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一枝一叶总关情

20xx-7-17 8:24:06

乐山日报讯

深入一线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7月x日晴间多云 峨眉山市乐都镇

市纪委 赵田

一连两天的阴雨,老天终于放晴。农历小暑快来了,虽是清晨八点过,开着空调仍然能感到车窗外热浪滚滚。到达乐都镇红卫村,与同行的市城管局的同志分成两组,分别走访农户、基层组织和企业。

走访的第一户就有点令人心酸。村民刘有才,今年80多岁,瘫痪多年,已经丧失劳动力,两对儿子媳妇常年在浙江打工,家里农活全靠年近七旬的老伴,还要照顾10岁的孙子。“屋漏偏逢连夜雨”,半个月前老伴在地里做农活时不慎摔断了腿,大儿媳才从浙江赶回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但留守老人(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和留守儿童谁来照顾?如果基层(乡、村)能有这样的场地,在外打工的子女、父母交出一定的赡养或抚养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给予爱心支持,探索一种集中供养、寄养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务工不就解决了后顾之忧?走访中,我问过的农户,大都表示愿意参加这种模式的集中供养或寄养,但目前的农村几乎没有这样的场所,看来我

们应在这方面多作研究,多下功夫了。

10:30,在乐都镇召开的乡镇、村社干部、学校企业代表座谈会上,大家都谈到了一个污染问题。乐都镇是一个老工业镇,上世纪xx年代金顶集团在这里安营扎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近年又被峨眉山市规划为建材工业园区。镇境内石灰石资源得天独厚,年销售石灰石、页岩等矿产品200多万吨,除几个大型企业外,有水泥、铁合金、石灰石等多个民营企业以及依托这些企业形成的1家民营运输企业和300多台个体运输车辆。大家反映较多的是空气污染(粉尘)、水污染(冷水河)、以及生活用水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关注和督促下,整治方案正在落实之中,生活用水的问题,峨眉山市也正在实施将城里的自来水引到该镇的工程。好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我考虑更多的是长期困扰当地的厂社矛盾问题、运输车辆的监管问题(沿途跑、冒、滴、漏)、治标和治本的问题等?? 吃过午饭,我与市城管局的同志分手(他们下午去罗目镇调研走访)后,来到与乐都镇相邻的九里镇调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情况,随后又到桂花桥镇的一个民营养老院调研,希望为解决厂社矛盾、农村留守老人集中供养的问题找寻一些答案。 17:00,我们3个组长、副组长,8个市级部门的同志聚到一起,开了一个短会,总结一下前3天走访调研的情况,对需要补充了解的相关问题和需要做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会上,大家谈体会时都感触很深,收获也很大,看来以这种方式到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确实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夜深了,山乡的夜晚特别宁静,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几天的蹲点调研,我真切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也清楚地看到了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破

解发展难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掌握民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入一线,不仅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山区村民盼修路

7月x日晴 金口河区永胜乡

市农机局 辜树明

崇山峻岭,江河奔腾,云雾缭绕的群山、深不可测的峡谷、引人痴醉的瓦山传说、齿颊留香的老腊肉,这就是金口河、这就是永胜乡。访民问忧,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履行职责,实乃三赢之事。永胜乡离城36公里,路难行,访及顺河、花茨、五池等村,6个组,十几户村民,慢慢与农家摆龙门阵,从柴米油盐、子女学习到生财之道无不涉及,村民们对党的十六大以来若干惠民政策感激不已。近年来,这些村组得到实施的惠农政策主要有:农税全免,子女中小学费、书本费全免,寄宿的还能领伙食补助,退耕还林补助户均千元以上,两倍于过去种粮收入,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3个村达28户??公益事业方面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村民自治、一事一议为补充,兴修农村公路、渠库水利设施、机电排灌,农机购机补贴,集中供饮用水。

