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语文总结

20xx年高考结束近一个月了,学校对高考成绩与录取结果的统计正在紧张的进行。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统计,我所带两个班达到一本线的有理(1)班的孔德良、杜天晓、康赟竹,文科(4)班的王立佳。达到二本线的理(1)班有张明宇、贺奔,文(4)班有孟子墨、俞欣怡、路凯、肖玥、蔡路帆等。如果说取得了一点成绩,我觉得是各任课老师的付出与学生努力的共同结果。借这次机会,我把我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的做法向大家作毫不保留的汇报,欢迎批评指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语文复习面广、时间紧、要求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安排,先后有序,主次有别,得法有效;需要新理念的指导,科学的训练,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1,研究《考纲》和《说明》,明确应考方向。

20xx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都会有所调整,体现新老交替的特点。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参考,无疑对高三复习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弄清新的动向。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确定复习的范围及重点,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在知识点复习中,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学们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同学们对语文试卷的框架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每个部分考查哪些相应知识点都了然于胸,每个知识点都清楚考什么,怎么考。做到点面结合,既有“面”上的把握,又有“点”上的突破。 2,研究高考试题 ,把握命题的动向和规律。

从20xx、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来看,与以往的高考试题相比较而言,稳进当中出现些许细微的变化(体现在试题结构的调整和内容上)。如:名篇名句默写,诗歌鉴赏的分值都有所增加。默写注意新老教材的转化,初中和高中都有涉及。我把新老教材中的要求学生记诵的初中篇目和高中篇目都印发给了学生。诗歌鉴赏的考查点没有变化,但分值增加。现代文阅读,从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中选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打破了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用文本阅读重点在人物传记作品的阅读。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达成了共识: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基本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考查的具体内容、考查方向和出题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应执著于对某一次高考试题重点分析,而应该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把握重点,兼顾全面。只要是考纲上规定的考试内容,无论今年考查到没有,都有可能出现在下一年的试卷中。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能简单地以某一年的高考试题作为指导下年复习的主要依据。现在题量减少到21个小题,客观题的数量控制在10小题之内,而需要考查的内容有许多,一次考试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涉及,暂时没有涉及的内容不等于永远不涉及。因此,应该把力量集中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知识丰富了,能力增强了,应对高考自然就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二,具体复习备考的过程:

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加强基础知识梳理,强调学生自我总结归纳,重在形成知识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积淀已经相当丰厚了,只是大多同学头脑中的知识还是松散的不够系统的知识碎片。依据《考试说明》,对各个知识点逐一落实是巩固课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环节。通过分知识点复习,学生头脑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可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第二轮专项复习,全面展开,重点突破,狠抓薄弱环节。知识点和方法指导并重(两条腿走路)。

1, 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长短线结合,对成语,病句等内容在专题复习之后,穿插在复

习过程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早上和下午的时间狠抓背诵默写,坚持不断,严把质量关,力求做到考试中不丢分。

2, 复习文言文,在第一轮复习之后,将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含

义归纳总结出来,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认识。文言断句,语句翻译是一个重点,对断句和翻译的方法给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指导,并进行了大量的阶段性训练。

3, 对诗歌鉴赏,分三步进行复习:

(1) 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

认识。

(2) 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

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 逐点鉴赏,重在总结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术语的运用和

答题的规范性,完整性。

4, 现代文阅读专项,主要以文学作品中的小说阅读和实用文本中的人物传记阅读为重

点展开阅读训练,注意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

5, 作文。对作文的评分标准,分解开进行指导训练。如在审题立意,中心突出,文体

特征,结构思路,选材,锤炼语句等方面分别进行有目的的写作练习。素材的积累上选择鲜活的,较新的人物事迹进行积累,为此我专门为学生搜集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和事迹印发给他们。

第三轮,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和综合考练(查漏补缺),加强考前的真实模拟, 锻炼考生的临场心态和综合应试能力。

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

三,问题及反思

1,德育和教学两手抓

带这一届学生最大感受是怎样解决不想学,学不到位的学生真正主动地去为自己做努力,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学生行动起来太难,我们感到学生德育和心智的问题不解决,而去解决学科问题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反思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的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往往围绕各个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像一条条平行线永远不能相交。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又得加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中,是天下第一题。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

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

(一)学习“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批阅学生的作文,许多教师都感叹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

(二)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可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如:文言文的人物传记阅读训练除梳理字词句外还要重视对传主的理解和评价,这可作为写作素材。如《萧燧传》中萧燧是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然其宰相是秦桧,他所处的时代是他的不幸,这就涉及到人生际遇问题,可在写作相关话题的作文中加以应用。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60”分(“X”是该专题分值,“6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不错的效果。

(四)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 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 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 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 得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时候,我时 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 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 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 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 过程。

总之,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教师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