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心得体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微笑服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深深体会到微笑在人际特别是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道德标准。

餐饮行业是一个高起点的窗口服务行业,文明服务是我们餐饮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行业行为规范,是通过言行举止对司乘人员友好尊重的行为准则。

由于个人的思维、习惯不相同,因此服务质量也就存在差异。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和学习,使我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增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五点体会:一是礼仪服务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要让一言一行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更有感染力;二是时刻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对待工作,要有恒心,做到文明用语、礼仪服务持之以恒;四是要能忍,我们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顾客素质有高有低,甚至有些是故意找茬、出言不逊,这就更需要我们餐饮服务人员做到文明服务、礼仪服务,言语不卑不亢的真诚对待;五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收费工作这个窗口行业的存在,必然有其服务对象,既然我们选择这份工作,就要顾客给我们工作的机会,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这次微笑服务培训活动结束了,接下来是如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文明优质服务就是爱岗,全程微笑服务就是敬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服务行业培训心得(2):

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入推进,离不开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和基础性建设的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继续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基础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社会、满足劳动者需求的培训服务能力。今年我们争取到财政安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达3600万元,职教专项经费1000万元,中等职业能力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

一是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全省现有技工院校143所,其中技师学院27所,其中重点技师学院7所,高级技工院校11所,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院校41所,在校生32万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1316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带动全省技工院校共同发展,初、中、高技能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专业)基本齐备、公办民办相结合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初具规模。从“科教兴省”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全省5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规范管理,发挥龙头作用;在10所技工学校新建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7所技工院校建立了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并在各市残联和劳动保障局共同推荐的基础上,会同省残联对全省36家申报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单位进行考核评估,遴选产生了首批16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18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0个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为骨干、一批市级培训基地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

三是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为进一步提升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今年我们继续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前,13个省辖市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有镇江、南京、

盐城、徐州、扬州、无锡6个市,基本建成、部分投入使用的有苏州、淮安、宿迁3市,正在加紧建设的有泰州、南通、常州、连云港4个市,全省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20亿元。初步形成了公共培训鉴定服务网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服务,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新的公共服务窗口。同时,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向社会开放一批实训项目,弥补实训资源的不足,满足劳动者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训需求。截至10月末,我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已累计为社会提供实训服务40.7万余人次。我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在广州会议上得到了与会者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第二篇:服务行业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来始兴县标准微型马达厂已有将近三月了,然而,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工作中,其中的所观、所做都让我感触颇深。

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工厂,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体验一份工作和感受企业文化。我们是4月x日到厂的,下午经过人事部一位培训员的简短培训后,第二天我们就在检查员、班长、组长与相关负责人对工作操作手法的指导下,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刚开始,我是做换向器工作,但由于自己手经常出汗,会影响换向器上铜片的质量,就被调到了dv焊接,起初,我本以为这对于电信专业的学生来说,焊接是一个最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通过检查员的操作讲解后,我才知道,虽然两者都是焊接,但是操作手法和对焊点的要求都是有差别的。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厂方对我们实习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一个月以后就要达到老员工产量的百分之八十,说来惭愧,我完成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可能是自己以前缺少锻炼,动手速度较慢,再加上自己操作技艺上的缘故,自己的产量也只能勉强达到百分之六十,不过,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不断提高和摸索。

看似简单的工作,要做到又快又好却并非易事,所以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实习的机会,调整好心态,把看似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这将成为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之前一笔最大的财富。 服务行业心得体会(2):

在香港标准微型马达厂实习将近三个月了,每天的生活很平凡也很简单,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看到员工们为了这份工作,每天都在努力,终于体会到了社会是很现实的,适者生存,而且他们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严谨、对工作的求益求精是我们每个实习生都应该学习的。

我的工作是做换向器,程序很简单:三个铜片、一个胶芯、一个胶圈,用冲压机一压一个完美的换向器就诞生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手法是影响你产量的根本,态度却是决定了一切。刚来的时候,太多的不习惯,太多的抱怨,

最初的940到3700,而这也只是标准产量的80%。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标准产量,而自己却总是在80%之间徘徊呢?想了很久,发现自己的心态都没有摆正,别人是为了生计而工作,而我们却是为了学校安排的任务而工作。自己一直在找借口,在逃避,怕吃苦,说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现在想想,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成熟。我总是在找各种理由然后期望自己能受到特别的待遇,但是,我错了,社会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上帝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不会满足每个人的每项需求,只有自己学会适应,学会面对,学会接受。所以,尽管此项工作是一个精细活,但也绝对不会像自己所想像的那么困难。

想想车间里那些忙碌的检查员和组长们,尽管他们的学历不高,甚至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但是他们谋到了一个职位,从他们身上,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待工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想。做为一名普通员工,只有靠你的产量、你的态度、你的创新去吸引别人。

