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 总结

20##年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 总结

今年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以及全院各科室的协助下,紧抓药品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监测及药学临床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药品管理质量,逐步转向药学技术服务,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现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成方面 

(一)调整组织结构,细化人员职责   

1、随着等级医院建设工作的开展,医院人事变动,各项药事管理分组需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药事管理组织结构及委员选定进行

2次调整与重新设置,保障药事工作开展的科学合理性。现有药事委员会由医务部、临床内科、外科、药剂、院感、护理、检验7个部门委员组成,共21人。   

2、委员会下设5个管理组,分为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领导小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管理职责,进而更加有效的对全院的药事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3、扩大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小组工作人员,每个管理组成员除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外,还抽取了医院其他人员扩大管理组成员结构,增加医院工作人员对药事管理的参与度与执行力。   

(二)建立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确保用药安全 

1、在药事管理控制过程中,药剂科对药品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分划,建立起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共分4个小组,层层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信息由固定的药剂科各部门质管员与临床科室医疗及护理药品质管员进行收集、反馈、记录。 

2、为加强对全院药品质量进行监测控制,及时调整管理方法,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召开质量控制管理会议4次,对药品储存、养护与摆放进行分析整改。  3、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分别对12个临床医技科室及药剂部门进行药品到院验收、入库、重点养护、出库、退药、效期管理、账物相符、调剂准确、使用正确、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等质量控制检查。其中基础备用药品管理合理率99.9%,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合理率99 %,20##年未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     

二、健全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制度、有章可循   

1、完善医院《药事管理法规汇编》,涵盖药品法律规章、特殊药品管理条例、合理用药监测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的统一合法性、药品质量验收入库养护的标准、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经济原则、合理用药动态监测报告等工作。   

2、编制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制定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使用考核指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审批流程、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点评等制度,医院长效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活动,严格管理抗菌药物。   

3、编制医院《处方集》,收载了我院药物中英文名、制剂与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为临床提供快捷的药品信息查阅通道,减少或避免用药错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  

三、药品动态监测,合理用药点评规范方面 

(一)调整医院药品结构,规范合理采购药品   

1、20##年是医疗改革的准备年,药品为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坚决执行药品采购与收费信息每月院内公开。在药品采购规范上严格执行宿迁市采购药品的相关制度规则,实行网上采购基药及非基药,如需线下采购药品则严格备案采购。   

2、在药占比控制上,对临床科室进行药占比指标考核。另对药品使用数量及金额、排名靠前药品进行分析统计后价格较贵的药品采取限量使用措施。   

3、执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规定,在执行上一方面调整基本药物使用结构,加大基药的申购,另一方面制定了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考核指标。  

(二)公示药物专项点评结果,量化合理用药比例   

1、门诊处方点评,抽查门诊处方1210张,主要问题为处方诊断不明或未写诊断、开具药品与诊断不符、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离二级医院创建标准还有距离。   2、下发《处方管理办法》及处方点评细则,宣传合理开具处方,使医生正确认识处方的法律性及规范书写的必要性,减少处方不合理开具。   

(三)长效整治抗菌药物使用,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1、召开了4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会议,对35种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进行筛选,根据抗菌药物半衰期及药动学将头孢曲松他唑巴坦替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按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选药,将万古霉素替代替考拉宁使用等。 

2、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流程、分级管理抗菌药物规定。用信息方法进行药物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行会诊申请使用等。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了医院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3、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5.42DDD,住院患者使用率为46.59%,门诊处方用药比率为5.81%,急诊处方用药比率为15.09%。   4、开展I、Ⅱ、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病历、非手术病历点评工作。   5、开展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病历点评工作。限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   

(四)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高度重视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定管理制度,奖励措施与“可疑即报”报告流程,今年未曾上报。

2、每季度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科室、药品名称、发生不良反应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汇总公示。对临床用药进行信息提示,使医护人员警惕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五)执行药品召回管理、加大临床用药安全  

 1、严格审查临床用药质量的安全性,积极加强药品养护与临床用药沟通,降低药品报损率。同时对药品效期及外观形状、患者用药反馈信息进行收集。 

2、在加大临床用药安全监测,根据胺碘酮注射液严重报告例数的统计,考虑到该药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院胺碘酮注射液的召回处理,更换为进口胺碘酮使用。并针对其容易出现静脉炎不良反应作出预防处理措施及避免出现方法的宣传。对生产厂家全市召回疑似质量问题的氯胺酮事件,药剂科进行全院氯胺酮召回,处理及时,未发生氯胺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四、规范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严格执行“五专”、“三级管理”制度   

