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议论文结构(总分式结构) 安乡一中 龚德国

作文:议论文结构

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

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

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第二篇:20xx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9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xx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九 ---《祭十二郎文》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xián哀致诚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dàng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C、汝之子始.十岁 始.

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

困乎此时也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nú。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sì乎? ⑤死而有知,其.

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

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liǎn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mò,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guān。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5、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1

三. 课内阅读

阅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原文略)完成1—12题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1(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季父:叔父 B.乃能衔哀致.诚 致:取得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具:备置 D.告.汝十二郎之灵 告:告慰 2( )

A.中年兄殁.南方 殁:mò 死 B.从嫂归葬..河阳 归葬:回老家安葬 C.皆不幸早世.. 早世:过早地去世 D.两世一身.. 一身:全身 3( )

A.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 B.止.

一岁 止:只有 C.请归取其孥. 孥:妻室子女的统称 D.汝不果.来 果:事实与预期相合 4( )

A.将成家而致.汝 致:使??来到,这里是接来的意思 B.孰谓汝遽.jù..去吾而殁乎 遽:突然 C.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旅食:居住吃饭 D.以求升斗之禄.... 升斗之禄:代指微薄的俸禄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的,恰当的一项是 5( )

不省所怙hù,惟兄嫂是依

A.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 B.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兄嫂是可以依照的 C.不知道探望谁,只有依靠兄嫂 D.不知道探望谁,只有兄嫂是可以依照的 6(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A.因此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B.随后又和你到江南乞讨,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C.因此又和你到江南乞讨,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D.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7(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A.嫂嫂曾经安慰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 B.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 C.嫂嫂曾经安慰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我们了。”

D.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我们了。” 8( )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A.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去职离开了徐州,你就没来成

B.这一年,我在徐州参加了军队,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去职离开了徐州,你果断地没有来

C.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去职离开了徐州,你果断地没有来

D.这一年,我在徐州参加了军队,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去职离开了徐州,你就没来成 9(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A.我的确知道会这样,虽然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B.如果确实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C.我的确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D.如果确实知道会这样,虽然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几项是 10( )

A.告汝十二郎之灵 之:的 .B.乃能衔哀致诚 乃:才 .C.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其中的 .D.汝从于东 于:到 .E.而归视汝 而:而且 .11( )

A.以求升斗之禄 以:因为 .B.吾佐董丞相于汴biàn州 于:在 .C.在子惟吾 惟:只有 .D.请归取其孥 其:其中 .E.东亦客也 亦:也 .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几项是 12( )

A.选文的内容写出了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韩愈与十二郎曾经两别两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C.由于家世的原因,韩愈没有和十二郎一起长大。

D.选文写了韩愈为了谋生,曾经经历了很多事情,吃了很多苦。 E.韩愈先前知道侄子要死了,只是迫不得已,无法和侄子会合。 四.课外阅读

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片段,回答文后题目。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pǐ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jù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xī蟀shuài,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

殓liàn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jǐng然赴目。予九岁,憩qì书斋,汝梳双髻jì,披单缣jiān来,温《缁zī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láng琅然,不觉莞wǎn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guàn粤yuè行,汝掎jǐ裳悲恸tòng。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chēng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yīng,思之凄梗gěng,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yī婗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汝以一念之贞(由于、因为)

B、虽命之所存(既然)

C、使汝不识诗书(如果、假使)

D、或未必艰贞若是(或许)

2、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对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分析了原因,作者认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 ( )

A、袁枚妹妹自己坚持不肯解除婚约,“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不幸。 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古人节义事”害了他妹妹,传统的封建礼教毒害了她,给她带来了不幸。

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国古代的诗书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写幼时兄妹关系。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自己弱冠粤行时幼妹“掎裳悲恸”、中进士回家时妹妹“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等情景。

B、这一段文字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嫛婗情状”未能“罗缕纪存”,所以回忆得不够,这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

C、这一段中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动人。

D、作者在记叙了往事之后,既后悔,又叹息,这一悔一叹,更直接抒写了无限眷恋、又觉无可挽回的哀痛。

4.翻译

①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②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