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中心学校中学课改总结

中心学校课改总结(中教)

近年来,课改的春风再次吹遍了小店区的每一所校园。我乡两所中学也不甘落后,迎着课改的春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一年来,两所中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全面落实小组教学教研气氛空前浓厚,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两所中学不断加强现有模式的改进,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回顾一年来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两所中学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本阶段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期目标

1、继续推进xx一中“457”高效课堂模式;刘家堡乡xx二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进一步探索、提炼,形成愈加成熟、完善的课堂。

2、以各教研组、备课组为主要单元,加强培训,落实“研究探索-实践反思”的研训思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做为学校课改的核心和重点,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3、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模式,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设计导学案的思路。

二、 加强领导,为课改提供保障

1、两所中学都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业务干部分工负责的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及评价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坚实保障,努力为实验教师创造和谐、民主的实验氛围。

2、研究制定了《教研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常规要求》、《课改实施方案》等制度,并不断完善,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标准,学校的管理有了章法。

3、为及时做好课改工作的宣传报道,刘家堡乡一中还成立了《校园风》编辑部,每月编发一期,为教师们提供必需的科研理论和经验做法。在每期简报中均开辟了“课改日记”专栏,大力提倡老师们观察“课改”、实践“课改”、体会“课改”,并将“课改”中的感受、经验、教训,

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文字,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架起一座桥梁。

二、学习课改理念,科学制定方案

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并产生积极的成果。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与课改同行,伴课改成长,争取用2-3年时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较好地体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学生乐学、善学的鲜活课堂。同时造就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并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名教师。

两所中学在20xx年x月份派出100余名教师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在9到11月份又派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分批去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在20xx年x月份又组织全体一线教师赴山西省灵石二中进行学习。在学习回来后,每位老师不仅写出了心得体会,而且还在全校范围内做了二级培训。每位教师接受新课改理念,感受新课改思维,使用新课改教材,自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校长和业务领导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网上自主学习,还有每位老师的不断尝试,得出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准。

三、深入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课改是平台,是一片广袤的天空,是一条期待探索的路”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观念的更新:一是教学观。课改后,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成为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服务;二是教材观。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仅仅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媒介,成为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师生关系观。新课程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课改中,师生关系不再是过去那种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和谐交流,共同学习成为了新的课堂风格。

新课改给两所中学带来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对话、

交流、感受、体验、探究、实验、合作、自主成为了新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很少听到教师讲解,有的是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组织和指导,从而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我们注重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以中心校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式的教研活动,研习课标,关注有效,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改,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20xx年x月举行中学教师课改大赛,以赛促教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进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新突破,每位教师都力争形成自身特色,上好每一堂课,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其次学生的变化更为明显,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学生能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实践中学,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改中的收获

通过思考,摸索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的学案设计活页,这一年中尝试使用,部分老师也设计出了一些优质学案。一学年中,两所中学把教研与教改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课改模式,让同年级、同学科的成员统一备课,然后请其中的一位老师试讲,统一观课议课后再作修改,之后再请一位老师去尝试,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这样参与备课的老师都去尝试,直到锤炼出一堂真正的高效的课堂。

中心校举行了“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理念”的课改汇报交流比赛,外出学习教师,骨干、能手、新秀等教师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并涌现出了一批课改积极分子,效果良好。

五、工作进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两所中学坚持改革创新,研究探索,积极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教师除了要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创”的指导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外,还要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教案侧重于设计如何“教”,导学案则侧重于设计如何指导学生“学”,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每一堂课必须有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落实知识点、提升能力点、关注非智力因素点。

经过将近一年的外出培训学习,学校课堂实践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

在这次课改之前,教师的观念比较固定,对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比较肤浅,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对课程理念体会更深了。比如数学教师王银芝、邢淑红两位老师都认为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是不能省略的、语文教师张艳红、王晓琼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理念转变。

2、小组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效。

很多教师受山东昌乐二中小组建设的启发,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小组学习合作模式,两所中学13个班级,现在班班都在小组建设上面动脑动手。形成了4人小组和6人小组两种模式,两所中学以4人小组建设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课后学习生活中,尽可能的发挥小组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进步成长。

3、初步形成了学案模式。

过去的教师上课,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备课环节中,往往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代劳现象严重,既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又不能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针对这个实际问题,结合课程改革理念,借鉴昌乐和灵石二中的作法,依据太原市“343”课改模式和小店区“一三三”区域课改活动,推行学案模式,要求明确学生能做的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不能独立完成的合作学习,从备课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促使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把学生放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进行。在两所中学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为区一中输送了37名品学兼优的保送生,乡一中马思坤获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5名学生进入全区前10名。

六、课改中的不足

1、经过学习尝试与实践,发现有些观念滞后的老师不适应课改,无从下手去做,还是依赖于过去的老一套做法,这还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充分利用联片大教研辐射作用,使两所中学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找

到切合两所中学师生实际的课改发展之路。

2、评价机制跟不上,要尽快建立新课改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以督促老师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改革需要决策者有足够的勇气,也需要所有成员投入足够的精力。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会沿着课改的方向矢志不移地走下去。我们认为,课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制定适合学生的课改方案,而不应盲目地学习照搬,模仿只是形式,却没有得到精髓,而且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课改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必须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才能寻找到适合当地、本校或者本班学生的课改正确之路。

七、今后工作目标

针对课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及时研究,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强过程性管理,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同时加强自身建设,要求教师经常对自己的课改探索进行小结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提升自己,找出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学之路来,把先学后教切切实实地做下去。

1、 适应课改,转变观念。

新课改后,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观。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2、立足实际,推进改革。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校本研究以学科研究为主体,研究内容包括教材的使用和开发,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

3、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编制,针对“导学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继续补充、完善,继续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创”的指导设计常规教案,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设计导学案,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真正提升“导学案”对教与学的指导作用。

4、建立健全观课议课制度,把听课评课活动落实到实处,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发挥教研组作用,做好评课记录,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对课改中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通过实践、积累、深化,推进课改之路不断走向成熟。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