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反思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总结与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存在的宇宙环境,然后学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整体性,但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也常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即差异性。自然环境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对立又统一,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的关系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图一可以看出,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大陆从东到西,湿润程度降低;由于纬

度差异,从南到北热量发生变化,使得气候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气候是影响地球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基础因素, 所以气候的分布影响了植被的分布,使植被与气候分布呈现出对应关系,图二中表现为从东到西植被从森林演变为荒漠,从南到北,植被形态发生有规律变化。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某种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类型与该植被呈对应关系,从图三中可以看出土壤的分布呈地带性规律。以上三幅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地理环境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整体性这一因素。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形成了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景观,称为陆地自然带,简称为自然带,它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与地貌因素是基础。

自然带的分布有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课本中没有,但须补充)。 地带性分布规律有三种: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赤道从非洲大陆中部穿过,并且地形表现单一,海岸线平直,使自然带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南北对称分布。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即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在中纬度表现明显。亚欧大陆面积广阔,东西临海,大部分在温带,所以从西部到中部或从东部到中部都体现出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自然带更替规律。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即垂直地带性)在中低纬的高山表现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明显的递变。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纬度变化规律。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是垂直自然带分布最典型的代表。一般来说,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的山脉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明显。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的陆地自然带都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地表有的自然带分布不具有地带性分布的特点,称之为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现象不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海陆分布:某些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例如:南半球大陆上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是因为南半球同一纬度(56°S~65°S)的地方是海洋;北极地区缺少冰原带,原因是北极地区是海洋。

②地形: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成为温带荒漠带;科迪勒拉山系西侧,由于山系的阻挡,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表现为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分布于赤道地区,理论上应该发育的是热带雨林,但

是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带雨林气候。

③洋流影响:使某些自然带的分布地域延伸扩展。例如:秘鲁沿岸的荒漠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是由于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扩展特别广阔是因为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面积荒漠扩展分布的原因也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④水分影响: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点状分布。例如,荒漠中呈现斑块状分布的绿洲,这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麓地带众多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形成了与周围温带荒漠截然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受到了天山冰川融水的灌溉,类似的还有河西走廊种植业的分布得益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这些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以上四种影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某处地表景观的形成是受多种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澳大利亚东海岸热带雨林,中美地区热带雨林和巴西南部热带雨林的形成就是地形迎风坡降水多和暧洋流增温增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处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一般说来,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那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我们看问题时首先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但也要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总之,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环境。

反思:本章是对必修1自然地理内容的总结与提高,又为后面学习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深刻理解整体性的内涵,学会运用“整体性”的观点分析具体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xx年高考37题第四小题,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应用,深刻体会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环境和谐美,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必然要求人地和谐,我们须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今后教授此课可多用一些高考题作为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篇:总结与反思

附件3:

辽宁省第四届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比活动

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科课堂教学案例评选教学反思 学校名称:大连金州新区五一路小学 教师姓名:王雅楠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小结

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白板笔代替鼠标,录音机、卡片等,做到了播放、切换、书写自如,方便快捷;在注解模式下,应用了书写、擦除、荧光笔、聚光灯等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为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平台。特别是白板对Flash动画的任意暂停、重复及注解更能使教师自主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1、交互式白板解决了传统黑板容量小、呈现单一、有污染等问题。

2、教师往往被束缚在电脑面前,成了一个鼠标的点击者,而交互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互通信与操作。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操作,教师不必再只顾于低头操作电脑而无暇关注学生的活动,可以大方得体的为学生演示每一个环节,学生也可以到白板前做演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3、在本课的最后环节,教师把学生的照片放在白板图片库里面,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对照片进行描述,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呈现了很生动、非常生活的场景,立即学生的兴趣被提高,在小组内热烈讨论后,积极发言,并且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的改善,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第一,用白板组织教学,教师的操作在白板上完成,相比传统黑板很环保。 第二,与以往制作课件相比,用白板软件来制作课件,不需要考虑交互,只要准备素材,使一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交互课件组织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的设计的创新上。

第三,白板的许多特效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

点,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因为白板所具有的应用,如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傻瓜化”的操作去实现“智能化”的课堂 ,交互式白板必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且可行的主流技术,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建 议

对你所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适用性暨有关功能等的改进建议或意见。

在应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厂商之间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的不相兼容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由于白板应用中不兼容问题,在省市级的竞赛活动参赛选手只好带着本校的白板参与竞赛活动,这无疑给交流与研究活动带来一些制约。当然,不同厂商的设备尽管有些差异,但各自也有各自的优势,均具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种功能,合理应用于教学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