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泥土搅拌站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组织结构缩

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调整经营思路巩固主业地位,增强

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20xx年即将过去,在此回首20xx

年的技术管理工作,以为20xx年技术管理工作找到更好的切入点。

以下为中山拌站20xx年度技术管理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规化。

第一部分 20xx年工作回顾

1.完善管理、规范检测

根据总站现在的管理体系,对原有试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了重

新的修定,重新建立了包括取样制度、混凝土出厂制度、试验室工作

制度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规程,规范、统一了所有记

录、报告的填写要求及序号编写方式。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有设备

进行了更换,重新建立了检测设备档案、检测设备台帐、检定周期计

划并对试验检测设备进行分类管理,使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了检测

的准确性。

2.稳定部门队伍、加强后备技术人才培养

针对总站试验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对新进员工进行一对一的

快速培养,并且对新进员工进行检验试验轮岗制,使他们对试验室工

作有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使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验人员做下坚实的

铺奠,同时培养了他们对试验检测工作的兴趣,再根据他们自身的兴

趣爱好进行专项的培养。经过一年的轮岗培训,两名技校生现已成为

完全胜任本职岗位的合格的试验人员

3.保证质量、加强检验及过程监控

针对今年砂比较紧张的现状,中山拌站经试验研究,率先采用

粗细砂搭配使用措施,对每批砂进行检验,以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

粗细砂搭配,在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砼成本。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对各工地进行定期的质量回访,根据项目

部反馈石子偏多现象,我们采取措施,实行5-16mm和5-31.5mm搭配

使用的办法,即满足工地施工的要求,同时使我们混凝土的和易性和

强度也有了更好的保证。

回顾过去我们质量上出现的各种波动,发现砼坍落度起着主导

的作用,为此我们把坍落度作为我们过程监控的重点,同时我们对当

班人员提出要求,夏天砼坍落度不超过160mm(特殊要求除外),此举

措对混凝土质量控制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加强数据分析,为降本增效提供依据

每月对各配比编号及标号的混凝土进行统计,分析其强度变化

规律、强度和原材料之间的关系、各配比编号及标号成本情况。由于

数据的客观准确,为我们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使我们随时掌控质量及成本的变化。

5、技术创新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总站年初技术创新指标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山拌站已完

成“论文2篇、专利2个、工法1篇、QC1篇”,满足总站的要求。

同时中山拌站配合研发中心进行一些新型混凝土的研发工作,到目前

为止在“煤矸石混凝土、再生砂混凝土”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山拌站质量管理工作在全员的共同参与及努力下,已实现了 开创性的开展,使出厂混凝土质量在可控状态。

第二部分20xx年工作规划

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质量管理对总站的品牌树立、成本管理、

市场开拓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提高质员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工

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非常重要。中山拌站的质量管理坚持与

总站步调保持一致,督促员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素质,

以服务于质量可控、降本增效。

一 质量管理方面:

1、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总站职能部室、各项目部、同

行业之间的沟通,使各方信息畅通。

2、加大试配创新工作,严控配比,初步想法是在xx年x月份前

做好石屑在混凝土中的使用,在xx年材料使用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

降低原材料成本。

3、把好五关、监督三不准:把好原材料检验关、配比验证关、

计量校准和混凝土搅拌时间关、上料石子级配关、坍落度及强度关;

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

不准出厂。

4、加强人员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岗位经济责任制和一系

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岗位对混凝土质量应负的责任,做到奖罚

分明。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进行定期

培训,对各部门管理人员开展商品混凝土的基本知识教育,使全体员工都了解商品混凝土的有关知识,并且熟练地掌握各个岗位应该掌握的技术技能和把握质量控制的关键。

二 生产设备管理

混凝土中各种物料在体系中分布的均匀性对混凝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搅拌不均匀的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强度偏低、坍落度偏小、粘聚性差、泌水量大、难泵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局部混凝土无强度或局部缓凝的严重质量事故,因此搅拌设备在质量控制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

1、砝码校验

定期对称量系统用砝码校验,遇质量异常波动时应即时复验,以保证混凝土按配合比准确地计量,同时必须保持控制室、各称量控制系统的清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生产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2、搅拌机维修保养

认真做好搅拌机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搅拌桨及其附件的完好,保证搅拌系统各项使用功能的正常。在生产中应确保混凝土有足够的搅拌时间,杜绝一味提高产量,随意缩短混凝土搅拌时间的现象。

总之,为了把20xx年的质量工作做的更有效,使质量管理工作为总站的降本增效提供更好的服务,使质量管理更好的服务于总站行业内部的品牌树立及市场占领,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恪尽职守。

中山搅拌站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检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商品混凝土产业迅速发展,预拌混凝土企业19xx年的3家发展到20xx年的31家(有资质);商品混凝土生产量由当初的1万立方米,增加到20xx年的870万立方米。同时商品混凝土生产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隐患,“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对此建委主管部门和领导非常重视,由市建委建管站组织,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检查组,对我市有资质的25家生产企业进行为期六天的突击检查。主要检查项目为粉煤灰,外加剂,配合比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具体情况如下

