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科技工作总结及20xx工作打算

宝山农场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科技工作已经结束,我场这项工作在管理局科技处的领导下,全场干部职工遵循科技发展观,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入户工作

该工作在管理局科技处的领导、指导下、在全体专家、指导员的努力下、在示范户的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完成,经测定,国家级示范户平均单产753.3千克,管局局级750千克,辐射户单产700千克,比上一年分别增产10.2%、9.8%,国家级示范户亩效益7055.48元,分局级示范户亩效益6842.4元,亩效益较上年平均增加了470.3元。

示范户效益的增加一是得益于产量的提高;二是粮食品质的提高;三是粮食市场需求的拉动;总之是科技的进步,科技新技术的应用,国家对科技应用的重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示范户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示范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好,农场、专家、指导员、农户对这项工作的评价都比较高,示范户们对科技示范的认识提高认识增加了,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工作,积极应用新技术,积极听从专家技术指导员的指导。这都得益于分局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落实的到位、得益于我们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新技术的贯彻推广

20xx年我场总结上年水稻生产的经验教训,重新修订了水稻栽培模式,

这个新模式的出台能否发挥它的作用关键是落实的能否到位,今年年初上班的第一个培训班就是组织指导员、示范户进行阳光培训,学习新技术模式,

农户对新模式提出了很多生产这种的实际问题,认为降低氮肥的用量会影响产量,农业专家对此给出了明确答复,并承诺若产量降低由农业中心赔偿,给农户吃了定心丸。虽然今春气温低,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水稻分蘖减少,生育迟缓,但是后期的连续高温,加上科学的应对措施,使得睡到生育没有因前期的低温造成减产,处早熟措施使完生分蘖按期成熟,结实率、成熟率均比上年好,因此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好效益。

第二个培训班就是对指导员进行培训,让他们首先掌握新模式的技术要

领,并通过他们进行落实,培训了一天,同时把分局科技处的20xx年科技入户方案对他们进行了传达,提出了具体要求;填好技术档案;完成入户指导的次数,针对今年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原则是把新模式指导到每家每户,让他们接受并实施这个模式,并通过这个模式和措施保证今年水稻生育进程正常,能够在大灾之年不减产。把这个新模式作为农场主推的重大技术去对待,必须落实到位,专家组和领导小组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落实过程中,农场又组织示范户,在关键的几个生产环节,到每个作业站确定的“典型户”田里实地观摩,并到科技示范园区进行科普教育。

特别是在七月底的现场观摩培训中,示范户对稻瘟病的危害有了新的更

高的认识,加上指导员的及时指导,今年在前期低温、中期高温多雨、分蘖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新技术措施落实得到位,叶面肥应用的及时,再加上后期天气的作用(高温持续时间长)的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我们的水稻发病率极低,也是今年高产的关键之一。

按时检查指导员工作纠正并提出工作中的错误和改正意见,使指导员重视

技术指导工作。全年检查了三次,发现了共性错误两处,通过纠正使我们指导员的技术指导工作完成得较完美,物化补贴工作落实的比较到位,农场再

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航化补贴,技术指导员全年累计到农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210多次,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农业科、科技科、种业分工司、农机科、畜牧科分别举办科技下乡活动8、5、6、12、5次,起到了科学技术助推农业生产的作用。

(二)、水稻新技术的出台

20xx年我场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特别是水稻创高产的需要,重新修改完善了我场水稻高产攻关生产栽培模式,制定了新的水稻亩产750千克栽培模式,调整了模式中的施肥指标,增加了磷、钾、硅肥的使用量,降低了氮肥的使用量,更加明确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标准,使得今年的水稻各项产量指标均突破了历史,保苗株数平方米523.5株,穗粒数89.3粒,千粒重达到了26克,全场平均单产614千克,高产户最高达到778千克。

20xx年我场实现科学技术贡献率81%,科技成果转化率94%,蒸汽催芽新技术提高了种子一次成苗率、配方施肥技术解决了科学合理施肥节本增效的作用、先进的植保技术,解决了水田杂草防除难题,实现了水田的清塘。高科技的水田机械,日本井关快速插秧机的应用。上述技术成果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后为水稻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率94%,人们对科技的认识已经提高到空前水平,同时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三)新技术的贯彻推广

1、种植业:根据管理局十大技术,农场确定水稻栽培主推模式,在农业生

产重点推广应用了适用技术量化目标十五项技术:

