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知识点总结

《师说》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传道( ) 经传( ) 句读( ) 巫( )医 ....

郯子( ) 苌弘 ( ) 师襄( ) 老聃( ) ....

李蟠( ) 或不焉( ) 贻( ) 愚( ) ...

二、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 )

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结合文句,理解下列词在不同句中的意义。

(1)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无: 圣人无常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择师而教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四、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从而师之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句读之不知。 _______________ ..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出用法和意义。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惑师焉 (4)而耻学于师 .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能口头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 (6)学于余。 ( )

(7)耻学于师。( ) (8)不拘于时。( )

七、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师说》基础知识答案

一、1.chuán 2.zhuàn 3.dòu 4.wū 5.tán 6.cháng

7.xiāng 8.dān 9.pán 10.fǒu 11.yí 12.yú

二、受通授 ,传授; 不通否 , 不(从师)

三、(1)传授; 流传 ;传文;(2)没有; 无论,不分 (3)疑难问题

(4)他;代那些问题;他们;他;他;表推测、大概;他们表感叹“真的” “多么”

(5)道;风尚 (6)管,过问;明白;不明 (7)的;主谓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代他;这些

四、1.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古:表示“??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古: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今: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4.古:一般人 今:许多人

5.古:小的方面,指研究文学,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6.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的声音

五、1.名词——动词 学习 2名词——意动 以??为师

3.师,动词 跟从老师; 4.形容词——意动 以??为耻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 4.宾前 5.状语后置 6状语后置 7. 状语后置 8.被动 七、1.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3.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4.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5. 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问题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6.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7.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第二篇:师 说知识点总结

师 说

【一、作者简介】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曾任吏部侍郎,常被称为“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中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二、写作背景】

《师说》作于公元802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43岁,正是他锐意求进,致力于“古文运动”的时候。

当时的官僚士大夫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得功名富贵,威权势力,不尊师重道,不看重有学问的人。《师说》就是为了指责唐代上层社会这些不良风气而作。《师说》的问世也是韩愈被贬阳山的原因之一。

【三、标题分析】

“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论师”,更详细一点就是“论从师求学”。本文着重论述了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大胆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四、拓展材料】:

名人求师故事三则

先师百人

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扞卫了国家尊严。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卖衣求师

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俩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 )也。(1)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 )道也固( )先乎( )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道也,夫庸( )知( )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嗟乎!师( )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 )师(1)。是故圣( )益( )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 )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 )句读( )者,非吾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2),或( )师( )焉,或不( )焉,小( )学而大( )遗( ),吾未见其明( )也。 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 ),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 )乃反( )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 )师。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 ),其贤( )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 )古文,六艺( )经传皆通( )习之,不拘于

( )时,学于余(1) )( )( )之。

《师说》检测

一、 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 或师焉,或不焉 。 ( )

二、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 ) 4、小学而大遗 古:( )

5、句读之不知 古:( ) 6、今之众人 古:( )

三、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 2、吾师道也 ( )

3、吾从而师之(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7、吾师道也( ) 8、 道相似也( )

9、 师道之不传也矣( )

10、余嘉其能行古道( ) 11、爱其子而教之( )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13、师道之不传可知矣( )

14、句读之不知( ) 1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1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17、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1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19、孰能无惑( )

20、是故无贵无贱( ) 2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2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2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4、而耻学于师( ) 25、小学而大遗( )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拘于时,学于余。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不必贤于弟子。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学案答案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古:用来??的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疑难问题)也。(1)人非生而知之(代词,它,指道理)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跟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在)吾前,其闻(懂得)道也固(本来)先乎(比)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名作动,学习)道也,夫庸(岂,哪)知(管,过问)其年(年龄)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所以),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1)(句式:判断句)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句式:判断句)翻译: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从师)道(风尚)之不传(流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超出一般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请教)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学于(向)师(1)。是故圣(名词,圣人)

益(更加)圣(形容词,圣明),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对于)其身(自己)也,则耻(以??为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代词,代 “童子”)书而习其(代词,代 “书”)句读(句间的停顿,读通 “逗”)者,非吾所谓(所说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懂得),惑之不解(2),或(有的)师(名作动,请教老师)焉,或不(通“否”,不)焉,小(形作名,小的方面)学而大(形作名,大的方面)遗(丢弃,遗忘),吾未见其明(明智,聪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各种工匠)之人,不耻相师(相互学习)。士大夫之族(类),曰(称)师、曰弟子云者(有“如此如此”之意),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相似)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高、大)则近谀。呜呼!师道(风尚)之不复(恢复),可知(知道、明白)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值得提起,看不起),今其智(见识)乃反(反而 )不能及(赶上),其可怪也欤!

▲(1)(句式:状语后置)翻译: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句式:宾语前置)翻译:不懂得句间的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圣人无常(固定)师。孔子师(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这类人),其贤(贤能)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闻道有先后,术业(技艺和学问)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

(1)(句式:状语后置)翻译: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喜欢)古文,六艺(六艺的经文和传文)经传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时(时俗),学于余(1)。余嘉(赞许)其能行(遵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1)(句式:被动句、状语后置)翻译:不受时俗的限制。

《师说》检测答案

一、 写出下列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 。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 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古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三、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传可知矣 取独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代“六艺经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孰能无惑 没有,动词 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连词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疑难问题,名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形容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不拘于时,学于余。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第三篇:师说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不焉

二、古今异义

1、

2、

3、

4、

5、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 圣人之所以为圣

7、 小学而大遗

8、

三、词类活用

1、

2、

3、

4、

5、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6、 而耻学于师

四、特殊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不拘于时,学于余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一词多义

1、 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于是废先王之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有碑仆道

3、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十年春,齐师伐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柁

父子相传,汉之约也

5、其

其皆出于此乎

其孰能讥之乎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

6、于

不拘于时

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7、 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 乎

生乎吾前 其皆出于此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