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总结报告

仙塘村二00九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仙塘村位于洪湖水库与320国道之间,毗邻洪湖乡,全村142户,607人,耕地面积248亩,山林1500亩。 经济发展状况:二00九年度全村农业产值 251.9万元,粮食总产量195吨,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生猪出栏1050头,畜牧业产值116万元,果林产值 36.6万元,外出经商务工人员167人,收入395万元,年人均收入5660元。该村是19xx年兴建洪湖水库时从库区中迁移出来的移民村,隶属余江县白塔渠管理局。仙塘村小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小组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积极性高,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余江县卫生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体工作组成员扎实工作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仙塘村新农村建设和卫生清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组织订规划。县委从县直相关工作部门选派5名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项目实施、督促、指导等工作,4月x日通过全体村民大会推选,产生了仙塘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体组织实施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

成人员分别为:理事长官高兴,副理事长官高生,成员:官根义、官广青、官小球。

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并结合仙塘村的实际,制订了《仙塘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2、宣传发动造氛围。

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在全村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3、有序推进工作。

①、庭院住宅建设。

在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住宅及外部空间进行有序改造。拆除改造村中15栋破烂空心房1890 m,猪牛栏、路旁低矮厨房、厕所等零星杂房24座约1300m。拆除原集体碾米房。对沿320国道所有庭院外墙进行刷白处理。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维持现状。

②、道路交通建设。

南北走向的为东、中、西3条主干道已完成水泥路面硬化。宽为4米,长1800米,采用水泥路面,厚度为18cm。

支路5 条,宽2.5米,长2800米,厚10厘米。

路沿石1300米。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南北走向排水沟,宽22

30cm,高40cm,石混结构;东西西走向排水沟,宽30cm,高40cm,石混结构,入户端加箅筛,防止堵塞;环村排水渠为倒梯形,底宽70cm,高1米。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洪湖连通干渠。

③、环卫设施建设。

a、改水、改厕。改水138户,改建新型卫生厕所124座,兴建沼气池15个。

b、垃圾箱(桶)设置。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在规划范围内适宜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 6个,垃圾焚烧炉一座。

c、环卫队伍建设。村中选出2位保洁员,每月补助200元。资金来源:每户20元/年,不足部分由小组补贴。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④、绿化建设。

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各类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村内三条南北大道两侧栽植桂花树、柚子树、樟树等350余株。 村头以古樟树为圆心,衬砌花坛,建立一个农家休闲地。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280余平米。320国道沿线,建设一条宽6m的绿化带。 ⑤、公共设施建设。

将现戏台右侧建设成村民活动中心,并进行全面绿化,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3组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健身、休闲、娱乐。 与乡卫生院合作,建立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点。在东大道进口处建立一处《村规民约》宣传牌,中、西大道建两个读报栏;三条大道两侧墙壁统一刷写标语和宣传画。在村民活动中心设立路灯3座。

⑥、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按章理事,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⑦、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村干部积极充当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

三、工作成效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经费投入情况

建设规划总投资100.6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5.89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3.119万元,部门投资38.5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劳折资24.28万元,目前资金缺口24.751万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础设施薄弱,基本条件较差。村庄规划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卫生条件差。

2、村级经济实体(组织)近乎空白,产业发展层次很低。产业链条不够配套完善,无论是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组织化程度和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带领农民闯市场。

3、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因此我们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