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总结

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明末傅仁宇《审视瑶涵》为中医眼科必读之书。 3清代黄庭镜编著的《目经大成》发挥和充实了了五轮、八廓学说;继承和整理了针拨术,总结出针拨八法,强调端正医疗作风,提倡详细记录病例,勇于实践敢于革新,修订病名,使之符合临床实际。 4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5角膜的结构从外至内分5层:

A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极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恢复,不遗留瘢痕 B前弹力层 C基质层 D后弹力层

E内皮细胞层:由六角形单层扁平细胞组成,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6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故分别称之为血管膜和色素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

7葡萄膜从前至后分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其相互连接。

8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直径为2.5—4mm左右。

9瞳孔周围有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缩小;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扩大。

10眼球壁从外向内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1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2房水功能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3脑垂体瘤压迫鼻侧,可见两眼颞侧偏盲。

14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 15瞳神(瞳子、瞳仁、瞳人、金井):狭义黄仁中央圆孔,相当于西医瞳孔;广义瞳神以及瞳神内各部组织,即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神光、真血等有形无形之物。 16眼与肝的生理关系:

(一)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二)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 (三)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 (四)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17问眼部症状: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

眼眵、眼泪。

18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m)/5m *0.1 也称视敏度,反映视网膜黄斑区的视力,包括近视力和远视力。

外范围称周边视眼。

20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 56° 下 74°

鼻侧65° 颞侧 91°

21裂隙灯下角膜灰色 前房黑色 虹膜棕色

晶状体浅灰色

22直接检眼镜检查:(四右四左原则)

食指放在检眼镜的转盘上,以便拨动转盘。 检查病人右眼时,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右侧

用右手持检眼镜,用右眼检查。左眼反之。

23眼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正常眼压为10—21mmHg。正常如鼻尖,低如嘴唇,高如额头。其测量方法有指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 24五论学说起于《内径》,完善于宋代,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向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依次对应脏腑为脾、心、肺、肝、肾。

25眼科特有的内治法:退翳明目法。

本法是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药,用于黑睛生翳,以促进翳障的消散,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退翳之法,须有次第,如黑睛病初起,星翳点点,红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到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气已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虚者,则需兼顾扶正,结合全身症状,酌加益气养血或补养肝肾之品。黑睛属肝,故清肝疏肝平肝药物多有退翳作用,可配伍使用。常用方有拨云退翳丸、石决明散等。

26滴阿托品眼液时,务必用棉球压迫泪囊区3-5分钟,以免药物经泪道流入泪囊和鼻腔被吸收而引起中毒反应。

27黑睛疾病的病变特点: 一、发病机会多

二、自觉症状重,有明显的碜涩、疼痛、畏光、

流泪、视力下降等

三、恢复慢因其营养供应差,抵抗力低下

四、影响视力 致黑睛溃破形成蟹睛或愈后遗留宿翳 而影响视力

28黑睛疾病在早中期,常出现抱轮红赤,需与白睛红赤鉴别。

抱轮红赤:环抱风轮(黑睛)发红,颜色暗紫,其血络位于深层,呈放射状,推之不能移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睫状充血。 白睛红赤:起自白睛周边,颜色鲜红,其血络位于浅层,呈树枝状,推之可移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结膜充血。若两者同时存在,则谓之白睛混赤,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混合充血。

30弱视:多指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使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了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视力≤0.8),检查黄斑中心凹无明显异常改变。

病 证

1针眼(睑腺炎):

概念: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

31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远视是落在视网膜之后。

32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盘仅有神经纤维,没有感光细胞,故无视觉,称生理盲点。 33眼内容为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34房水的排出途径:睫状突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房水静脉—血循环。 35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官、泪囊及鼻泪管)。 36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依形态不同有分别命名为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归属中医“聚星障”,其特点是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 3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路径。

