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小结

湖北省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听课学习小结

葛洲坝实验小学 李爱华

20xx年x月x日至11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北省教研室在荆州主办的第11届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的听课学习,机会难得,我很珍惜。

10月x日上午,由西陵区教研室统一安排,我们区的17名教师在滨江小学杨主任的组织带领下乘坐动车于中午抵达荆州,入住荆州饭店。之后在会议接待处报到签名,交取会务费,领取学习资料和进餐券。本次竞赛分低段和高段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低段在荆州财贸学校,高段在东方红中学。

10月x日和11月x日,这两天我认真听取了低段15节数学课,分别来自湖北省不同县市、不同学校选送的精彩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这15节课分为四个课型共七个内容,有计算课《9加几》、《7的乘法口诀》、《时间的计算》、《乘法的估算》,其中有一节是我们宜昌伍家区实验小学谭新艳老师执教的《9加几》;整理与复习课《森林运动会》;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综合实践活动课《填一填、说一说》。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本次听课,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好,就是老师们可以随时将听课中的疑惑通过短信的形式发给省教研中心,他们将在后面的互动环节中给予解惑。同时也存在一点遗憾,就是老师们的授课内容80%集中在人教版,这和我们现在教学的北师大版教材在内容和要求上有些不同。

11月x日上午,全体与会老师集中在低段会场进行低段和高段参赛课点评与互动研讨活动。首先,我们仔细聆听了来自武汉和咸宁的两位教研员分别针对低段和高段参赛课的精彩点评,如同画龙点睛,让我们眼前一亮。接下来,是由省青研中心的五位资深数学专家组成的互动研讨小组与我们几千名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答惑释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省教研员刘莉老师作专题报告和活动总结,宣布竞赛结果,并布置相关工作。

本次赴荆州听课学习,观摩了这么多精彩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又听取了各位专家的点评与讲座,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同时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听课的一些体会:

纵观所有课,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准备充分,注重课前交流。交流是个引子,教师可以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和学生进行短暂的沟通,这个沟通很有必要。首先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的和谐进行。其次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有的老师在课前交流时就埋下伏笔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个新的知识点。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不脱离教材。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仔细归纳,这些课有以下特点:

1.导课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5.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当然每节课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感叹精彩的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问题。比如:1、怎样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课堂上能否有更多的对话、互动的时间,而不仅仅是老师和优生的对话。

3、有些课堂很紧,有走教案的形式,能否多些等待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原生态的生成。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二篇:听课小结

听课笔记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第一回听课,听的是吴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吴老师上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这是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虽然,在校期间,我也兼过课,上过大专的公共选修课,也上过自考班的大学语文。但是,对于电大的教学,却是“新娘子上轿——头一回”。与其他高校不同,电大是开放式教育,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了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比如电大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的人,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都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电大的这些基本特征,在听课之前,我就已经学习到了。只是,理论真要落到实处时,我还是感到了棘手。直到听了吴老师的课之后,我才真正领悟到开放教育的真谛。

这节课也是吴老师本学期的第一次课。首先,吴老师介绍了教材及课程性质,使学生了解教材,并懂得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有效地、有目的地学习。接着,吴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导,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和课程考核等内容。在辅导过程中,吴老师从教材出发,提出了“一四五九”,即该教材的大重点应是第一专题、第四专题、第五专题及第九专题,整体上把握了课程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接着,吴老师还介绍了几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明确的认识,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发挥有限学习的最大优势。在教学辅导之后,吴老师开始进入正题了,也就是开始授课过程。

讲的是专题一“五四小说”。吴老师先就教学要求提出了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指出鲁迅和郭沫若两位作家及其代表作是该专题要求重点把握的内容。接着,吴老师把“五四小说”分为九个部分进行教学辅导:一、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二、《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

三、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四、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五、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六、鲁迅小说的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的成就;七、鲁迅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意义;八、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九、总结鲁迅和郁达夫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整体性:整体把握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概况,以社会大背景探讨作家的个性特征及其作品的文学特色;二、层次性:以鲁迅和郭沫若为该专题的重点评析对象,同时兼顾其他作家群的小说特点的讨论,在结构上处理合理,内容上详略得当、难易分明;三、趣味性:吴老师还在生涩的教材内容之外加入相关作家或作品的逸闻趣事,增加了教学上的丰满度,如在介绍鲁迅生平时,提到鲁迅与郭沫若、梁实秋等人的论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鲁迅好斗的性格。

吴老师不愧为一名杰出的教师,他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仍我佩服不已。他的课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上述三个特点我只是做了个大概的归纳。从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关于教学方法上的心得:一、“瞻前顾后”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对于某一阶段的文学,不仅要了解该阶段的文学特征,还要回顾该时段前后的文学概况;二、“一而贯之”法:即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一条线索贯穿,力求做到线索清晰;三、联系生活实际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简单地以本为本,教学应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如临其境。

当然,教学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而且这些方法落到实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教学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增加知识储备,也是我这次听课的最大收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