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实验总结

个人总结

通过学习这次的计算机原理实验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基本上掌握了QuartusII 5.0软件的图形编辑、编译、仿真的设计流程。目前对74181、74182、74273、74244功能部件也比较了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上学期在上数字与逻辑实验课的时候,对QuartusII 5.0软件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次实验时,我对此软件运用的较熟练,但是还是遗忘了一些,于是请求了老师的指导。连线方面老师说最好用命名的方式,因为直接连线的话容易出错,不方便。命名数据和地址的时候,老师提醒过要用数组的形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波形仿真的时候总是说出错了,经过我们的深入探讨,最终发现是我们的数组命名出错了,我们的做法是Q[15..0],Q1、Q2、Q3……正确的方法是Q[15..0],Q[1]、Q[2]、Q[3]……我们没有加中括号,这是我们第一次实验的主要问题,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困扰了我们一节课。

第二次实验,我们提前来到了实验室,因为在上课前用自己的电脑准备过,所以此次试验进行的很顺利,但是还是在最后波形仿真的时候,结果就是和预想的不一样,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结果就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想出问题所在,便向老师求助。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错误的地方,原来在波形仿真的时候,给两个使能端有效的顺序反了,才导致了这一结果。之后改正错误,实验圆满结束。

自此之后的实验我们就得心应手了,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出现,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的实验。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微机原理实验总结

不知不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汇编语言,对于学习机电工程的自动控制和计算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和机器语言最接近的了,如果用它来编程序的话,会比用其它高级语言要快得多。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微机原理实验六到十这五组实验。它们分别是: 实验六 8255 PA口控制PB口

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系统中扩展外围芯片的方法,了解 8255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 用 8255 PA 口作开关量输入口,PB 口作输出口。 实验步骤

1、用8 芯线将8 255 PA口接至开关Kl~K8,PB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1~L8;

2、运行程序 HW06.ASM,拨动开关K1~K8,观察L1~L8发光二极管是否对应点亮。

实验七 8255控制交通灯

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8 255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学习模拟交通控制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 用8255 做输出口,控制六个发光二极管燃灭,模拟交通灯管理。 实验步骤

1、用双头线将 8 255 PA0~PA2 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3~L1,PA3~PA5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7~L5;

2、执行 程序HW07.ASM,初始态为四个路口的红灯全亮,之后,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东西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东西路口的绿灯熄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东西路口红灯亮,而同时南北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方向开始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南北路口的绿灯熄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再切换到东西路口方向,之后重复以上过程。 实验八 简单I /O口扩展

实验目的

学习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 口的方法; 学习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制方法。 实验内容

利用74LS244 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再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五、实验步骤

1、用8 芯线将Y0~Y7接至开关K1~K8,Q0~Q7 接至发光二极管L1~L8, 用双头线将 CS1 接至8 000 孔,CS2 接至9 000 孔,用8 芯线将J X0 接至JX7(D0~D7数据线);

2、执行程序 HW08.ASM,按动开关K1~K8,观察发光二极管L1~L8是否对应点亮。

实验九 A/D 0809转换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A/D 转换与单片机接口的方法;

)了解A/D 芯片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单片机如何进行数据采集。

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系统上的 0809 做A /D 转换器,实验系统上的电位器提输入,编制程序,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用双头线将可调电压区的VOUT接至ADC0809 模数转换区的IN0,可调电压区的VIN 接至电源+5V,ADC0809 模数转换区的CS4 接至系统接口区的8000H 端口,ADC0809模数转换区的WR接至系统接口区的/IOWR端口,ADC0809 模数转换去的 RD 接至系统接口区的/IORD,ADC0809 模数转换区的ADDA、ADDB、ADDC接至G ND,CLK接至单脉冲与时钟区的500K,用8 芯线将数据总线JX0 接至A DC0809模数转换区的JX6;

2、运行程序 HW09.ASM,数码管上显示0809.XX,后二位显示当前采集的电压转换的数字量,调节可调电压,该二位将随着电压变化而相应变化,变化范围为00至FF。

实验十 D/A 0832转换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D/A 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2)了解D/A 转换芯片 0832 的性能及编程方法;

(3)了解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 转换芯片的基本方法。

实验步骤

1、用双头线将DAC0832 数模转换区的CS5 端口接至系统接口区的8000H端口,WR端口接至系统接口区的/IOWR端口,AOUT输出接电压表或小直流电机DJ,用8 芯线将DAC0832 数模转换区的JX2 接至数据总线JX0

2、运行程序HW10.ASM,数码管上显示不断加大或减小的数字量,数字变化范围 00 到FF,用万 用表测试 D/A 输出孔 AOUT 应能测出不断加大或减小的电压值,电压变化范围 0V 到5V。

这次实验课程加深了我们对汇编语言指令的熟悉和理解。不仅巩固了书本所学的知识,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发挥了操作,加深了我们对硬件的熟悉,锻炼了动手能力,发挥创造才能。 通过这次课程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门课程可以阐明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基本概念。详尽地论述了有关微处理器及其指令系统的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介绍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接口部件,总线等各项技术。.微机的最基础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依赖于计算机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是我们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和最有效途径。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的确是最有效,也是最可靠的.然而有优点,自然也就有缺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繁琐,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一个操作会用很多条繁琐的语句来解决,而这些语句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用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并有大量的程序和硬件设计类题目,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原理、结构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个实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具体来说,就是掌握

Intel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地组成原理,熟练运用8086宏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各种I/O接口芯片的配套使用技术,并通过一定的课程实验与实践,进一步提高系统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成实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实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我们最后对实验的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让我们知道了实验台上各个模块的用法;而且它还让我们对自己动手写程序来控制实验台的运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实验台只是一个小型的模拟平台,但是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操作,我们对有关接口的知识将会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而且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的。 实验中个人的力量是不及群体的力量的,我们分工合作,做事的效率高了很多。虽然有时候会为了一些细节争论不休,但最后得出的总是最好的结论。而且实验也教会我们在团队中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不要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微机原理课程上讲到的各种芯片的功能,以及引脚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对于主要芯片的应用的认识,同时在试验室的环境里熟悉了汇编程序的编写过程和运行过程,最后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对课程设计的建议 本次课程设计的几个实验相对都比较简单,而且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实验书上的指导,几乎把我们要用到的程序和实验台电路的接线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所以做起来很容易。

实验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收获,获得了很多感悟,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并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平时忽略的,隐藏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该出现的粗心大意的小毛病。通过这些,我们认识的更加深刻,了解的更加深入。做到了学以致用,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了这一学期对微机原理的学习,真的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会坚持对它的学习,使自己在汇编语言上有一个长足的提高!

相关推荐