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陈词 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已经看到,今天的辩题,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遗憾的是对方辩友未能充分尊重它的现实性。

首先,对方辩友对今天辩题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缺乏现实了解,而我方立论中已经清楚阐述了,中等收入国家才是今天辩题的范畴,它们面临的问题是经过长期抄袭盗版山穷水尽后如何摆脱山寨、华丽转型,最终柳暗花明,实现经济的又一次腾飞。而那些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的贫困国家,缺乏产业模仿能力,盗版侵权问题无从谈起。

第二,对方辩友不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大局全局,片面的关注局部特殊行业。对方辩友谈过药品、食品、教刊等领域的问题,它们由于关系国计民生,和普通商品自然不同,因此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合作,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知识产权则以市场机制促进这些行业创新发展,从根本上造福人民。

第三,对方辩友对我们面对的现实困境和现实选择缺乏了解。发展中国家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对方辩友却还要我们走那条抄袭山寨的老路,但这样一条路已然是走不通了。它正在打击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成长力,破坏着行业的生命力,甚至磨灭着民族的创新力,这样一条路走到黑,只能是头已撞南墙,彻底没希望。

对方辩友辩友犯下以上三点错误,根本在于缺乏对现实背景的宏观把握。

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国家蓬勃崛起,金砖五国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但发展模式单一、遭遇技术瓶颈等等问题挡在了这批世界新贵面前,这正是成长的烦恼。还好理论和事实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跨越险阻之路,那就是寻求科技进步。温家宝总理知识产权就是竞争力,因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内在动力层面,从根本上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巩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国家进步注入了持续的活力。而在外在环境层面上,它为各国技术交流转移搭建了一个有序的市场平台;它营造了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引入外资的同时带进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战略;它减少了贸易壁垒贸易报复,构建了一个更开放的贸易环境。因此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模仿创新还是原始创新,无论是为了塑造一个创新的灵魂还是强壮一双创新的臂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利大于弊。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发展中国家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江学长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时代,我们更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胸怀,肩负起造福国民造福人类的历史责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去开创一个和谐多元的崭新世界,去书写一段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伟大历史。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第二篇:总结陈词 人肉搜索利大于弊

首先,正本必先清源,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定义不当,所谓不可取,是指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加以利用,这才是对方辩友今天应该向我们论证的。

对方辩友一味地强调人肉搜索的弊端,就以偏概全地给人肉搜索贴上非正义的标签。但是作为一个中性的工具,人肉搜索本身难道应该成为人们不恰当行为的替罪羊吗?我们承认在人肉搜索的大规模使用下会出现小部分侵权的情况,但我方已经指出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稳步推进的网络实名制进程都已经并且将继续让人肉搜索日渐成为更具常态意义下的监督工具,台湾立法规范人肉搜索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接下来,对方辩友又提到人肉搜索具有不可控性的问题。但一切具有自由度的东西都有不可控性,按您方逻辑,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戴上镣铐,身陷囹圄呢?自由是导致了人肉搜索部分的不可控性,同样人肉搜索的最大意义就是把舆论监督与道德评价的自由权利返回给了人民。

之后,对方辩友又称人肉搜索是以暴制暴,且不论人肉搜索是否符合暴力的定义,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国家的军队、警察都是以暴制暴,也都不可取了,那我们看见杀人犯杀人时就不应该让警察去实施逮捕,而应该让对方辩友和罪犯促膝长谈推心置腹了嘛。但事实上,面对社会中的种种丑陋与卑劣行径,公民站出来加以谴责和批评,这本来就是公民进行道德监督的基本方式,何谈暴力?是否民众都应该三缄其口保持沉默,放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这样的沉默中沉沦甚至灭亡吗?

辩友在指责人肉搜索之时,似乎默认了一个假设,那就是人肉搜索的主题是低趣味的。是不是今天在您方的眼里中国网民都是一群极具偷窥欲的乌合之众?是不是人肉搜索到了他们手中必然会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巨大危害?可是,试问,难道今天在座的你我他不是中国近5亿网民民集体中的一份子吗?难道在你我的心中就没有自律的道德准则吗?

