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5)班的专题教育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专题教育教学,虽然忙碌,但很充实,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增强学生对专题教育综合读本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

本人本学期所任班级是七(5)班,他们是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些安全常识与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但有些知识缺乏科学性,也不太系统。专门开设专题教育综合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所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二、 教学工作回顾

1、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专题教育资料在教学上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准备上课内容,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2、课余时间加强学习相关方面知识、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保证专题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经验的取得与体会

1、要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新教材理论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要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常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掌握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作出明智的处理,并保持冷静的态度。

四、 取得的主要成绩

1、本学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心灵剧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人生领悟,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用到的很多教学

2、地方课程课上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与内容,建立以书籍、实物、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学生活动方面做的不够好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课程活动,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2、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中去。

3、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理念。 在以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佳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学习、不断创新、积极进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更好的报效祖国服务生会。

 

第二篇:语文教学专题总结

语文教学专题总结

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

九陂中学 郑建民

相当长-个时期以来,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跋涉。对此,广大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见仁见智,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我的回答则是: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美感教学。在此,简要地谈-谈我们提出这一教学的理论思考。

无疑,语文教学面临这-个无法回避的实质问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同学读书则深得其旨,写作则笔下生花,其奥妙又是什么?难道我们在语文课上所作的那些烦琐的讲解,我们在作文本上所画的那些条条杠杠,真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实事求是地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来自课外的读和写,而得益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在很少。尽管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个答案未免过于残酷,然而,它却是一个不容置否的事实。凡是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而笔耕不辍的,反之,则必定与书笔交缘不深。

这一现象的生成自有它的必然性。语言的价值取向往于约定俗成,语文学习和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公认。因而,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述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

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语感主要是指那些闪耀着美的光彩的语言。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如果所接触的都是言语和文章的精华,那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获取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取美的语感的过程。”

当然,以获取美的语感来提高语文水平,并不排斥理性的认识。所有的感性认识都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被理性的光辉所照亮的感性认识才能真正地巩固和提高。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用理性认识来取代感性认识在语文学习中的特殊地位。语法的分析,辞格的辩别.结构的解剖,这些都仅仅只是用来帮助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怎能堂而皇之地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由此,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我们进行着大量的无效劳动,我们是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的理性分析,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现象当作尸体一样任意分割;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有力的措施对学生的课外读写加以规范和指导,甚至于挥舞应试教学的大棒对其横加限制.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凭什么提高?大量的、不善于在课外自发的读写中辛勤耕耘的学生又怎能找到语文学习的出路?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有必要实行语文教学的方向性转轨,大胆地变理性教学为以美感为中心的感性教学,全方位地改革语文教学的程序、教材和教

学方法。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进程与其知识体系呈不同步性,语文学习既然是一个获取语感的过程,就应该为语文教学设计一个感性的序。在这里,必须明确两点:第一,由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因而,用以表达生活的语言也就有深浅之分;同时,语言又从世俗状态不断地趋向专门化和艺术化,因而语言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又有雅俗之分。这样,就有可能根据语言的深浅雅俗,将语感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语级。第二,语感本身也是逐渐深化的,我们总是从获得一些模糊朦胧的印象开始,而逐渐地感到明晰,最后才达到透彻的领悟。这,我们便能够把语感本身也划分为若干个感级,大体上说,可分为三级,姑且分别称为感觉、感知和感悟。依据语级而逐层递进,在一定语级上又依据感级而步步深人,这就是语文美感教学的程序。

教材的改革必然要与教学程序的改革相应,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安排三本教材,一本是课内读本,目标是通过学习达到感悟一本是课外精读本,目标是达到感知;还有一本是课外泛读本,只要求通过阅读而有所感觉。这样,就有可能以课堂教学为基地,将语文教学辐射至无限广阔的课外学习阵地。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对课文的选择。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最美的语感,就理所当然地要为他我们提供最美的语感对象,只有那些为社会所公认的文章中的精品才有资格进入语文教材。

语感的深浅,说到底取决于对语感对象的熟知程度。因此,

我们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方面,针对不同的感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大体上说,获得感觉只须-般的泛读,获得感知就要求精读,而获得感悟就不仅要求读得精,而且要求读得熟,对于那些十分重要的内容,更必须熟读成诵,历久不忘。在写作方面,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模仿,在感知的基础上借鉴,在感悟的基础上创造。而以上各种教学万法,都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摸式。我们相信语文美感教学的可行性和生命,因为它牢固地立足于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须知: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看了多少书,看了什么书和怎样看书,取决于他们写了多少文章、写了什么文章和怎样写文章;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些工作。

20xx-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