38新翳:指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

趋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疼痛,羞明流泪等症。相当于西医炎症性病。

39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

趋势,无目赤疼痛,羞明流泪等症,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瘢痕。

40内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瞳神中生翳障者,

其主要病变在晶珠,广义泛指水轮疾病,即包括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病变。

41翼状胬肉:相当于中医胬肉攀睛,目中胬肉有眦角

横贯白睛,攀侵黑睛。

42屈光不正: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

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近视、远视、散光)

溃破的眼病。睫毛毛囊或附属的皮脂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 诊断依据:1胞睑局部痒肿疼痛

2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与皮肤粘连,推之不动。

辨证论治:

A风热客睑证

胞睑肿胀、痒甚以及舌脉为要点,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银翘散 B热毒蕴盛

红肿热痛及脾胃积热的全身症状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仙方活命饮 C脾虚夹实

针眼反复发作及脾胃虚弱之全身症状 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四君子汤

治疗原则:未化脓者内外合治,促其消散,

已化脓者切开排脓,同时应注意防止复发。

外治: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

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鉴别:胞生痰核的针眼发病部位在睑弦,胞睑红肿热痛,疖肿有压痛,粘连,推之不动,可化脓,溃后常自愈。病势急,病程短,一般3—5日,病变近外眦部者可致白睛赤肿。胞生痰核发病部位在胞睑深部,睑皮肤正常,可见硬核突起,压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灰蓝色或紫红色隆起,或见生肉芽,病势缓,病程长,数周或数月,对白睛无影响。

2椒疮(沙眼):

概念: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眵泪,

后无明显异常感觉;病情重者,睑内赤痒灼热,羞明流泪, 眼眵粘稠,胞睑肿硬,沙涩难睁,视物模糊。

眼部症状:初起可见上睑内面近两眦处红

赤,脉络模糊,重者上睑内面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

并发症与后遗症: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赤膜下垂,黑

分型:A风热客睑证 疏风清热 银翘散 B热毒壅盛证 清热解毒除风散邪 除风清脾饮 C血热瘀滞证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归芍红花散 外治:利福平眼药水 诊断依据:1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2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滤泡生长后消退而遗留的瘢痕小凹 3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 4结膜刮片发现包涵体,或荧光抗体染色、 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发现沙眼衣原体抗原。 凡在上诉第一下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的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沙眼。 3漏睛(慢性泪囊炎): 概念: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浓液自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自觉患眼隐涩不舒,不时泪下,拭之又生,眦头常湿且常有黏液或浓液自泪窍泌出。 眼部症状:内眦头皮色如常,或微显红赤,内眦部白睛微赤,或见睛明穴下方微有隆起,按之有浓液自泪窍泌出。 鉴别:流泪症按压内眦部或冲洗泪道时无浓液或泪液流出。 分型: A风热停留证 疏风清热 白薇丸加减 B心脾湿热证 清心利湿 竹叶泻经汤,滴眼药水前将黏液压净。 4暴风客热(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概念: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患眼碜涩痒痛,灼热流泪,眵多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发病早期或高峰期,眼分泌物涂片

及细菌分离培养可发现病原菌;结膜刮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诊断:1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或有与本病的患者的接触史; 2患眼碜涩痒痛,灼热流泪,眵多黏稠,白睛及睑内面红赤。 3结膜刮片可见多行核白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分型:

A风重于热证 疏风清热

银翘散 B热重于风证 清热 疏风泻肺饮 C风热并重证 疏风清热,表里双解 防风通圣散。 治疗原则: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为主; 中医治疗以局部外治,加上内治,内治以祛风清热散邪为主。

预防:防交叉感染 5天行赤眼(流行性病毒性出血性结膜炎): 概念: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

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性眼病。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全身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眼部检查:初起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至红赤臃

肿,睑内粒粒丛生,或有伪膜形成;继之白睛溢血呈点片状或弥漫状,黑睛生星翳。耳前或

颌下可扪及肿核。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眼分泌涂片或结膜刮片镜检见单核细胞增多。