谈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对方辩友一直停留在事件的表象,未能真正去思考分析人肉搜索有何现实意义。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道德弱化、法制欠缺等原因,出现种种社会失范问题,可人民对正义美好善良的追求却从未妥协,人肉搜索由此应运而生。人们利用它,使作风低下的烟草局长黯然下台,使贪婪暴戾的房管局长面临审判,使奥运冠军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使华南虎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它就像一缕阳光,使社会的黑暗无所遁形。

我们肯定人肉搜索的可取性,还不仅在于它对当下社会的重要正面意义,更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诉求,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想想,我们对一个社会的主要呼唤是什么?是自由民主,是公平正义。而基于大规模网民的平等参与,以道德诉求为主要目的的人肉搜索,正是在以自由民主的方式去实践公平正义。

新生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并不否认人肉搜索所存在的弊端。然而这些恶并非因人肉搜索而生,它们本就已经在侵蚀我们的社会,可正是由于我们看到这种种的假恶丑,所以才会选择使用人肉搜索,去捍卫法律,去维护道德,去呼唤一个公平正义的理想,去践行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创造一个充满真善美的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正义和自由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然而,不变的将是我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勇敢的心。

 

第三篇:总结陈词

一、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整体趋势分析

有关数据表明,从2001年——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增加了140万,达到了250万。而在2004年,应届毕业生加上2003年未就业的毕业生64万,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将要突破300万人,按照往年20%的一次就业率计算,2004年将有25万大学生失业甚至更多,并且据初步估计,到2005,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很可能突破340万人,数量如此之大,使得许多毕业生谈“业”色变。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及高校研究生的连续扩招,许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进一步深造。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全国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高达94.5万,比2003年净增14.8万,净增幅达18.4%。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十五计划”,到2010年,研究生入学人数将在100万人以上。因此,据预测,未来几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如此下去,若干年后,研究生就业压力是否也会压力剧增?

二、父母角度

父母因素:自己的爱好,还是自己付帐吧

养你几十年,父母也不容易

能早孝敬父母一天,就早孝敬一天吧

毕竟人生苦短我们也要为家人考虑,他们的 愿望是让我们能够早日成家立业,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任务完成了。可以退休了,安享晚年

三、现在的就业形势

现在就业形势很清楚,本科生和研究生差不太多,你要能现在就找到好工作,何必考研? 反正都是要出来工作的,除非你做技术研发的工作,人家是要求研究生,其他的工作,本科生学的东西已经很够用了。

考研出来,你不一定有现在工资高,况且上研究生的时间你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了,工资也已经涨了一大截了。你现在选择考研更是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考研只是单纯为了避免就业压力,人生压力,拿来当自己的避风港,让自己有时间逃避现实的话,那现在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研究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到时候怎么办?你再考博士??那博士也难找工作呢??你还考什么?》?

四、至于说以后的发展前途,

学历也就在你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重要,以后你再跳槽,人家还是看你的工作经验的。谁见公司社会招聘的时候要求学历什么的?都是要工作经验!书上的东西都是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现在能找好的当然找啊

五、年龄方面

些用人单位对育龄已婚,或者即将结婚的女性持不而艾青等人调查发现,确实文科女研究生的年龄正处于就业、恋爱、结婚等关键阶段。欢迎的态度。而女研究生毕业后,多数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加深了这一群体就业的难度。

“并非存在性别歧视,女研究生年龄多在25岁上下,到单位后,首先会面临结婚和生育,如果招聘的女研究生过多,各方面的教学计划得重新规划和考虑。”

六、从国家角度

考研每年都在扩招无非是国家的一种政策,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考研。简单地算一下:本科毕业生多,所以想考研,缓解就业的竞争力。可很多人都这么想,所以读研的人多起来,到头来,又变成研究生多,就业压力一样很大。难道到那时又去读博吗?那万一有这类想法的硕士生也多了怎么

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学习各门专业的人有机地聚在一起就是一组 黄金搭档,我相信不会比研究生差。

五、大学生就业与研究生就业对比

20xx研究生就业率比本科生低

毕业研究生就业率86.62%,同比上升2.16个百分点。但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倒挂现场仍存在。20xx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0.30%。