(1)水稻亩产65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100%。

(2)水稻优良品种种子应用率100%。

(3)水稻统一供芽种技术100%。

(4)水稻大棚高台育壮苗技术应用100%。

(5)毯状新型育秧盘应用面积50%。

(6)水稻培育壮苗应用磷素活化剂、护苗种衣剂、配套苗床肥“三元”技

术应用100%。

(7)水稻电动播种器播种、高性能插秧机插秧面积100%。

(8)水稻应用硅肥技术100%。

(9)全场应用机械施肥器施肥面积100%。

(10)继续推广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

(11)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100%。

(1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100%

(13)水稻综合增温节水灌溉防冷害、促早熟技术应用100%。

(14)水稻应用生物有机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100%。

(15)水田航化作业健身防病85%。

(16)水稻分段收获面积50%以上。

存在的不足

1. 科技入户手册填写不及时。

2. 手册中的项目填写的不完全。

3. 科技示范户新技术应用到位率不平均,导致产量高低不匀。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在总结20xx年工作基础上,继续以提高农

户、指导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为重点,加强对示范户的培训工作,以推广农场制定的水稻生产新技术为主题,以提高示范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增加效益为最终目标,完成分局科技处下达的一切科技入户工作。

(一)科学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继续完善农场、管理区二级科研推广网络建设,以水稻研发和农机服务“两

个中心”为平台,加强同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综合示范基地。强力推进农业科研攻关,着力在引进示范、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水稻现代研发中心、水稻科技园区和千公里科技示范带建设,做到带中有区、区中有园、园中有点,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快速发展。推广新型秧盘8.7万亩、水稻窄行栽培0.09万亩、水稻侧深施肥0.18万亩、节水灌溉0.55万亩、水稻分段收获65%、水稻包衣及催芽面积100%等15项适合本农场的新技术。开展水稻覆膜滴灌技术、抗倒伏技术、秸秆二次利用培养食用菌、菌基作苗床土等8项示范试验研究工作。强力推进水稻整场创建活动,演、复制、辐射高产典型。科学规划万亩示范片和百亩核心区,实施宝山第一管理区整区推进攻关,用最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播期、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电动高性能精量播种、高性能插秧机具、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化一管”等诸多技术集成组装,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生长各要素需求,不断挖掘土地潜能,探索高产创建新途径, 进一步发挥高产创建活动在推广新品种、集成新技术和运用新机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二)科技投入

新技术、新机械更新计划投入500多万,投资1000多万元续建第二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物资储备中心、机车停放中心、机车维修中心),为20xx年科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也为完成科技入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阳光培训计划完成600人次,其中上级投资培训200人次,农场出资培训400人次,

全部是田间一线培训投资总额20万元。

(三)其它工作

按期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一切工作完成了科技入户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工作。

(四)抓好科技入户及示范等工作

1.继续抓好科技入户及示范县工作,按成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及产量指标。

2.继续抓好阳光培训工作。

3.继续抓好新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抓好试验项目的确立工作,抓好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4.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一切工作。

宝山农场科技科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20xx年安源区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安源区科技局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

及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安源区科技局紧紧围绕省政府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全力实施“创新型安源”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安源区经济正逐步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一批以光伏、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通过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安源区连续五届十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荣誉称号。现将20xx年开展工作情况及20xx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创新主体。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创新环境取得成效。为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我局对已认定的6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指导,截止目前,研发新产品16项,实现成果转化14项。同时,“高坑经济转型生产力促进中心”、“萍乡市煤化工研发中心”、 “中国安源水稻扩繁种研发工程中心”、“萍乡安源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萍乡市动漫软件制作研发中心”、“基于物联平台的网站管理系统”、“江西大唐新材料研究院”、“金刚石线切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研发中心申报市级创新平台。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及建设。以高科技人员为引领,筛选推荐萍乡市中天化工填料有限公司“环保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申报省级创新型团队并获批,同时推

荐金葵能源、春蕾公司、浮玻公司、科环、大唐等5家企业研发团队申报市级创新团队。申报“赣鄱英才555工程”项目3人,孙新宇、李顺清2位博士列为考察对象。

(二)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推经济发展转型。 一是培育了创新型企业。萍乡市中源瓷业有限公司、环球化工填料有限公司、科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批省科技创新试点企业;同时推荐环球化工填料有限公司、江西四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科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金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大唐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市科技创新试点企业。

二是组织协调好高新技术重大专项。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协调好江西睿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MOCVD方法生产外延片”项目申报省高新技术重大专项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并获批。

三是引导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丹江为中心建设玻璃新材料基地,目前有新材料玻璃企业8家落户基地,其中投资亿元有3家。同时,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正在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筹建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联盟。

