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总结

诗歌鉴赏总结(20xx.1)

(一)内容方面的命题

1.人物形象?

如:《塞下曲》: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将军形象。

又如: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②。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③。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陆鸿渐形象?作品从哪两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他的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他的潇洒疏放。

2.描绘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境特点用词?描绘意象务必全。

意境特点用词:

静的方面:恬静、幽静、宁谧

空间方面:雄浑壮阔、高远、旷远、空阔

色彩:萧瑟、凄清、冷清、冷寂、荒凉、苦寒、苍凉、绚丽、清丽、淡雅、优美

如《湖寺清明夜遣怀》“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赏析。(审题)

描绘了一幅凄清旷远的月夜将图:旷野上空飘着将要下雨的云,月亮在云层若隐若现,沙洲上的鸟儿鸣叫着飞向遥远的天际。

(“赏析”可加一句: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烘托了诗人凄凉愁苦的心情——写法及作用)

3.概括主要内容?

梳理圈点仔细,不遗漏(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点,一般至少三个层面)

蒋捷《浪淘沙 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秋景伤人 前程渺茫 孤独漂泊 思念亲人

(二)情感方面的命题

1.概括主要情感?(南京一模二模)

梳理圈点仔细,不遗漏(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点,一般至少三个层面)

表达规范,用情感表达的词(对?的什么感情)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结合全诗概括“遣怀”的具体内容(3分)

(审题:“遣怀”指排遣思绪、情怀;具体内容:排遣什么情怀?)

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对弟妹的愧疚之情

对自我漂泊孤独的愁苦之情

2.情感变化?一般三个层面,分层概括为上策,每层找关键词句

小重山(汪藻)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诗人情感变化。(3分)

答:心烦意乱 乐观豁达 遗憾孤寂

(三)写法(表现手法方面的命题)

1)修辞?

常考的有:比喻、借代、比拟(拟人)、对偶、夸张,其他还有:设问、反问、排比、用典等 如:王安石《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运用哪种修辞?

答题策略:答“拟人”为上策;稳妥起见,可加一“设问”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中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代)

“斜红叠翠”?

2)描写方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修辞?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视听、动静、虚实、远近、高低等);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3)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如:南京三模卷“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4)其他(虚实、联想想象虚写、象征、用典、对比、衬托烘托或反衬、从对方落笔//结构上写法:悬念、抑扬、对比照应、卒章显志)

5)写法上综合分析

如: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反衬、视嗅角相结合、情景交融

又如:蒋捷《浪淘沙 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富有表现力,简要赏析。(4分)

(审题: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其写法,表达效果。)

规范答为:运用拟人、细节描写的方法。(明确指明写法)

将秋风拟作不解愁情的人,抓住秋风吹落帽子的细节,(说明前述写法)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浓烈的愁绪。(表达效果)

再如:《在长安听百舌》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有人认为,“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情感的表达比较特别,请简要赏析。(3分) (审题:“情感表达特别”,显然要答写法;并且要答到感情上) 答:运用拟人手法(1分),埋怨鸟儿在远客面前故意发出故乡鸟儿一样的声音,无理却有情(1分)。曲折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1分)。

“如何表现”类命题都在考方法

“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不同于!!!“景物有什么特点”

(四)作用类命题(“表达效果”就是作用,表现手法命题已经包括其中)

首联作用?

概括内容 奠定基调? 统领全诗?(有诗眼)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等

2.与题目、上下文关系

3.渲染氛围

4.奠定情感基调

5.景为情作铺垫

6.烘托形象

7.象征意义

词的过片的作用?(上景,下情,写景为抒情作铺垫)

过片在两片之间,有连接两片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转折、设问或作答

(五)综合类命题

1.炼字?