调研中,既有趣事,也有憾事。花茨村位于瓦山下,气候、土壤适宜种植牛膝,全村204户、20xx多亩承包地相对集中在一山谷中,离居住地近4公里,仅有一条不足一尺宽的小径相通,劳作全靠肩挑背磨,尤其到了牛膝收获季节,每亩1000多公斤、每户近1万公斤全靠背回家,村民十分盼望能修一条机耕道,减轻劳动负荷,提高生产效率。顺河村民则对五星枇杷情有独钟,一再要求为他们寻求优质枇

杷树苗,同时也对改造村民出门就走的路表达了强烈的愿望。

一路上,纯朴、善良的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山高路陡且湿滑,一日众人座车改推车,路边村民二话不说,奋力相助,见此胸中流过一阵暖流;88岁的老汉孤独有加,耳背不闻人语,接过慰问款却连声道谢??美哉,永胜;壮哉,金口河。

短评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生疾苦是一个社会的核心问题,更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因子。

一场“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百姓心声,设身处地感受群众疾苦:贫困老人的艰难处境,道路不通带来的种种不便,农村用水用电的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迷茫与无助?老百姓的所想、所盼与所需,记满了一篇篇“下乡日记”。一切皆因身临其境,百姓的疾苦了然于心。昔日的“豪言壮语”不再,简洁淳朴的文风盛行。以百姓忧而忧,为百姓乐而乐,感民生之况,行民众所盼,百姓故而拍手称道。

民忧可解,贵在有心。“下乡日记”,小事情背后透着大道理。“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需要机制的创新。当民生民情成为一切政策的核心,下访从偶尔的一次两次变为长期的制度执行,干部下乡成为乐意,百姓对下访热烈欢迎,民情实实在在访,民忧踏踏实实解,民富、民安的和谐新农村,必不远矣! 在机关大楼,啃万卷“民情报告”,不如下乡行万里“基层路”。“下乡日

记”,言已先行,实事求是订方案,破难题,才真算解了民忧,助了民富。如若“人走茶凉”,将访民情所发现的问题置之脑后,种种“豪言壮语”、感慨思考成为一纸空文,解民忧、助民富则会遥遥无期。民情在变,下访更需。走乡入户,倾听民声,是实实在在的“亲民”;因地制宜,灵活解决问题,才算“惠民”、“助民”;先百姓忧而忧,后百姓乐而乐,才能真正“富民”、“安民”。

民情要访才知道,惟有与群众面对面,才能心贴心。访百姓之忧苦,“下乡日记”只是一个开始。民忧,不是领导干部一两次到“现场拍案”、下令指示就能解的;民富,更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解民忧、助民富,创建和谐新农村,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民情日记

千名干部大走访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

20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三 阵雨

农路站站长:

因为工作是两方兼顾,时常是在机关工作着,心理也牵挂着村里工作。虽然两方兼顾,难免不能集中精力,但是也有同时兼顾的好处。在机关工作可以随时了解上级相关信息和政策,以便及时协调给予倾斜和帮助,把党委、政府的精神传下去,把群众好的建议和意见代上来。我们来到拆迁户乡工业园区活动板房居住点,这里有我们马楼村、马东、马西组的村民,这里面居住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员,我们在走访时,他们说这房子下大雨就往屋子进水。我们给他们解释了,现在居住这里是暂时的,以后居住条件会好起来的,他们也理解,谁后我们又到水韵嘉园、幸福家园其他小组村民进行走访。

在和部分村民的交谈中,我才切身体会到,农村很淳朴,农民很厚道和农民的理解。我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能只是一个过客,而是真的得像他们说的那样,留下来,为这里的土地施肥、灌溉,付出劳动和汗水,才能等着收获果实和喜悦。

我们今天还了解了马东、马西组贫困人口情况。马东、马西组共116户,领取低保金的11户,帮扶户6户。

离开最后一家困难户,天已经大黑,丝丝细雨在天空飘洒。一天跑下来八九个小时,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心情更沉重。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