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禹镇五福村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村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福村位于高禹镇东南部,面积约2.45平方公里。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8户,农业人口1012人,社区人口约3500人,土地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天子湖工业园区高禹片70%的面积坐落在我村。耕地面积1450亩,绿化、经济林共700亩,水面150亩。20xx年村集体年收入56万元,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52.6万元,人均纯收入13800元。村现有低保户18户,25人享受低保待遇。五福村现有中共正式党员34名,预备党员1名,建党积极分子2名。现有村干部5名,1名大学生村官。现有村民代表30名。20xx年种植水田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户,其中外来承包户1户。五福村共有各类企业6家。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

五福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村党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五福村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由大学生村官为专职管理员,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及时选派一名专职管理员到政府参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农民信箱的使用培训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掌握建站技术和信息发布技能,为尽快完成建站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建站工作,给专职管理的工作人员设立了办公室,并专门配备了电脑、电视、音响等相关设备,为建站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办公条件。为全村村民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提高服务水平,经过村两委会议反复研究,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为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健康开展提供了很强的制度保障。

三、完善基础建设,精心探索,建立网站

五福村328户农户中已安装固定电话267户,拥有电视机数达到428台,安装互联网数有135户,并且1012人中拥有移动电话数达到492人。根据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新建农民信箱五福村万村联网工程网站,当

初建出来的网站只有一级页面,内容很单调,于是请教精通建站的技术人员,向他们学习设二级页面、传图片等建站的相关知识,逐步掌握了建站所需要的基本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分管领导帮助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网站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无论是技术方面、内容方面、美观方面都达到了上级要求,这为五福村网站建设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并通过培训发展了一批农民信箱注册用户。

四、认真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认真学习了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知识。经过多次征求政府办技术员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五福村的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把指南和目录发布到五福村网站上。

五、诚信服务,发布涉农信息。

为提高公开的信息质量,在已建立的必要目录外,新增了村务公开、乡村风貌、劳务需求、特色产品、工业贸易、新农村建设等栏目,丰富了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为确保网站内容的可靠性,平时在收集党政办资料外,还广泛搜集有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又进行了精心筛选,并通过领导班子的充分酝酿讨论,在网上进行了公布。

结合网站建设,对农民提供了可靠的供求信息,以农民信箱网站为主载体,主要索取有关畜产品、蔬菜、粮食及务工等信息。对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并通过信息公示栏给各村提供了有效的涉农和农民外出务工信息。全年利用农民信箱形式总发布信息100余条。

通过短时间的努力,五福村的网站从探索建立发展到信息发布的全过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村信息网站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全村信息畅通,为村民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和市场经济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村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从而,在村和村民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为大家共同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环境。

高禹镇五福村村委会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凉水镇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我镇今年大力加强了全镇的农村文化建设,现将目前我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机构

20xx年建设完工1个建筑面积333平方米的二层文化站。拥有1700册图书,16种乐器,1套视听设备和1套体育器材,设置文化助理1名。全镇12个村共拥有12个村文化活动室,拥有图书8万余册。

(二)基本队伍的建设情况

全镇文化站有文体骨干30人,共有业余文艺队3支,业余文艺队员425人。这些文艺队和文艺骨干为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增添农村传统节日的欢庆气氛等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1、文化站的基本情况。镇文化站是一个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科普培训的必备场所,是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组织、管理机构。新建文化站虽配有相应的功能室。但由于缺乏资金,存在书籍偏少偏旧,设备设施陈旧单一等现象,缺乏吸引力,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文化室的建设情况。文化室是各村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镇村级文化室12间,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处在“只见招牌,不见内容”的状态,或关门或转为他用。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近几年来镇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镇财政共投入资金12万元,主要集中在镇村两级的重大庆典活动、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欢庆活动、个别村民小组公房建盖等四个方面。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未能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预算,村级文化室更无经费来源,镇村文化活动场所的更新维护无从谈起,管理难以到位,实际上处于有名无实、自生自来的状态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重视建好文化设施。近年来,镇政府在凉

东村和凉西村分别建设了一处文化广场,20xx年在凉水中学前新建1个小广场,供村民健身活动。在镇区南部凉水河北岸铺设长2.2公里,宽

6.5米的沿河水泥路,供镇村居民清晨、傍晚散步、锻炼。

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例如在镇政府、凉西村、友谊村办起了乒乓球室、篮球队、秧歌队、门球场等个体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抵制了腐朽的落后习俗。这样,在农村打破了公办单一的文化室格局,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私办文化局面。

每逢农闲时节,各村的自娱活动队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活动。友谊村的门球场是专为老年人建设的一个较好的活动健身场所。凉西村的秧歌队,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活跃在村文化广场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一道光彩。

三、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我镇的文化氛围相当浓重,在一些村,文化活动开展的还非常有声色。篮球、乒乓球、门球、秧歌队、二人转等文体活动一直是我镇传统的特色项目。凉西村、凉东村的秧歌队长盛不衰,腰站村、友谊村的门球队伍不断壮大,凉水中学、中心校的篮球队经常开展校际间的比赛,镇直机关的乒乓球活动也很有特点,闲暇之余,镇领导带头参加活动,大部分机关干部的乒乓球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正是由于活动开展的好,各村的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好转,前些年赌博、迷信等风气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个大阵地、大群体、大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综合我镇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我镇虽已新建了文化站,但缺乏配套措施,图书数量少,质量差,科技含量低,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图书作用的发挥。

2、农村文化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全镇只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村文化中心户不健全,造成了文化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的局面。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影响着职能作用的发挥。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农村文化建

设的发展。现多数乡镇都是“吃饭”财政,缺少对农村文化建设计划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硬件缺乏。群众文化活动缺少应有资金支持,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受制。

4、文化活动不足。就调研的整个情况来看,农村文化活动的数量不多,仅局限在节日,而日常及农闲时节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成为断层,且种类少、形式单一,层面不宽,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以至于除电视外,只能在#9@k、麻将桌寻找寄托。

5、整体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经济情况不同,领导认识的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均,文化干部素质的优劣使各乡镇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属于自由式发展,缺乏指导性,整体性、标准化的发展要求,这种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2、夯实基础,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3、强化培训,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

4、勇于创新,把农村文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凉水镇人民政府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