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个月读书、实践、成长活动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几分沉稳。回想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心里的胆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记得刚看完于丹《论语》这本书,心灵就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我感觉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无论生活有多少困难,都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找个快乐的一面去接受生活中的每件事。于丹老师利用她独特的个性视角,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记得于丹老师说记住《论语》中一个字,一生就够用了,我觉得有道理。人想过的快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恕”,这个字包含了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能够学会“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一定是快乐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当然,想做到这个字是不容易的,能够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是快乐的阻碍了。在这个新时代,除了为生计忙碌、奔波之外,我们总是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在寻找一个属于

自己心灵的家园。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种欲望,总会想为自己的心灵安个家。

在当今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在论语学习中的体会:

一、学为先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起,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成长,逐渐地完善自我。学习不仅是指在课本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积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习,就像臵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了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我们不但要学,还要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二、做为上

《论语》中提到,不在其职,不谋其政,其中就隐含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是我们在这个位臵上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将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当然也只有快乐地工作、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才能

够真正地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更多机会锻炼成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业。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培养健康快乐的生活情趣,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我想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三、和为贵

《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对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一个人生命中有自信、有从容,有一种宽和,多体会他人的不容易,就可以做得到仁者爱人。可见,读透了论语,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内心的安宁,快乐就会常伴我们左右。

虽然自己只写了感悟深刻的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远远不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想想生活的快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论。也许,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我庆幸有这本书伴随我成长、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提醒着我。

 

第二篇:浅谈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小时候教室的墙壁上常悬挂名人名言以示激励,最常见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了,而后又在课本上读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读起来古色古香的,虽不能完全理解里边的文化含义,却也常常作为学过古文的样子,出现在我尚且稚嫩的作文里。长大后渐渐明白,那些我见过的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话都是出自孔子之口,出自《论语》这部儒家思想的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历经千年而依旧璀璨夺目,其中所述思想更是让后人为之叹服。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用他毕生思索所得谆谆教诲着后人:如何为人,如何立世。看似浅显的道理,却又那般寓意深远。如今选修这门课,使我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好好的读完了《论语》。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组合,只有读完论语之后我才觉得那些都食之无味。

读了《论语》,进一步了解到孔子,让我获益匪浅。作为千年来儒生恪守的行为准则,《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书中篇章的排列没有多大的内容联系,但整体都是在围绕“人”这个本体在谈,主要记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首先,孔子教会了我们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就是在面对富贵时要节欲,不禁欲也不纵欲。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要学习水和山的某些特性,处理事情就像知者和仁者一样,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才不会使自己苦恼。

孔子还教会我们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论语》里曾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相处之道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论语》里提到的许多思想,都对我们的处世之道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读《论语》让我启发很深的还有孔子的交友之道。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孔子教会我们,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论语》里颜渊篇谈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信而后谏。这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却点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非常有用的交友之道,朋友也会有听不进耳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时候还盲目地劝说,这样做不仅徒劳而且伤感情,只有等到朋友清醒的时候再去劝谏,这才是理智的做法。

《论语》全书都在强调的还有君子之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是君子的宽广胸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是君子应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是评价子产的君子之道。谦谦君子一直是我们对于古人的美好向往,也是孔子所认为做人的行为道德要求。

此外,书中讲到的学习之道可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句中可见。孔子倡导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追求

真理“朝闻道,夕可死矣。”,认为学习应该勤思、多问、常温,千年前的孔子所赞同的学习方法现今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如今不计其数的课程和考试,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能随时会半途而废。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如今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已经沦为学习的机器,只会死读书,不会灵活运用,这也是当代社会大多临床毕业生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复习,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一到期末,图书馆人满为患,大多数人为了分数苦苦挣扎,却忘了学习的初衷,复习已经完全沦为了背书。正如论语所说,复习,一方面为了巩固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领悟新知识,这样,我们便是在学习,而不是完成任务。学习之路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也要懂得向别人问问题,不要闷在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比自己小的人,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我们,可能不会像他们一样对着自己的想法那样执着,有些东西,正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流失,有时候执着也是必要的。

书中也提到了孝道,在里仁篇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句便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侍奉父母的观点。孝敬固然是好,用行为而不是物质去行孝道正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学习的,当然《论语》不可避免的残留了一些封建伦理纲常,如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要追寻父辈的志向,这些过于绝对的将子女变成了父母的附属品,将父母之意强加在了子女身上。

还有一点,尤其针对现今国内的贪污腐化的官场,孔子的为官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大加注意。为官之道与为政之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谈到如何让百姓信服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举直错诸网,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谈到如何对待百姓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都是在教导君王要以德治国,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百姓的榜样。这里的君王可以泛指我们如今的官员们,在行政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历史书上说,《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仁”是孔子所追求的境界,《论语》中常有门徒问“仁”,孔子也在言语中不离“仁”。里仁篇的前几章都在阐述仁的道理。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就不会有恶性,“仁者爱人”也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句子,关于“仁”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便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就是说,君子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在最匆忙的时候要与仁德同在,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这句话也就体现了孔子所认为的仁德的重要性。孔子的“礼”,就是传统的社会规范或准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同时礼又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国家大事,社会活动以致个人日常生活,无不包括在内。因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的一切言行无不受礼的制约。所以《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不学习遵照社会的规范准则活动人们便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儒学,儒学的经典是《论语》。宋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妙语生动的表达了《论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素质的培养,还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素质等方面。对于孔子这位圣人,我只有佩服不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