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科技入户指导员工作总结

家禽科技入户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孙东荣

20xx年我有幸被聘为亭湖区新兴镇石华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共联系了该镇科技示范户10个,一年来,我按照项目要求,通过不断创新新工作机制,提升农民科学养殖水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使广大农户取得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遴选技示范户,并签定合同书

经过广泛宣传,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报区农委审定,新兴镇石华村遴选培育了10个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养殖水平,乐于助人,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以礼诚信,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较好的农户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我根据每个科技示范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认真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示范户手册》并与示范户签定了合同书,明确了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的责任和权利,有效地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认真履行技术指导员的职责

积极参加区农委组织的养殖新知识培训班,学习现代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示范户,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技术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

三、加强对示范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好示范户的技术培训 今年对科技示范户先后进行了三次集中培训,主要以蛋鸡保健、育雏管理、疫病防控、饲养管理、营养优化等技术为培训内容。在蛋鸡养殖的关键时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等方式培育科技示范户,利用进村入户时机把编印蛋鸡养殖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手中,解答农民的养殖技术难题,并及时向示范户发放物化补贴,通过这些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培训,大大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能力,我所指导的10户示范户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达到100%。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新兴镇石华村10户示范户养殖的蛋鸡有明显增长,去年每只蛋鸡的纯利润是20元,今年每只蛋鸡的纯利润达到24元,增长3元,增长了20%,户均增收120xx元。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的信心和能力,农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不断推进生态养殖示范村建设。

五、下一步的工作

1、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业吸引力,增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现化农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吸引更多有知识的年青人投入农业。

2、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我区农业增产、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

20xx年蚕桑科技入户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市蚕桑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二年。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契机,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题培训为抓手,以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带动、典型示范,构建了以优质茧饲养技术为主要对象的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开展入户指导和技术培训,使我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卓有成效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大蚕农、农技干部的热烈欢迎。

高明镇蚕桑业具有辉煌的过去,但随着近几年来工商业的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蚕桑业,必然受到冲击,大规模发展是不可能,但在现阶段,蚕桑生产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要冷静面对新形势,努力克服制约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蚕桑综合经营效益,蚕桑生产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忘,所在这种形势下,就要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更好地推动蚕桑业稳定的发展,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并将此作为事关全市蚕桑发展的重点调研课题,做强“一村一品”产业,现将今年科技入户工作进展、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技入户的必要性

蚕桑科技入户工程是集茧丝绸行情的信息发布、技术资料发放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搞好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目前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技术更新、品种更新及省力化生产的必然要求。通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深度与效率,对优质茧基地、蚕桑区域化及高效蚕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蚕桑业稳定、巩固、提高的基础。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培训的力度。

1、技术、品种更新的要求。

由于现代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力度,从而不断推广普及蚕桑新科技。

2、节耗增效省力化的要求

传统的栽桑养蚕生产,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为解决蚕业生产日益突出的劳动生产率,走节耗增效省力化之路,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蚕桑科技入户工程的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实施成效

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 。由于实施了蚕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茧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市突出抓好了十个镇的蚕桑科技入户建设工作,按照“栽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方格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今年与去年相比,各方面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蚕桑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

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养蚕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经验做法

1、做好宣传发动

把茧丝绸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和蚕桑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设措施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广大蚕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整体联动,人人肯干,个个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重点突破,实现小蚕共育化

小蚕共育是提高养蚕单产,增加养蚕效益的关键,以今年春季饲养蚕种数量为基础,每30张蚕种建立一个共育点,确保示范村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要强化消毒防病措施,做到一个村民居住院建一个消毒池,并在各季养蚕前组织专业队集中统一消毒,确保养蚕无病高产。

3、扎实推进,实现大蚕省力化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蚕桑“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要按照每养一张蚕种配置30—40平方米的饲养面积的标准,大力推行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降低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

4、加强培训,认真指导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对蚕桑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x月春蚕期间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春蚕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二是8月份对全市的养蚕大户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20xx年以镇区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2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套共15000余份,技术资料20xx余册,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15次,受训示范户达4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技术人员始终把示范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作为科技入户工作的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养蚕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养蚕水平和技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收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村,促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和发展。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户不低于2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今年春茧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心居村5组石征华全年16.5 张,张产达82.8市斤;中心居丨组鲍义平全年饲养10.5张,张产达81.6市斤。

5、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蚕农提供适合我市饲养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中心居科技示范户12户。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管理。在特色村共示范推广新品种“苏豪交钟晔,“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

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

一是茧价低而不稳。主要因利润分配不合理所致,茧商、丝厂、外贸占据了较大利润分额,而蚕茧收购价长期低而不稳,与其它农产品价格水平比较增幅很小,更远远低于劳务收入增长幅度,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受经济和文化贫困的双重束缚,农民对栽桑养蚕的认识只停留在捉现成、算小帐、赚活钱上,小农意识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钱就刨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农民抛荒弃管,不愿养蚕,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整体效益不高。从目前情况看,我镇张蚕产茧40公斤以上,属全省较高水平,但重栽植、轻管理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全镇可利用高产桑园面积虽然有限,但有桑不养蚕、桑未其用和浪费桑叶资源的现象严重存在,致使养蚕数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增长。

四是饲养方式不新。全市养蚕大多是以家户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落后饲养方式普遍存在,蚕发育慢、发病率高。

五是青壮蚕农不多。全市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或陪子女上学做饭,使农村多为老幼村,给蚕桑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不少村栽桑缺劳力,养蚕靠老幼,既不利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适用新技术,同时造成大部分蚕桑资源的闲置浪费。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于上述分析,蚕桑要发展,必须立足“特色”、“精品”,面向大市场,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相结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兴桑养蚕意识,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大户和“一村一品”示范带动战略,加强原有桑园管理,稳步发展生态型蚕桑基地和粮桑间作耕地保护型桑园,充分挖掘养蚕潜力,不断扩大养蚕数量,增加养蚕设施投入,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千方百计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确保蚕桑业上台阶、建基地、创品牌。

二是提高蚕桑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平台育、大棚养蚕、纸板方格簇使用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及设施装备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产。

三是搞好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用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研究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复合经营之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及时了解蚕桑产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宣传丹阳蚕桑产业开发情况。建立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充实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培养一批乡镇蚕桑专业能手,带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入户工程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今年,我们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科技入户”工作为重点,转变思想,狠抓优质茧生产和基地建设,抓养蚕大户,服务优质茧生产,增加蚕农收入。 高明镇农服中心

鲍晓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