1.设立了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麻醉、精神药品“五专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制度”等,对该类药品的存储管理采取双柜(保险柜)双锁、双人到柜、双人开柜取药,重点科室监控摄像监控到柜的规定。同时规范临床科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基数一览表、药品交接表、使用登记等,明确各科室药品责任管理员负责管理。   

2.规范临床麻醉、精神药品的存储及记录登记工作,及时登记使用数量、余液处理记录、未使用日剂量登记、日消耗报表逐日登记、处方每日编号等管理,杜绝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混乱及滥用情况发生。   

五、加强中药使用强度,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 

六、整改措施  

(一) 在明年组织全院药品管理及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宣传 各项药品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抽查抗菌药物考核指标、麻醉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科室药占比等知晓率达到100%。  

(二)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落实奖惩制度,做到怀疑即上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三)开展科室培训活动,由责任科室自行组织培训药剂科梳理

的药品管理知识,考核评分,每月1次对考试知识进行抽查评估。  

(四) 每月进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针对问题做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加强与医务部的协调机制,及时反馈临床管理问题,使95%的科室达到医院制定的各科室使用强度及住院使用率指标。     

(五) 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使Ⅱ、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达到95%。执行特殊级抗菌药物审批流程,电子病历会诊记录填写率100%。   

(六) 加强药学人员对药学干预的理解,熟知岗位职责、“四查十对”、处方用法用量审核等制度职责及操作规范的学习。使年出门差

错率控制在<1/10000。

菏泽市开发区中心医院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20##年11月30日

 

第二篇:20xx年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总结

20##年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总结

在今年里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以及全院各科室的协助下,紧抓药品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监测及药学临床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药品管理质量,逐步转向药学技术服务,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现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成方面

(一)调整组织结构,细化人员职责

1、随着等级医院建设工作的开展,医院人事变动,各项药事管理分组需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药事管理组织结构及委员选定进行2次调整与重新设置,保障药事工作开展的科学合理性。现有药事委员会由医务部、临床内科、外科、药剂、院感、护理、检验7个部门委员组成,共19人。

2、委员会下设5个管理组,分为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领导小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管理职责,进而更加有效的对全院的药事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3、扩大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小组工作人员,每个管理组成员除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外,还抽取了医院其他人员扩大管理组成员结构,增加医院工作人员对药事管理的参与度与执行力。

(二)建立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确保用药安全

1、在药事管理控制过程中,药剂科对药品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分划,建立起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共分4个小组,层层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信息由固定的药剂科各部门质管员与临床科室医疗及护理药品质管员进行收集、反馈、记录。出现药品缺药与质量监控问题48项,及时解决问题比例为95.8%。

2、为加强对全院药品质量进行监测控制,及时调整管理方法,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召开质量控制管理会议3次,对药剂库房药品周转率、临床药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临床科室药品质量管理合格率为98.28%。

3、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分别对26个临床医技科室及药剂部门进行药品到院验收、入库、重点养护、出库、退药、效期管理、账物相符、调剂准确、使用正确、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等质量控制检查。其中基础备用药品管理合理率99.85%,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合理率99.76%,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合理率99.83%,抗菌药物、特殊药品、药品不良反应抽查知晓率85.76%。

二、健全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制度、有章可循

1、完善医院《药事管理法规汇编》,涵盖药品法律规章、特殊药品管理条例、合理用药监测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的统一合法性、药品质量验收入库养护的标准、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经济原则、合理用药动态监测报告等工作。

2、编制医院《抗菌药物制度汇编》,制定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使用考核指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审批流程、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点评等制度,医院长效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活动,严格管理抗菌药物。

3、编制医院《处方集》,收载了我院药物中英文名、制剂与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为临床提供快捷的药品信息查阅通道,减少或避免用药错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

三、药品动态监测,合理用药点评规范方面

(一)调整医院药品结构,规范合理采购药品

1、20##年是医疗改革的准备年,药品为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坚决执行药品采购与收费信息每月院内公开。在药品采购规范上严格执行重庆市药交所电子交易平台采购药品的相关制度规则,实行网上采购基药及非基药,如需线下采购药品则严格备案采购。

2、在药占比控制上,对临床科室进行药占比指标考核。另对药品使用数量及金额、排名靠前药品进行分析统计后价格较贵的药品采取限量使用措施。

3、执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规定,力争基本药物品规配备与使用金额达到双50%。在执行上一方面调整基本药物使用结构,加大基药的申购。另一方面制定了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考核指标,执行基本药物规定以来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52%。

4、控制医保金额使用比例上,对医保限制使用药品、使用量高及金额排名靠前药品进行统计,采取限量使用,鼓励使用价格低廉药品,适当增加非医保药品等措施控制医保药品使用金额比例。