服务行业心得体会(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近一个月来,在党小组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与小组同志交流讨论学习体会。同时,专心听取了市委党校专家辅导讲座,实地参观了樊城区施营社区居委会、太平店朱坡福利院、襄阳区鲁花花生油有限公司等科学发展示范区,收获很大,深受启发。根据小组安排,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是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是直接为困难群众服务的部门。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以困难群众为本,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困难群众的基本权利,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尊严。

第一,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民政部门的首要任务。我市每年大约有40万人因灾需要政府提供衣、食、住、医等基本的生活保障。一是通过制度保。在落实救助制度时,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因人而宜,分类

施救。二是通过临时救助保。针对群众受灾情况,及时实施临时救助,给他们施以援手,以解燃眉之急。三是通过社会扶助保。广泛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发动社会结对帮扶,给困难群众实实在在的帮助,逐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二,落实困难群众的基本权利。除基本生活外,民政部门承担着包括困难群众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保障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民政部门有的是牵头推动,有的是直接参与其中,有的是配合其他部门去做,有的是拾遗补缺,有的是组织协调。无论是协调、配合,还是主抓,我们都要发挥职能作用,把事关困难群众权利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把困难群众的基本权利落到实处。

第三,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尊严。在实践工作中,以人为本、以困难群众为本,还要注意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尊严。一是要注意转变思想观念。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特别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我们民政部门应做的工作,也是困难群众应该享有的权利。二是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时,要让他们感到有尊严。

二、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推动民政事业发展中,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个基本要求、全力实现这个基本要求,推动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面发展。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具有社会性、多元性、群众性的特点,工作头绪多,涉及范围广,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工作的全面发展。比如,救灾工作以前主要讲如何“抗灾救灾”,现在我们将“防灾减灾”也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今年的5月x日,是我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是协调发展。民政工作要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协调。比如我们要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就是根据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救灾资金支出,让灾区群众也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是可持续发展。民政工作尤其是民生保障工作,与其它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政策只能进不能退,保障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可持续,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政工作的职能定位得到提升,民政业务领域得到拓展。比如,民政工作已从过去主要为传统民政对象服务,向为城乡困难群体为主的广大群众服务拓展;从过去主要保障困难群众生存权,向既保障群众生存权,又注重维护他们的发展权和民主政治权益拓展;从过去以农村为主,向城乡并重拓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城乡、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统筹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开阔视野,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

四、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立足发展,围绕发展。具体讲,就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工作上台阶,与推进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结合起来。具体到救灾救济工作来讲,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以灾害应急响应、灾民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为基本内容的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以应对不断增多极端气候,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 “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服务行业心得体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微笑服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深深体会到微笑在人际特别是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道德标准。

餐饮行业是一个高起点的窗口服务行业,文明服务是我们餐饮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行业行为规范,是通过言行举止对司乘人员友好尊重的行为准则。

由于个人的思维、习惯不相同,因此服务质量也就存在差异。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和学习,使我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增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五点体会:一是礼仪服务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要让一言一行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更有感染力;二是时刻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对待工作,要有恒心,做到文明用语、礼仪服务持之以恒;四是要能忍,我们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顾客素质有高有低,甚至有些是故意找茬、出言不逊,这就更需要我们餐饮服务人员做到文明服务、礼仪服务,言语不卑不亢的真诚对待;五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收费工作这个窗口行业的存在,必然有其服务对象,既然我们选择这份工作,就要顾客给我们工作的机会,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这次微笑服务培训活动结束了,接下来是如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文明优质服务就是爱岗,全程微笑服务就是敬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服务行业培训心得(2):

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入推进,离不开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和基础性建设的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继续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基础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社会、满足劳动者需求的培训服务能力。今年我们争取到财政安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达3600万元,职教专项经费1000万元,中等职业能力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

一是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全省现有技工院校143所,其中技师学院27所,其中重点技师学院7所,高级技工院校11所,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院校41所,在校生32万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1316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带动全省技工院校共同发展,初、中、高技能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专业)基本齐备、公办民办相结合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初具规模。从“科教兴省”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全省5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规范管理,发挥龙头作用;在10所技工学校新建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7所技工院校建立了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并在各市残联和劳动保障局共同推荐的基础上,会同省残联对全省36家申报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单位进行考核评估,遴选产生了首批16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18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0个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为骨干、一批市级培训基地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

三是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为进一步提升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今年我们继续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前,13个省辖市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有镇江、南京、

盐城、徐州、扬州、无锡6个市,基本建成、部分投入使用的有苏州、淮安、宿迁3市,正在加紧建设的有泰州、南通、常州、连云港4个市,全省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20亿元。初步形成了公共培训鉴定服务网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服务,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新的公共服务窗口。同时,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向社会开放一批实训项目,弥补实训资源的不足,满足劳动者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训需求。截至10月末,我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已累计为社会提供实训服务40.7万余人次。我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在广州会议上得到了与会者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