举例:

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更实惠。”

研究生年龄偏大

对于企业来说,不愿意选择研究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研究生的年龄太大。通常来说,一名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在二十三四岁,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读研,3年后毕业的年纪也到了二十六七岁,毕业生们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面临着组建家庭,特别是女生则面临着生孩子,事业还没有打开局面,就得将生活重心从工作转到家庭。

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通常是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更占优势,但从近几年招聘情况看,不少500强企业更喜欢本科生。

三、【权威发布】 研究生就业率低本科20个百分点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我省20xx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79.26%,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62.01%,比总体就业率低了17.25个百分点,比本科生82.68%的就业

三、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面毕业生考研与就业原因的扫描,应当看到,当前大学生考研或就业总体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提高整个社会或民族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但的确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观上的盲目和从众、客观上的被动和无奈。考研和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不能容忍那种浮躁的心态,这样对个人对社会都不好,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做出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考研还是就业,应该从实际出发

当前毕业生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这一点是因人而异的。 在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的今天,大学生考研以求上进的思想是好的。但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读研或是就业的时候不要“从众”,更不要一哄而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劣势,最好是考虑一下自身的情况,包括本科就业的机会、收入、家庭的经济情况、自身的活动能力、读研后预期的情形等等,对这些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估算,这样就可以得出,你读研到底是否划算。另外充分评估自己

吃苦、勤奋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实力、有优势、有兴趣就要全力以赴考研,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又对考研兴趣不大,不必勉强,可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先找工作,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只要不是太高,找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以后如想继续深造,还是有求学机会的。但总体上来说,学历高的就业率相对要高,高学历者在就业的时候是有优势,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具体的专业,对于经验积累比较重要的专业,早就业相对会更有优势,但若是重知识和理论的专业,学历越高优势也就越明显。无论考研与否,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性地看待考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二) 考研不是缓解就业压力、逃避就业风险的退路。

考研只能缓解一时的就业压力,却无法使人永远逃避这种压力。一方面,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但“缺乏实践经验”仍将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的“软肋”。 而且随着研究生连年扩招,导师所带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少研究生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硕士毕业生扩招和学制缩短,在人才市场中找工作的硕士生越来越多;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实际能力的看重和研究生专业领域比本科生狭小,实际上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上并不比本科生有多大的优势。大量毕业生考研暂缓就业,尽管看起来当年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这些就业压力累积在一起,往后推移,将使今后的就业压力更大。压力变大,新一届毕业生和未考上研究生的往届毕业生更加死盯考研这条路,由此将形成“缓就业—考研—再就业”的无奈循环。

(三)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不少专家认为,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对于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本科生来说,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就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后,自己可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自己的努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读研究生会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读研带来的经济压力。这样对个人发展、对家庭都有益。

(四) 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无论是否考研,社会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学习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学习社会。尤其应看到:在这个社会,学习是终身的,不分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学习会在各种环境与场合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学习的形态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越来越讲求个性和自主性;每一阶段的学习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考试结果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成果和知识状况的唯一指标。对一个人来说,当代社会越来越关注的是:是否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可否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率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78.04%。

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

就业和学位没有直接关系的现在。

基本的道理,企业的存在是为了盈利,企业雇佣的员工依据的是能力,只要能给企业带来盈利的人就是合适的,好的,但是学历不等于能力。

最新的一个新闻显示,太原对于硕士的要求只有100分之0.15.。

实际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学三年之后还是没有能力提高,不学也罢。

现在我们那些高中毕业都已经工作了的,我们每当问他们情况时 ,我们无不羡慕,他们的待遇好高啊,为什么? 他们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在那里!我们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般会问你什么问题??工作经验,现在多少大学毕业生因为经验二字被拒之门外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国家也一直秉承人才强国战略,发展靠人才,人才靠培养,高校扩招了,大学生多了,就业变难了,于是不少学生开始读硕士,硕士多了,质量下降了,有的硕士就一直读到了博士。

