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语文作文结尾

第十讲 如何写好作文结尾

小时候听人说野狗跑得最快,有同学就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运动会100米短跑终于开始了,同学

们像一只只脱僵的野狗奔了出去。”

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介绍老师外貌的作文。应该是“老师有一

张瓜子脸”,他写成了“老师有一张爪子脸”,老师差点没气疯掉。

【回顾】

1、比喻、拟人是修辞,用活用准最重要!

2、夸张加排比,气势不可替!

3、写景状物作文既要从大处入手,进行时间、空间或二者结合的顺序

设计;又要从小处着笔,用“三心”写细节。

4、记人记叙文要以事件为支撑。可以选择典型事件,也可以在多件事

中进行详略处理。要记住事件与主旨的关系哟!

5、记事记叙文尤其要把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顺序同样具有设计空间,叙述详略同样需要注意!

6、作文开头方法多,主旨千万要牢记!

本节重点一:作文结尾的总体要求与常见问题

一、总体要求

1、主旨上: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有余响,有余韵。

2、形式上: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有如“豹尾”,简约,

不简单。

3、结构上:受“开头”的制约;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二、常见问题

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

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三、文章的结尾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叙述结束,木已成舟;

第二种,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第三种,给人启发,引人思考。

本节重点二:作文结尾的常用方法

一、自然收束式,干脆利落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1、记事记叙文:

《飞夺泸定桥》的结尾:“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作者要讲的事情一完,文章就戛然而止,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2、写景状物类:

《游笔架山》的结尾: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二、总结式结尾,突出中心

总结式结尾即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全文加以总结,以突出中心。

如《草原》的结尾:“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样的结尾使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

三、点题式结尾,画龙点睛

写作时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就是结尾回应题目,也就是

我们平常所说的结尾点题。 例如《假如没有灰尘》一课的结

尾:“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

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样结尾既揭示了题意,点明了文

章的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构也会显得很严谨。

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

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引用式结尾,言简意明

引用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引用一首诗,或者名言警句对全文进行

总结,这是一种很醒目的结尾。

如《桂林山水》的结尾:“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结尾简洁有力,能使读者从结尾的引句中得到启示。

又如: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

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

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

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

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陶醉》)

五、发问式结尾,抒发情感

写文章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法。

例如《难忘的一课》的结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

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以反问或

设问的形式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目的是抒发真情

实感,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或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六、启发式结尾,余味无穷

启发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留给读者某种教育或启发,让人有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例如《珍珠鸟》一课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们写文章的结尾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修辞手法,紧扣题目,写上富有教育意义或启发意义的话,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本节重点三:经典课文结尾常用方法

(一)冬阳 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

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

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

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

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

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是哪一类结尾方式?】

(二)白杨

袁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

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文章的开头使用了什么设计方法?结尾用了什么方法?】

(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堆满碎砖乱木及歪扭的钢筋骨架的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

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章中使用了什么结尾方法?你认为这样结尾好不好?

如果认为这样不好,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课后练习】记得我们开始复习作文的时候你写的作文吗,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运用我们后面学习的知识,把你的作文改得更好吧!

 

第二篇: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总结

通过翻阅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我们可以总结出小学生各年级的作文内容及篇幅要求:

一年级:要求会写完整的话,能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能发挥想象,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中很多都是要求学生写一句话。

二年级:会写一段50字以上的话,要求语句通顺,想象丰富,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我们可以看到,二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一)至(八)中,作文要求都是让学生根据想象来写一段话。

三年级:会写300字以上的小短文,要求会分段,有开头段、结尾段(即三段式),语句通顺,想象丰富,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三年级的作文跟20xx年级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说20xx年级着重训练的是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而三年级则是训练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不过三年级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过高,之需要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

四年级:会写35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会分段,有开头段、结尾段并会点题,语句通顺,想象丰富,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五年级:会写4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会分段,有开头段、结尾段并会点题,语句通顺,想象丰富,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六年级:会写45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会分段,有开头段、结尾段并会点题,语句通顺,想象丰富,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并且要求

学生会一定的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或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无论是从字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在逐步加深逐步变难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逐步加深的过程,于是在整个小学阶段就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很多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偏重模仿,懒得动脑创作;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盲目追求学生写作文的数量;而有些老师只重视方法指导,而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的三大问题。我是一名教学实战经验较少的老师,在此仅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些解决小学生作文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时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文思泉涌。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很多老师只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这样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会经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教给学生如何观察。

还有些老师会让自己班上的学生学着在自己家中或学校里,只要有时间,就观察身边的一盆花、一株树,一个小动物,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可以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积累素材。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新课标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生活越

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作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药知道学生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炼书中好的故事,将这些故事用到作文中。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别人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避免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