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二篇: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的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遗传变异④应激性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说明

艾滋病病毒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 繁殖 病毒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繁殖和运动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 多细胞生物 缩手反射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繁殖、生长

和发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都是在细胞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4. 除病毒之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因此,培养病毒要在活细胞中进行,不可用培养基。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

1.生命系统的层次

结构

层次 特点(概念) 举例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心肌、上皮细胞

组织 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神经、肌肉、上皮组织

器官 几种不同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 脑、脊髓、小肠

系统 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种器官的组合 神经、循环、消化系统

个体 由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 人、龟、草履虫

种群 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某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 群落 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构成一个群落 某区域内的所有种群

生态系统 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生活的水体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2.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其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其中,细胞是能完整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衣藻、大肠杆菌、变形虫、蓝藻、细菌、眼虫、酵母菌等,其单个细胞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它既属于细胞这一层次,又属于个体这一层次。7.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一个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由多个种群组成。

4.植物的生命系统中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只没有系统、器官、组织这三个层次。

5.病毒、分子或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6.亲代将其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的途径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7.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

生命活动 基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细胞代谢

生长发育 细胞增殖、分化

遗传与变异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8.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9.人的八大系统:消化、泌尿、内分泌、循环、运动、呼吸、神经、生殖系统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

②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放大的只是长度和宽度,不是面积或体积

2.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所以想要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的方向应一致(偏哪移哪),但显微镜下的物像不改变物体转动的时针方向

3.各类镜头特征比较

镜头种类 长度 放大倍数 视野大小、明暗

物镜 长 大 小而暗

短 小 大而亮

目镜 长 小 大而亮

短 大 小而暗

所以,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明暗成反比

4.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视野 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底

2.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偏左

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中央

2.选一较大的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的观察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镜下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央(装片的制作程序:擦拭载玻片→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展平或涂匀→盖片→染色<滴入,吸水纸吸引>→观察)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装片为止(约0.5~1cm),眼睛应注视装片与物镜之间,以免压坏装片

3.左眼观察目镜,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4.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物像清晰

高倍镜下观察 1.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3.调节光圈(较大的光圈、使用凹面镜)增加视野亮度

4.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禁止调节粗准焦螺旋)

5.放大倍数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①一行细胞数量----反比→放大倍数

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的细胞数量---反比-→ 放大倍数的平方

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细胞内含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2.细胞内不含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3.真核细胞有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原核细胞只有一条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位置,这个区域被叫做拟核,所以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

4.细菌:杆、球、螺旋、弧(乳酸菌全称为乳酸杆菌,所以它也属于细菌)

真菌:食用菌(蘑菇、木耳等)、酵母菌、霉菌(青霉菌、曲霉菌等)

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球藻

5.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胞质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是一种自养生物,宏观状态以水华和发菜的形式呈现

6.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分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点 大小 较小(1μm~10μm) 较大(10μm~100μm)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素、液泡等

细胞核 无染色体,有环状DNA分子,称为拟核 有以DNA分子为主要成分的染色体 细胞壁 有 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举例 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氏体等 动物、植物、真菌等 相同点 1.都具有细胞器——核糖体以及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2.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注:原核细胞除了支原体都由细胞壁,但高中一般不做要求,所以看见类似问题的答案以“有细胞壁”为准

7.病毒等非细胞生物,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二.细胞学的建立

1.细胞学建立过程主要的科学家及成就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xx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16xx年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命名为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8xx年德国的魏尔肖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的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建立的意义: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