一、检查内容和结果

1.1检查内容

1.1.1原材料:现场随机抽取粉煤灰(做细度和烧矢量)、混凝土外加剂(做CL,减水剂,抗压强度比),封样取回进行检测。

1.1.2混凝土:在生产企业标准养护室内随机抽取3组不同龄期C30以上的试块进行现场试验;抽取混凝土拌合并成型检测3天、7天、28天强度试验。

1.1.3配合比:查看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水泥用量是否到达标准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例通知单与实际生产记录的相符性;配合比的验证原始记录等。

1.2检查结果(见附表)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2.1原材料使用方面:企业大量甚至超量使用三级粉煤灰及-1

不合格的粉煤灰。本次共抽检26家单位的粉煤灰,其中使用二级灰占23%,使用三级灰的占53%,使用不合格灰的占23%,且掺量过大,其中一家企业C20配合比中粉煤灰掺量甚至高达54%。以上情况不符合《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86)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关于C20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Ⅰ、Ⅱ级粉煤灰,C20及C20以上标号混凝土配合比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的35%,且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宜超过20%。Ⅲ级粉煤灰主要用于无筋混凝土,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宜超过40%等规范规定的要求。粉煤灰不按规范要求的直接后果一方面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和耐久性的下降,特别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相关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量对碳化深度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当粉煤灰掺量由20%增至30%时,碳化深度增加10倍左右,依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xx),碳化深度是钢筋混凝土寿命的一个重要参考值。特别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混凝土中使用不合格的粉煤灰一定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混凝土强度方面:从本次检查结果来看混凝土强度整体较差。本次对所有26家生产企业的标准养护的试块进行抽样并现场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抽样的基本原则是C30及以上混凝土为主。从抗压强度的结果来看,整体混凝土的富余系数较低,甚至有的企业28天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具体情况是:7

天达到75%的有11家占总数的42%,28天达到115%的有7家占42%, 28天达到100%的有13家占50%,其余企业28天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是其最基本的技术参数,也是建筑物是否合格的评价指标之一,早期强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指标之一,如在工程的拆模必须满足计要求或按下表(表1)

从以上结果来看。我市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很不安全,无论是在建筑物设计阶段还在验收阶段混凝土的强度是基本的技术参数,特别是随着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度不断增加,对高标号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大,规范明确规定混凝土要有一定的强度保证率,(mfu≥1.15fcu,k fcu,min≥0.95fcu,k)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市的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对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应用是C50及以上混凝土,

2.3配合比中存在的问题

2.3.1在检查生产企业验证配合比时,生产企业的设计配合比与实际生产配合比水泥用量相差较大,普遍存在实际水泥用量比设计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偏低,有13家生产企业的水泥用量较规范要求用量明显偏低,占总数量的50%。其中有9家较突出,占总数量的38%。

2.3.2个别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混凝土中有使用“助磨剂”,

及活化剂的迹象,在没有可靠的试验数具及理论论证的前提下,在混凝土中使用“助磨剂”及“活化剂”有可能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2.3.3水泥富余强度偏低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实际水泥用量过低。的问题,甚至使用在复合水泥的情况下,还大掺量使用粉煤灰等混合材。

2.4质量技术管理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或不能运行。 90%以上的企业不能完整的调取并保存生产配合比记录,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存储设备,配合比生产的电脑记录是工程质量问题溯源性的唯一途径,从检查结果来看,有9家企业没有建立生产配合比记录程序,占总数的38%,有13家企业生产电脑记录无法调取,占总数的54%。其余的只能调取当日的生产记录; 96%的企业不能提供对配合比验证的7天及28天强度报告,其配合比强度保证的真实性和安全可靠性存在问题。

三、相关建议

3.1、政府应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细化资质管理规定,增加对技术人员的配备要求和关键岗位设臵,明确预拌混凝土企业内部实验室建立的要求,加强试验管理,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任落到实处。

3.2、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强度偏低,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等等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领导质量意识

淡薄,总工程师随意性较大,技术人员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达不到生产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对质量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较差,跳槽频繁人员的处罚制度,特别是对总工程师的管理应建立考核机制。企业应有效建立与检测机构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增加与相关科研、检测机构的沟通渠道,经常派人到相关单位培训学习,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监控。

3.3在原材料控制方面:不定期抽检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重要原材料,由可以出具公证数据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于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取缔,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3.4配合比方面: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台配合比监管数据传输平台,实现建管站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实时监控。确保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并不定期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实际生产配合比与配合比原始记录及上传配合比是否一致。重点控制水泥品种用量、水胶比、混合材掺量等。

3.5混泥土成品方面:建立数据传输平台,不定期抽检在工地现场和站内混凝土,由可以出具公证数据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监控商品混泥土强度。

3.6技术管理方面:细化商品混凝土过程控制制度,完善其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混泥土配合比的强度、耐久性验证控制制度;规范搅拌站所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生产用电脑应具有数据储存功

能;保证配合比的溯源性,应加强对关键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特别对生产质量较差,技术人员能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训管理和指导监控。

总之,通过政府加大监督检查控制力度,避免混凝土强度、裂缝和耐久性等质量问题的发生,稳步控制预拌混凝土质量,进而全面提升我市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