潜能。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坚持做好三个“强化”。

1、强化师德建设。我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全面加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

2、强化理论修养。新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纵深发展,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了新的突破。学校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能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发展观,教育教学理论显著提高。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撰写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强化业务研修。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我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搭桥铺路。学校还通过校本研修,让更多的教师走上讲坛,使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稳抓落实学校教研工作及教学优化。

为深化课堂教学,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教学教研工作,我们坚持做好四个“稳抓”,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稳抓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准。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科教研组分别组织了全校探索课研讨,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大大得到提高,教学能力逐渐增强。

2、稳抓学科教研。学科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教师素质的发展,学科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提高方式,努力完善学科校本教研评价制度。通过学校优秀科组评选,全面评估和反映学科教研的工作落实和质量水平,有效促进科组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带动

教师整体提高。其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以校本研修为契机,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

3、稳抓过程管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特别是指导学生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广度、深度应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标志。因此,稳抓过程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落实层级管理,各司其职,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稳抓教育科研。科研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我校始终高扬“科研兴校”之旗,把教育科研当作教师价值的体现和学校生命的延伸。我校针对教研组和课题组开展工作,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科研氛围。为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我们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并举的策略,一是加强业务研修,二是邀请有关教育科研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或指导,促进教师科研意识的形成。通过科研促教活动,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调整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科研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具备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建工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做到一个“活”字,让全校师生幸福地工作和学习。

1、让校园活动活起来。学校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读书、科技、普法、书画大赛、知识竞赛、文娱表演、体育竞技于一体,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的特点,广泛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成效显著。

2、让校园学习活起来。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设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在和谐、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奋发学习,争创优秀的班风、学风蔚然成风,成效显著。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工作设想。

1、存在问题:学校校园文化及办公环境有待创新和改善,今后还需通过多

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少数教师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科研意识不够,在创新教育研究方面有畏难情绪;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加大以生为本的力度,加强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落实在每一项工作当中。

2、工作设想:

①进一步明确层级管理的目标、职责,细化管理过程,使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在过程中一步步落实到位。发扬管理中的民主,及时反馈和调整阶段目标和策略,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内涵化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及有效方式,丰富教师视野,创设更多便利条件,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保障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