(二)公示药物专项点评结果,量化合理用药比例

1、开展3项药物专项点评,扩大对药物专项点评范围,对临床肿瘤药物、血液制品、激素类药物按临床用药原则及使用指南进行合理用药点评。血液制品用药合理率100%,激素类药物用药合理率100%,肿瘤药物用药合理率60%;针对肿瘤药物合理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为未进行化疗用药前预处理。

2、门诊处方点评,抽查门诊处方8700张,处方合理率95.74%,主要问题为超说明书用药、单张处方超5种药物、用量超7日、修改处方未签字、处方前记书写不正确等问题,离三级医院创建标准处方不合理率1%还有距离。

3、组织2次全院医护人员《处方管理办法》及问题处方解析知识的培训,宣传合理开具处方,使医生正确认识处方的法律性及规范书写的必要性,减少处方不合理开具。

(三)长效整治抗菌药物使用,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1、召开了4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会议,对35种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进行筛选,根据抗菌药物半衰期及药动学将头孢曲松他唑巴坦替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按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选药,将万古霉素替代替考拉宁使用等。                             

2、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流程、分级管理抗菌药物规定。用信息方法进行药物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行会诊申请使用等。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了医院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3、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5.42DDD,住院患者使用率为46.59%,门诊处方用药比率为5.81%,急诊处方用药比率为15.09%。

4、开展I、Ⅱ、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病历、非手术病历点评工作,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率为26%,I类切口品种选择合理率96%,I类切口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百分率93%,用药疗程合理率98%,Ⅱ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2%,Ⅲ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

5、开展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病历点评工作。限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2%。

(四)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高度重视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定管理制度,奖励措施与“可疑即报”报告流程,今年1-12月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4例,与去年相比增长127.5%。

2、每季度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科室、药品名称、发生不良反应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汇总公示。对临床用药进行信息提示,使医护人员警惕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五)执行药品召回管理、加大临床用药安全

1、严格审查临床用药质量的安全性,积极加强药品养护与临床用药沟通,降低药品报损率。同时对药品效期及外观形状、患者用药反馈信息进行收集,药品报损率为0.09%。

2、在加大临床用药安全监测,根据胺碘酮注射液严重报告例数的统计,考虑到该药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院胺碘酮注射液的召回处理,更换为进口胺碘酮使用。并针对其容易出现静脉炎不良反应作出预防处理措施及避免出现方法的宣传。对生产厂家全市召回疑似质量问题的氯胺酮事件,药剂科进行全院氯胺酮召回,处理及时,未发生氯胺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三)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病历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的管理,根据临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病历管理的相关工作,药事会确定对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病人建立麻醉药品专用病历,由医务部负责给病人办理麻醉精神药品专用病历,医师严格完成专用病历存档资料的书写,药师严格审查病历中药品材料,避免麻醉、精神药品在临床滥用,规范和完善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

(五)规范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严格执行“五专”、“三级管理”制度

1.设立了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麻醉、精神药品“五专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制度”等,对该类药品的存储管理采取双柜(保险柜)双锁、双人到柜、双人开柜取药,重点科室监控摄像监控到柜的规定。同时规范临床科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基数一览表、药品交接表、使用登记等,明确各科室药品责任管理员负责管理。

2.规范临床麻醉、精神药品的存储及记录登记工作,及时登记使用数量、余液处理记录、未使用日剂量登记、日消耗报表逐日登记、处方每日编号等管理,杜绝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混乱及滥用情况发生。

五、掌握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内容,新建中药煎药室

根据《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价标准》要求,将中药工作部门分划为中药库房、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完成了制度流程的制定与3个部门制度上墙公示、配备了315种中药饮片,完善了中药发展组织结构图及人员配备图、库房药房存储实施改造、库房药房操作流程管理、配置了2台中药煎药机、完善了清洗台的改建、制定用药咨询、煎药室消毒记录、煎药登记、温湿度登记等工作册,分发中药小知识宣传单进行中药使用常识宣传,提高中药配伍用药、合理炮制等知识的知晓率。全面建设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事项。

九、整改措施

(一)    在明年组织3次全院药品管理及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宣传各项药品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抽查抗菌药物考核指标、麻醉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科室药占比等知晓率达到100%。

(二)    开展科室培训活动,由责任科室自行组织培训药剂科梳理的药品管理知识,考核评分,每月1次对考试知识进行抽查评估。

(三)    每月进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针对问题做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加强与医务部的协调机制,及时反馈临床管理问题,使95%的科室达到医院制定的各科室使用强度及住院使用率指标。

(四)    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使Ⅱ、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达到95%。执行特殊级抗菌药物审批流程,电子病历会诊记录填写率100%。

(五)    加强药学人员对药学干预的理解,熟知岗位职责、“四查十对”、处方用法用量审核等制度职责及操作规范的学习。使年出门差错率控制在<1/10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