四是培育壮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江西大唐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5月x日正式通过权威部门检测与用户的试用,已达到国际一流标准,进入正常投产期,将填补国内电子级硅微粉空白,纯度达99.99%。江西睿能LED外延片项目生产已进入试产阶段。

(三)帮助指导技术创新,推进项目申报工作。

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项目亮点,到目前为止,申请专利80项,已组织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项;省级对外合作项目2项;省级重点支撑计划2项;省级新产品鉴定暨市级成果鉴定各3项、“赣鄱英才555工程”项目3项。获批国家重点

新产品1项;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重点新产品9项;省级星火计划1项;省重大专项1项;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科普惠农兴村“基地”计划项目1项;省优秀科技新产品奖2项;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2项。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已批准立项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加强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各级各类项目按计划任务要求完成,并及时验收结题。

(四)创特色,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一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帮助农民学习科学技术,探索致富门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我们共选派63名具有专业技术的科技特派员下到基层服务农户及企业,帮助解决种养、生产等技术问题。组建了8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专业种、养殖户650余户,农民人均创收500余元,帮助企业申报重点新产品15项,引进科技新品种10余项,逐步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户、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开展科技大开放“院企对接”活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及新技术、新成果,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牵线搭桥,大力实施"院士经济、博士经济"。组织企业参加“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行动”等对接活动3次,与中科院、武汉理工、华中农大等4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了6个工程技术中心和10多个柔性科研合作平台。促成金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就太阳能光伏硅片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含硅粉回收技术)达成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及签定了合作协议。光伏玻璃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加强了人才服务合作。

(五)广宣传,营造科普工作新氛围。

今年,成功举办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安源”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科普进社区活动月”、“科技三下乡”和“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等科技宣传活动,张贴科普挂图180多幅,更新科普宣传栏、编刊科普板报30余期,整合、新建和改造科普宣传设施10余处。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中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科普宣传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提供智力保障。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域、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和扩大科技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创优科技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实现我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践行科技创新、富民强区的发展理念,继续保持科技进步先进县区,为建设“六个安源”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好现有省级产业特色基地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断壮大基地和园区规模,提高基地和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创出特色,创出品牌,争取20xx年创建1个省级高新产业特色基地;二是重点培植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扶持LED、单晶硅、超细高纯硅微粉、环保催化剂和新型材料、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重点转型高新企业,力争培植2个省级创新企业。

(三)抓好条件平台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从五个方

面着手。一是,加强已获批省市级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增强其持续创新能力;二是,在已批市级研发平台中,筛选中天环保催化剂工程中心和睿能光电材料研究院力争获省批准;三是,组建10个区级企业试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创建3个市级试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四是,抓好工程玻璃产业联盟和光伏玻璃技术工程中心建设;五是,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企业专家工作室,支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团队创新,切实抓好“555”人才工程计划,争取培养2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做好 “555”人才工程计划申报工作。

(四)抓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我区LED、多晶硅、单晶硅、超细高纯硅微粉、光伏玻璃、环保新材料、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安源煤都生态建设,力争在省政府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立项有突破,力争在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支撑计划立项有新突破。

(五)抓好科技入园工作。策应省科技入园,做好科技入园工作总结,依靠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对企业需求调查,建立资源、需求和服务台账,开展科技人员入园入企和技术人才项目对接活动;其次,引导支持园区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技术机构,组建产业协会,完善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特别抓好安源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市农科所、菜科所、畜科所、林科所联建工作,做好有队伍创新、有项目载体、有发明成果。

(六)抓好科技大开放。巩固提升现有合作水平,加强院士合作。继续加强与颜龙安、彭苏萍、熊远著、陈望春、简水生等院士的联系,通过院士做好我区城市经济转型的文章,打造“六型安源”。继续支持王鑫、陈峥、费景浩等博士创新创业,营造好的氛围,争取政策,招智引才。加强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上海硅所等院所合作,支持武冠集团和中源瓷业“靠近院所

搞研发,拿回成果为我用”的新模式,做好柔性引进人才这篇大文章,为我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增彩。

(七)抓好知识产权工作。一是从专利宣传和培训入手,增强全民专利意识。二是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入手,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三是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入手,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四是从加强体系建设入手,培训专利人才。五是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入手,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八)抓好地震工作。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地震宏观观测点建设工作,切实做到人员明确,责任到位,起到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和防震减灾宣传的示范效果。

(九)抓好科普宣传工作。多渠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继续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科普进社区活动月”、“知识产权宣传日”等活动,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

(九)抓好其它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意识,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