分型: A初感疠气证 疏风清热 驱风散热饮子 B热毒炽盛证 泻火解毒 普济消毒饮。 外治:滴眼药水抗病毒联合抗生素,洗眼法。

6【病例】聚星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概念: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连缀或团聚,

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多在感冒后发生,依据病变形态分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角膜炎。

诊断依据:1常有感冒史,或在劳累后发病

2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沙涩疼痛,畏光羞 3抱轮红赤,黑睛可见星点状或树枝状或地 图状混浊,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或黑睛深 层混浊状如圆盘。病变区直觉减退。

分型:

A风热客目证

患眼碜痛,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或多或少,或疏散或密聚;伴恶风发热,鼻塞,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 银翘散。 B肝胆火炽证

患眼碜涩疼痛,灼热畏光,热泪频流,白睛混赤,黑睛生翳,扩大加深,呈树枝状或地图状;或兼见胁痛,口苦咽干,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泻火

泻青丸(当归、龙胆草、川芎、山栀子、川大黄、

羌活、防风)

C湿热范目证

患眼泪热胶粘,抱轮红赤,黑睛生翳,如地图状,或黑睛深层生翳,呈圆盘状混浊、肿胀,或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伴头重胸闷,口粘纳呆,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除湿 龙胆泻肝汤 D阴虚夹风证

眼内干涩不适,羞明较轻,抱轮微红,黑睛生翳日久,迁延不愈或时愈时发;常伴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 滋阴祛风

加减地黄丸。 外治:抗病毒眼药水,呈圆盘状者可合用糖皮质激素。

眼膏、湿热敷、结膜下注射、针灸。 预防与调护:

A避免感冒发烧与过度疲劳等,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B感冒发烧时如有眼部不适及时到医院。

C黑睛呈点状、树枝状、地图状,禁用糖皮质激素。 D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7【病例】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

概念: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为主症

状的眼病。瞳神紧小相当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瞳神干缺相当于慢性。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

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关节酸楚疼痛。 眼部症状: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胞睑红肿,抱轮红

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混浊(丁道儿现象阳性),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展缩不灵。 (务必尽早局部应用散瞳药)

辨证:

A肝经风热证 轻度抱轮红赤,黑睛后壁可见少许粉尘样

附着,神水轻度混浊,瞳神稍有缩小,展缩不灵;舌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

新制柴连汤(柴胡川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山栀子木

通荆芥防风甘草龙胆草)

B肝胆火炽证

清泻肝胆 龙胆泻肝汤 C风湿夹热证

驱风清热除湿 抑阳酒连散加减 D虚火上炎证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

外治:A滴眼药水:散瞳为先,重者可滴用1%-2%阿托

品眼药水,以防止和拉开瞳孔和晶状体黏连。若不能拉开粘连,即采用散瞳合剂做结膜下注射。 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每日4-8次。 选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B涂眼药膏 0.5%四环素可的松 C药物熨敷

D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每日一次。 预防:A全力防止瞳神后粘连,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

生。

B糖皮质激素不宜过久 C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D避免辛燥之物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8【病例】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概念: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

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常见。

诊断依据:A头眼胀痛,目珠胀硬,眼压升高明显发

病前多在40mmHg,发病时多在50mmHg以上。 B视力下降

C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肿胀 D黑睛雾状水肿,前房极浅 E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缩不灵。

辨证:

A风火攻目证 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绿风羚羊饮 B气火上逆证 清热疏肝解郁 丹栀逍遥散 C痰火郁结证 降火逐痰 将军定痛丸 外治:滴眼药水缩瞳:A瞳孔散大者可用1%—2%毛果

芸香碱眼药水,每日3—4次缩瞳,或根据病情确定滴药次数。

B 0.25%—0.5%噻吗心安眼药水,每日两次降低眼压,若有心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及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C 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滴眼一次,可降低眼压20%—40%,勿于毛果芸香碱合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