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备:自己总结的政治知识点

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原因

(1)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宪法。 (2)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只有民主,才能调动人们积极性,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只有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2、意义: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有利于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行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怎么做:A、扩大盛会主义民主B、坚持依法治国。C、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府职能D、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E、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监督权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主要内容:(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重要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有机构成部分)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生:(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监督

监督权具体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诉讼权;指控、告发、揭发、举报权

合法渠道: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意义:(l)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2)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 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辨析题: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1)阶级性是国家和政府的本质属性,仅仅用管多管少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不正确的。

(2)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看,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从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要看它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 (4)从政府的职权范围看,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就应该放权。

依法行政

为什么 (1) 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

(2) 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重要性(意义):1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2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

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

(5)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本质要求

怎么做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 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 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政府接受监督

原因(必要性):

1.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

2. 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意义:①对政府自身来说,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②对人民群众来说,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维护群众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对社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良好政府形象 如何监督: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要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2)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极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极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3)地位: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为什么:

(1)历史特点: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2)现实情况:1.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2.大杂居、小聚居为主的分布特点和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意义(优越性)

有助于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得以实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然性(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原因①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直接体现国家性质②从基本内容上看,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实践证明: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政府权威

(1)来源:人民的信任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国体

(3)体现: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政府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有促进作用。

(4)区分: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服。 (5)如何树立:(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2)科学、民主决策,用法律手段管理自身和社会公共事务 (3)政府权威的树立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提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第二,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政府的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政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

第三,切实履行职责,为民谋利。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否则,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

政府权威的树立应该努力的方面还很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这样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第二篇:高考历史必备:自己总结的历史知识点

自己总结的历史知识点

1956-19xx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认清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经济为中心; ②经济建设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③变革或调整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

5、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破坏自然经济,客观上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②外来侵略,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④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外来技术垄断),管理经验缺乏等。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实业救国”

社会原因:①甲午战后,在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和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的情况下,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民族危亡;②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特别是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民族资产阶级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手段,形成了当时的一大社会思潮。

评 价:①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②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③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重新受到压制,很快萧条下去即是证明;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⑥“实业救国”主张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一. 土地改革

19xx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 农业合作化

19xx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xx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xx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xx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D、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E、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F、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

概括: 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xx年前后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xx年代——19世纪中期) 1、主要成就: A、17xx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18xx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C、18xx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D、18xx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xx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主要成就:

A、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

18xx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xx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C、化工技术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生活。

D、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 1.开始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2)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3)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2.初步形成(1)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18xx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影响:促进了资金、原料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但同时对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三篇:交心谈心活动情况的总结

丰乐中学

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交心谈心

活动情况的总结

根据中共钟祥市教育局党组关于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交心谈心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精神集中学习等活动通知要求,我校在5月份与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普遍开展了一次交心谈心活动。

一、交心谈心的主要内容

1、向教职工宣传中央、省、荆门和市委关于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精神,以及教育局党组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2、听取干部职工对本单位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及时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校园。

二、开展交心谈心的方式

1、学校校长李本云分别与班子成员及部分退休同志深入谈,诚心谈。

2、班子成员与分管处室负责人,部分离退休同志诚心谈。

3、各处室负责人分别与本单位干部职工认真谈。

做到全校干部职工和退休同志都要交心谈心,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谈心谈话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对策措施

通过谈心谈话活动,我校收集到教工的意见和建议是:1、学校在任用领导干部时,要把民主推荐和考核作为重要依据之一。2、对任用领导干部要任人唯贤,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工作实绩,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走上层路线。3、提高民主选举的透明度,针对教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对策措施是:1、坚持和完善教工年度德、能、勤、绩、廉考核制度,实事求是评价每名教工。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教职代会制度,对各项工作结果提高透明度,及时公示。

总之,通过这次谈心谈话活动,我校全体干部职工都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大家都心情愉快,工作中干劲倍增,为进一步提高丰中教育教学质量充满了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