但这里,有个道理必须要澄清:读大学读研究生乃至读博士,其本原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拿高工资挣大钱,而应在于对学术对科研的一种更高追求。在国外,大学本科仍是一种基础性教育,研究生更多的是专业硕士而非学术硕士,比如MBA、MPA 、JM ,或者是作为本科、博士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学历,博士才是正儿八经的学位。接受完本科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 ,开始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有些人在工作中感到知识不够用,回校再充充电,读个硕士。也有少数学生,对学术、对科研确实有兴趣、有专长,才选择读博士。可以说,他们选择读研读博是因为兴趣使然、志向所在,愿意投身科研、献身学术,而不是出于拿高文聘、获高收入的功利目的。做真学问的人,都是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能自得其乐乐在其中的人。而为了找好工作、拿高工资去读研读博。其出发点就是不正确的,最后未能如愿也在所难免。

2 、问一下研究生后哪里工作?

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但现在很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愿意要‘海归’博士。”与本科生、硕士生相比,博士生的就业渠道要更窄一些。有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甚至还会关注博士生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院校,也就是说,

会追溯他们的“出身”。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外,一些企业对博士也有需求,但博士进企业没什么优势,很多时候待遇还不如一名工作了几年的本科生。有些单位还特别注重博士的专业对口,这也同样限制了一些人的就业。

先说考研吧,除了支付时间成本外,还得考虑到两个变数:考上与考不上。 如果考上了,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边际效用问题。 这就是说,当读研的人数很少时,其边际效用为大,二者成反比;当读研的 人数增长时, 尤其像现在这样迅猛增长时, 你可能会想到毕业后的竞争激烈程度, 那么读研预期的边际效用可能将随着在读人数的增加而递减。 如果考不上,那么,其机会成本与心理成本将增加,如果此时去找工作,机 遇可能减少了许多。如果你看到那些成绩不如你的同学找到了比你好的工作,你 的心理成本将上升,因为攀比之心从皆有之。其次,如果你准备明年再考,对挫 败的恐惧也会增加你的心理成本。 那么,该如何选择,我以为,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去考虑: 1、方向定位。一般来说,家长比较喜欢为子女设定目标。但是,作为目标 的实现者自己对这个目标有没有认同, 这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 则目标难以实现, 起码会使实现的过程少了许多快乐。如果能够实现,却很难充分享受实现所带来 的快乐。因此,这种定位应该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爱好来定,于是,这又出现了一 个两难:刚上大学怎么知道自己的长处,而当你知道自己的长处后,时间却不长 了。因此,在时间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应该先定方向。但不管什么样的定位,我 以为有两个方 学习=不等于要考研,我们不是只学书面知识,大家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为什么北大研究生会惨死工地,这些说明什么,死读书,

我想说的其实在后面: 大学的本科教育我们应该看得很清楚了。埋头苦学的最直接的收益应该是专业知识和扎实,但其他的各方面明显要落后很多。

在学校里获利最大的应该属于那些兴趣广泛,活动范围宽广,到考试时能学得进的学生。虽然从专业课来讲,他们的确会落后一些,但并不能表示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是不是非常好而已。

有一点,那就是本科生毕业后就离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明显要低于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这可能便是大学生想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点成立,那另外一点也应该成立,即研究生的工作经验比不上本科毕业离校生,要知道,三年的工作经验不是能轻易从教室和书本上取得的。

现在的现实必须明确,很多研究生(或是更高学历的)不能找到和自己对专业的工作,甚至有些本身就是由于各种因素,选择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专业进行研习。这恐怕是最尴尬的事情了。

不过现阶段就是这种情况。从这点讲,刚才前面提到了那类学生就有优势了,至少他们的“专业”范围要大得多,可以找的工作自然也多。因此,我不赞成一窝蜂似地全部去考研,或者全部不考研。我比较看重依据自己的具体清楚考虑,从自己的兴趣考虑,从自己的学习能力考虑,这样可以不压抑自己的兴趣的同时学

到很多东西。虽然可能不精,但起码也多了一份砝码。

按照自己的兴趣的办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进入社会后很多人的处境会很痛苦,所以现在就让自己轻松一点吧,不要沉默一辈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