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 ”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 “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图甲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能转过相等的角度,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于“动平衡”。而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则属于“静平衡”。

三、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时虽然费了力(动力大于阻力),但却省距离(可使动力作用点比阻力作用点少移动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时不存在的。

其他简单机械

一、滑轮

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如下中图所示)

轴心O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S=h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不计绳重和摩擦)

3、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上中图所示)

图中O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1=2r ,阻力臂l2=r,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2r=F2·r,得出,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2=G,则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动滑轮来说:

(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

(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二、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n=2         n=3         n=3        n=4         n=4        n=5

                 

s=2h        s=3h        s=3h        s=4h        s=4h       s=5h

   A         B           C           D            E          F

4、滑轮组的组装:(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三、轮轴

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的

装置叫做轮轴。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如右图所示。

3、特点: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

则动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即F1R=F2r,∵R>r,∴F1<F2,即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却费了距离。

四、斜面

(1)如图所示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但却费距离。

(2)如上图所示:当斜面高度h一定时,斜面L越长,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长L相同时,斜面高h越小,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L越长,斜面高h越小时,越省力(即F越小)。

 

第二篇:初三物理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 ”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图甲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能转过相等的角度,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于“动平衡”。而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则属于“静平衡”。

三、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时虽然费了力(动力大于阻力),但却省距离(可使动力作用点比阻力作用点少移动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时不存在的。

其他简单机械

一、滑轮

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如下中图所示)

轴心O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S=h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不计绳重和摩擦)

3、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上中图所示)

图中O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1=2r ,阻力臂l2=r,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2r=F2·r,得出,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2=G,则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如上右图所示)

对于动滑轮来说:

(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

(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二、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n=2         n=3         n=3        n=4         n=4        n=5

                 

s=2h        s=3h        s=3h        s=4h        s=4h       s=5h

   A         B           C           D            E          F

4、滑轮组的组装:(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三、轮轴

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的

装置叫做轮轴。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如右图所示。

3、特点: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

则动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即F1R=F2r,∵R>r,∴F1<F2,即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却费了距离。

四、斜面

(1)如图所示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但却费距离。

(2)如上图所示:当斜面高度h一定时,斜面L越长,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长L相同时,斜面高h越小,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L越长,斜面高h越小时,越省力(即F越小)。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W=ηW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W-W有用=G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W有用+W=FS= W有用/η

          斜面:W=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 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