2.诗话,证明性赏析《小重山》3

诗歌的比较阅读

二诗一定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所以比较阅读。审清题目要求,回答不同时注意有思辨性,有明显区分度。

宁三模卷

在长安听百舌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塞下曲》: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塞上曲 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第二篇:诗歌鉴赏总结

诗歌鉴赏

怎样读懂一首诗:

①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②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③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④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⑤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答题范式:

? 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手法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在于,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两者虽然都用到描写的手段,但是渲染是把加浓的笔墨用到主要对象上面,烘托却把笔墨用到了次要对象上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正面进行渲染,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烘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 对比是通过比较,区别好坏,揭示不同事物的不同面目,所比较的对象,两个方面没有什么主次之分;而衬托中的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是用次要的来衬托主要的。

?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 [动静结合]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 [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上文画线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这句诗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 马致远《秋思》

? 李白《丁都护歌》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 [工笔]即细节描写。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抒情手法

? 间接抒情:

? 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Ⅱ、托物言志、借物寓理: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Ⅲ、用典抒情

? Ⅳ、借古讽今

? (Ⅱ)借物寓理。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托物言志。如韩愈《葡萄》

? (Ⅲ)用典抒情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Ⅳ)借古讽今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修辞手法

? (3)借代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 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移就与拟人的区别

? (一)从内容 上看,“拟人”重在把物人格化,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移就”则是把甲性状词语移属于乙 ,重在移而就之,它不把事物人格化,也就是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

? 。(二)从形式上看,“移就”的语言成分限于表性状的词语( 主要是形容词),在句子结构中大多充当定语;而“拟人”所选用的词语,在句子中大多作谓语。

? 总之,“移就”是把属于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而物不变;“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而物变人。

? 春风得意;风木含悲;燕妒莺惭

? 喜颜笑眼;愁肠百结;愁肠九转;愁眉苦脸;凄风苦雨 ,愁云惨雾

? (16)比喻。如 “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海畔尖山似剑鋩” “唯有牡丹真国色”

? 博喻:白居易《花非花》 贺铸《青玉案》

? (17)象征。利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对象之间的某种类似的对应关系,使被象征对象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 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已经在运用象征的手法了,后来历代的“咏怀诗”、“咏物诗”等更是普遍运用了象征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般是用特定的形象象征某种特定的现实关系,或者象征某种确定的思想感情,例如,用松竹梅象征人格的高洁,这几乎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杜牧《早雁》

象征和比喻

? 象征和比喻的关系极其密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也由本体和象征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从广义讲也是一种比喻,只不过比一般的比喻更要宽泛和深广。另外,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思想、情感、意识、观念等,这与比喻的本体往往是具体的事物相比,略有不同。

? (19)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构成句子,没有谓语成分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形容词,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却能叙事述怀。

?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商山早行的完整画面,没有一个闲词。

?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没有一处动词,却将诗人热血报国的情怀袒露无遗。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意象构成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的愁苦心境。

?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列锦的方式,把作者纷乱的愁情比喻成遍地如姻的青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将三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组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诗人的愁绪。

? (20)拈连。指在连续叙述甲、乙两项有关联的事物时,将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来表现乙事物,又叫顺连。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拈连的词语一般为动词。

? 例如,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在后一句中,“醒来”原本仅适用于甲事物“午睡”,但作者却顺手用“醒来”来表现乙事物“愁”,这就是拈连。

? 又如,李德裕《无题》:“松倚苍崖老,兰临碧涧衰。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在后两句中,“吹”原本仅适用于甲事物“笛”,但作者却顺手用“吹”来表现“悲”。

?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结构技巧

? [比兴手法]: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

[起承转合](蜀相)、[画龙点睛]、[开门见山],[抑扬手法]、[首尾照应] 、[点染]

表现手法

? 赋比兴、对比、象征、衬托、烘托、以动衬静、用典、铺垫、渲染、以乐景衬哀情、抑扬(逆情、欲擒故纵)、曲笔逆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点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联想想象、虚拟假设、比兴手法 、以小见大、一语双关

?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 [点染] 如柳永《望海潮》

? [化虚为实]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用比喻把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来写形象生动。写出了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无法摆脱;再通过心理描写写离愁,突出难以言说的离愁之苦。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虚拟假设]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从假设的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对比]白居易《轻肥》宦官的骄横之态与江南天灾作比。

? 温庭筠《过陈琳墓》 王维《观猎》 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李清照《永遇乐》 辛弃疾《鹧鸪天》

? [以小见大]杜牧《过华清宫》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 苏轼《定风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