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职业素养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

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呢?

在仪容仪表方面 “师者,人之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首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就是教师的形象。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仪容仪表呢?学校当属公务场合。公务场合的性质是“庄重、保守”,能较好的体现这种性质的服装应该是正装。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是:教师应穿戴整齐、朴素大方。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得体。同样要求得体的还有我们的妆容,最好把握以下五个原则:淡雅、简洁、庄重、避短、适度。这样才能既美化了自己,又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

在人际沟通方面,“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而与人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懂得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因此也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上课时的语调、动作在与学生沟通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家长交往时的一些小细节更是决定着家长对你的看法。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让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甚至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常规方面所要花的心血就更多,必须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

钥匙的人,要帮助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其间遨游,探寻索取。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清澈的,才疏学浅的人是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教师的“博学”是指较宽的知识面,多方面的才干和技巧,博学还要善教,作为教师,善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用最能使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分配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对各方面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广采博纳,是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厚积薄发。 教师职业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职业修养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涌现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仿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职业修养的一个好方法。虚心学习他人,就是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职业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职业情感。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古人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贤如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教师职业素养。

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正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素养,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成为移民合格的教师。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浅论教师之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对于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期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和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履行特定职能时用以调节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生产专业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职能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地位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振兴中华,教育为本。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现代道德是一个多层面、多序列的网络结构系统(见图1)。在这个系统中,按照各种道德相互作用的关系看,可分为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体道德和社会公德等。职业道德包括官德、师德和其他职业道德。《荀子·礼论》中说“君师者,治之本也。”“官德”和“师德”的建设最为重要。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官德”处在道德球面的中心,在社会公德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各个层面的道德风尚影响最大。在整个社会道德系统中,“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仅次于“官德”。并且“师德”建设对“官德”和其他层面的道德建设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实施义务教育法以后,每个公民都要经受学校的教育,接受教师的道德感化。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受到师德的影响。“以身立教,身亡教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道出了师德对个体道德乃至社会道德的密切和深远的关系。这是由教师职业行为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单是选择、传递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道德习惯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个全社会尊重教师的风尚正在兴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在社会上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它的社会地位相一致才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协调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能在整个社会道德发展中起到巨大的辐射功能和关键性的奠基作用。

党和政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一向很重视,在有关文件中多次作了明确的指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有六条成文要求,应当说也适用于其他各级各类教师。(纲要)对教师的要求有“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

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等。据此,我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诸方面:

1、敬业、乐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教师要充分认识本身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一致性方能敬业和乐业,这是确立教师职业道德观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凡是能够造福于祖国和人民的职业都是有价值的话,教师职业应当是最符合这一条件的一种职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但人不是挣钱机器,要讲一点精神,重义轻利不全面,重利轻义更是错。择业、从业是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结合。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正在逐步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会逐步统一,重义又不轻利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教师确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敬业、乐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此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综合国力水平提高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的理想境界方可实现。孟子认为“得夭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乐,教育家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论述都闪耀着高尚的教师职业精神之光。

与敬业乐业相关的有个兴趣问题。职业兴趣与自己的志向相合则最好,但兴趣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应当认识到人们只能有兴趣地去做一切有意义的工作。何况教师职业潜在趣味性很丰富。梁启超说:“我们要选择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再没有别的比得上教育。”“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一面教育,一面学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别的职业是一重趣味,教育家是二重趣味。”教师职业的趣味性最高尚,择业、从业的唯味论是不足取的。

敬业、乐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作为教师职业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教师有了崇高的职业信念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就会表现出积极的职业行为,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和乐趣。

2、勤业、精业,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职业的崇高和光荣与职业的繁重和艰辛结伴而行。“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敬业乐业的精神集中反映在勤业、精业的行为和创造最大的职业价值的追求上。

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职业价值互为作用,成正比的关系。教师职业的多种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应提高。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教师职业的最高价值。同时,教师职业价值还表现在传播、交流人类文化,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财富,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完善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等方面。对于教师个人,除了谋生和奉献社会的二重价值外,还具有不断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价值。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教师要实现如此多样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必

须勤业、精业,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来达到。

勤业、精业,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勤业,就是要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批改,忠于职守,遵守规则,它是完成教师职责最基本的要求。积极上进、富有时代责任感的教师决不能以此为满足,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这是精业的要求。它是实现教师职业最优效益的价值追求。有人这样要求教师:知识上的无限,思想上的无私,情感上的无保留,工作上的无休止,教育要求上的无终极。可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是很高的,要求是无底的。以乐为天下育英才为人生最大价值和美好理想的教师,一定会自觉地勤业、精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赞可夫说:“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未来的教育事业是美好的,它需要具有勤业、精业和创造精神的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共同去开辟。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行为规则有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这些规则作为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不能看作是对个人的一种异己的约束力。道德本身是人类在共同生活、生产中调节相互关系的认同,是维护人类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产物,不是人异化了的存在。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是教师职业生命健康生存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特质、方法和手段,是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是教师职业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需要。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充分理解和正确执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擎一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社会使命感强、自觉性高的教师,不仅要模范地遵规守纪,而且要加强学习研究,在执行过程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发展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把教书育人职业活动不断地从必然引入自由的殿堂。总之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需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深入挖掘道德资源,可以从传统道德、共产主义道德、西方道德和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等方面来建构。例如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观,弘扬师生主体精神的西方道德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以及体现真正公平竞争原则和价值规律的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道德观。

开放性地建构和优化教师职业道德需要突出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合理性、普遍性、稳定性程度,成为足以团结、感召全民族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强劲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